这一天清早,阴云密布,南造云子和黄浚经过一夜的折腾方才醒来。黄浚缓缓走向正在穿衣的南造云子,透露着秘密:“谭延闿的国葬就在南京,张学良等重要人物必将参加。”
南造云子闻此消息,心中不禁一震:谭延闿,一个曾在民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人物,其国葬定会成为一场不容错过的盛事。
南京市玄武区的南京总统府,作为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今天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谭延闿国葬的筹备就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地方进行着。
谭延闿,1880年生于浙江杭州,字组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他是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的民国政治家和书法家。作为国民政府的重要成员,谭延闿在政治、文化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在王至诚发电报、寄信函之前,张学良已经先后接到了谭延闿家属的函电和蒋司令的邀请,匆忙赶往南京。王至诚发出电报后,猛然想到《兰亭序》的另一半,那一段隐秘的、与历史交织的往事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1927年清明前夕,王至诚踏上了归国的邮轮,在离东京前夕,川岛美子以王至诚的书法学生身份向他送行。那时的川岛美子,名和子,尚未参与间谍活动,无意中向王至诚透露:孙文与李大钊有一个“关于中国文化保护和建设”的伟大计划。这个伟大计划正保存在一位着名书法家的手中。
后来一个神秘的小木屋主人,在牺牲之前将半幅《兰亭序》托付给王至诚,而这个《兰亭序》中就隐藏着该计划以及实施计划的名单,内容与传闻中的孙、李计划基本吻合,但另一半却始终未能找到。
王至诚推测,谭延闿或许知道另一半的去处。这个推论并非空穴来风,谭延闿是民国四大家之一,曾收藏或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他追随孙中山,任中央政治委员、建国军北伐总司令,甚至担任过大本营的秘书长,这些都使他与孙文和李大钊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惜,孙李二人早已不在人世,留下的仅是历史的回响。
王至诚奔赴南京,天色已晚,只得暂时安顿下来。巧合的是,他的隔壁竟然是张学良。下榻后,张学良见到王至诚,忍不住问:“至诚兄,你来干什么?”起初张学良并未收到王至诚的电报。
王至诚简单明了地说:“我来参加谭延闿的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听闻谭老生前收藏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哪怕是破损不全的半幅也好。”他没有提及保留在手的半幅《兰亭序》的来历,只是抛出一个问题:“谭延闿拒绝娶宋美龄,拒绝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实乃助蒋司令一臂之力。”
“到处都是戴笠和毛人凤的人。”张学良眉头一皱,警惕性上升。
“我又不是共字号。”王至诚回应,语气中透着坚定。
“但你是左翼文化同盟的人。”张学良言辞犀利。
王至诚不以为然,坦言道:“我不过是个普通的书画爱好者和收藏者,希望汉卿能帮个忙,参加谭老的追悼会。”
“这件事我来代劳。”张学良说着,流露出对王至诚安危的担忧,决定将他留在身边。
第二天,张学良未顾及早饭,匆忙赶往荣光大殿后面的西暖阁。走入大堂,四周装饰简朴而庄重,正中横梁上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仿佛让张学良瞬间回到了1912年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
王至诚和张学良无心欣赏这些历史遗迹,继续前行来到西花厅。
西花厅面南朝北,曾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办公室,18年后已成为蒋司令的总统府。王至诚被拒之门外。
张学良在女服务员的引领下,来到蒋司令的临时办公室,桌面上放着一张发给他的电报,来自“东北大学”。电报中的内容让他心中一紧:“卿开慧眼,救人一命。”电报的下面是一张报纸,报道了国字号即将处决共党夫人杨开慧的消息和一份寻人启事。
电报、报纸与启事交织在一起,张学良明白这是王至诚等人的请求,静静等待蒋司令的到来。门帘轻轻晃动,蒋司令整齐利落地走了出来,张学良上前迎接,礼貌寒暄。
蒋司令对谭延闿的去世表示惋惜,称政治界失去了一位着名政治家,书法界则陨落了一位颜书大家。“谭延闿在世时是一位活动家,逝世之前为释放杨开慧,组织章士钊等联名上书。”
听到此,张学良暗自思忖,谭延闿与宋美龄的关系,回忆起孙中山曾托付的重任。若不是谭延闿拒绝和引荐,蒋司令何以能事业与爱情双丰收。张学良轻轻点拨:“如果不是杨开慧,而是宋……谭延闿也不会在九泉之下留有遗憾。”
蒋司令思索片刻,缓缓道:“谭延闿是杨开慧的老乡,汉卿是副司令。一个邓演达搅得我头晕,现在又一个共党。中正也不想因为一个女人与朱毛结怨太深。”
张学良深知此话的分量,要开脱责任,又在逼他自己拿主意。“何健连毛先生的祖坟都挖了,不会放过开慧。”张学良直言不讳。
蒋司令心中明了,既然张学良敢于在东北易帜,也敢于在中共之中进行权力游戏,因此道出心底:“我就是扰乱毛先生的心智,你担心何健,最好去长沙把她带到南京来。”
张学良强作欢颜地告别,步出会客厅,疾步来到西花厅东南门,进入国民政府文官处办公楼,该处也是总统府的报刊书信收发处。张学良希望能找到一份总统办公室的报纸,收发员似乎认得他,羡慕地说:“您的朋友真多,来这里几天,有王先生的加急挂号信,还有梁先生、冯先生的电报。”
梁思成、冯庸和王至诚都在关心他,然而却被谁扣留了?张学良明白追问无益,心中满腔怒火,告别了总统府,未能参加谭延闿的国葬,带着不甘与遗憾离去。
谭延闿突患脑溢血去世,谁来担任行政院院长?蒋司令想到自己,但又不好明言,意识到当年谭延闿将国府主席过渡给自己,出任行政院长或许尚需一番过渡。
巧合的是,此时蒋士云的到来,让王至诚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历史的车轮在转动中,会将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交织在一起,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