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济南的一条街上,四处商店门口的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市面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仿佛一切都在庆祝着生意的兴隆。
王至诚和爷爷王怀兰坐在张景城的马车上,望着繁华的济南城,心中暂时忘却了在省立山东大学谋职被拒的失望,望向未来,似乎看到了些许的曙光。
张景城赶着快马,将爷孙俩朝山东大学的方向奔去。济南的早晨,充满了活力和希望。王怀兰心中对山东大学满怀期待,当马车停在校门口时,他却皱了皱眉:“诚!我们该吃点早餐吧。”
王至诚说:“我不饿!我们不如去交涉署,亲自拜见蔡公时。”
张景城说:“连王寿彭校长都帮不了,在济南不会再有他人。”
“天无绝人之路。我们再想想办法。先吃饭。”王怀兰心疼地安慰王至诚。
于是,在山东大学附近的一家露天餐点里,爷孙二人找了一张桌子坐下。为了不暴露身份,张景城选择在他们的邻桌用餐。
王怀兰点了两个牛肉烧饼、一碗羊汤和一份“把子肉”,这是一道典型的当地美食。
“要不我们换一家吧,似乎来得太早,生意不太好。”王至诚提议。
“坐下吧,像这样的夫妻店济南随处可见,这两位老板可是李天禄的亲戚,也是山东大学的教授,来这里吃早点的大多是齐大的教授,他们在照顾自己的生意。”王怀兰解释道。
这家餐点的老板娘丰腴的身材和大方的笑容在济南算得上是标致的少妇。她忙完了张景城的餐点后,走过来问:“两位客官,想吃点什么?”
“有什么特色的饭菜?”王至诚好奇地问。
“油条、鸡蛋包、羊汤、把子肉、牛肉烧饼、五仁的、麻酱、红糖火烧……”老板娘一口气报出了多样的选择。
“来两碗羊汤,再要两个鸡蛋包和四个五仁麻酱红糖火烧。”王怀兰下了决心。
老板娘高声将订单报上去,随后便忙着准备。王至诚和王怀兰看着热腾腾的羊汤,等待着美食的到来。
王至诚借此机会劝道:“爷爷,自山东大学成立以来,它不仅是一所私立大学,还是美、英传教士在华创办的教会大学。去年我在上海调停学校与师生的冲突时,就感受到在华教会大学开设中国书画等国学课程的艰难。如今创办国学院或国学馆的困难可想而知。”
王怀兰点了点头,简单介绍了美、英在济南创办教会学校的历史:“1864年,美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博士携夫人来登州,首先办起免费义塾,之后定名为‘文会馆’。”他继续讲述着,仿佛带着年轻的王至诚走进了历史的长河。
“1882年,文会馆升格为大学,并且开始设立医学课程。义和团运动后,北美长老会和英国浸礼会组成联合校董会,建立了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王怀兰娓娓道来。
“这就是说,山东大学的初步发展与神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王至诚总结道,“即便在北伐战争的动荡中,外籍传教士在华办学的决心并未动摇。”
“齐大不同于山大。”王怀兰却乐观地说,“1917年齐大正式开学,学校逐步设立文学、理学、医学、神学四大院及国学研究所。这为我们创办国学院或国学馆提供了基础。”
王至诚微微皱眉:“国学研究所不过是四大学院的补充,特别是与神学院的关系更为密切。”
“我有个好消息。”王怀兰突然说,“1925年栾调甫受聘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兼国学研究所主任,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他的帮助。”
提到栾调甫,王至诚不禁眼前一亮。这位学者在国学研究方面颇有声望,其主张也与他们的目标不谋而合。
“栾调甫在齐大进行国学教学改革,设想国学研究改革与国学教学同时进行,这一设想深受学生欢迎。”王怀兰兴奋地说。
然而,王至诚则思考着:“我们能否在齐大实现梦想,关键在于注册立案。”
“这是什么意思?”王怀兰询问。
“1924年齐大以‘私立山东大学’名义注册。虽然获得了加拿大政府的执照,但是依然受到外国教会的控制,国民政府教育部不允许山东大学颁发中国的大学文凭。”王至诚的声音中透着无奈,“如果我们创办国学院,学生能否顺利拿到文凭,甚至连文凭是否会被承认都是问题。”
这时,老板娘端过来两个鸡蛋包,歉意地说:“对不起,先用着,火烧这就到。”
王至诚望着老板娘离去的曼妙身姿,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那个在关东大地震中救出的英俊少年金碧辉,那个在西京号邮轮上送他回国的日本小姐,那个在上海一家书寓诱惑自己入账的阿菊……
王至诚还不敢确定老板娘的身份,但处于警觉,用手指沾了点茶水在爷爷面前的桌子上,写下:小心老板娘。
老板娘朝这边看过来。
王至诚撕开焦黄的外皮,里面是温暖的溏心鸡蛋,伴随着羊汤的香气,简直是“舌尖上的美味”。他感受到这顿早餐带来的生活的美好。
“别烫着!”王怀兰提醒他。
“嗯!嗯!”王至诚忙点头。
老板娘继续问:“你们也是齐大的教授?”
王怀兰回答:“以前是,现在不是,未来不好说。”
“怪不得我不认识你们。如果想加入齐大,可以去找文学院的院长李天禄,他现在是副校长,也是我们家的亲戚。”老板娘说着准备去忙其他的工作。
王怀兰轻声告诉王至诚:“李天禄是齐大校级领导人中第一次有中国人的身影。以前校长和领导层基本上都是外籍人士。”
王至诚点了点头:“李天禄担任文学院院长后,逐渐掌握了齐大的大权,未来他会成为齐大建校以来的第一位中国校长。”
就在此时,四个五仁麻酱红糖火烧端了上来,香气扑鼻。王至诚望着这些美食,心中洋溢着幸福,忙着和爷爷分享。
“这三个总不能退回去吧。”王至诚愁眉苦脸地说,身后却伸出一双筷子,轻松地将一个火烧分给了王至诚和爷爷,另一只则留给了自己。这样的日子,虽然艰难,但却充满了希望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