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璃将玉佩收进布包时,指尖还残留着那抹寒意。她回头看了一眼许老先生的宅院,门已经重新关上,唯有檐角风铃轻响,像是在送别什么。
叶凌霄走在前方,脚步稳健,却透着一丝沉思后的谨慎。他们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穿过几条小巷,阳光从云层中漏下斑驳光影,在青石板路上洒落点点碎金。
“你觉得他说的那些话……可信吗?”沈清璃低声问。
“他说的每句都是实言。”叶凌霄答得干脆,“但实言未必是全言。”
沈清璃点点头。她也察觉到了,那位老者虽然没有隐瞒,却似乎有意避开了某些关键问题。他见过封灵佩,甚至可能知道它的用途,却始终不肯多说一句。
两人回到医馆已是傍晚。林远正在收拾药材,见他们回来,便自觉退了出去。
屋内只剩二人。沈清璃将布包放在案几上,解开结扣,玉佩静静地躺在丝绒布里,一如昨夜那般沉静无波。
“先试试机关。”叶凌霄坐下来,手指轻轻抚过玉佩表面繁复的纹路。
沈清璃点头,取来一盏油灯,将火苗调至最亮。两人开始仔细检查玉佩的每一个细节。
叶凌霄用银针挑起一片细如发丝的纹路,缓缓转动。他的动作极为小心,仿佛触碰的是某种易碎的古器。沈清璃则在一旁观察,随时记录任何细微的变化。
“这里。”叶凌霄忽然停住手,指着玉佩顶部一个极不显眼的凹陷,“刚才按下去的时候,它有震动。”
沈清璃立刻凑近,伸手轻轻按压那个位置。果然,指尖传来一阵轻微的颤动,像是玉佩内部某个部件被触动了。
“不是普通的机关。”叶凌霄低声道,“更像是某种封印的触发点。”
沈清璃皱眉:“那我们该继续吗?”
叶凌霄沉默片刻,摇了摇头:“现在还不行。我们对它的了解太少了。”
他站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泛黄的医典。那是他师父留下的笔记,里面记载了许多奇门之术和古代符文知识。
沈清璃也开始翻阅她的风水秘籍。两人分工明确,一个查找关于机关暗格的记载,另一个则寻找与玉佩上符号相似的文字。
夜色渐深,医馆外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屋内灯火摇曳,映照着两人的侧影,专注而凝重。
“这个图案……”沈清璃忽然出声,指着一页泛黄纸张上的符号,“和玉佩上的纹路有些像。”
叶凌霄凑过去看,眉头微蹙:“确实相似,不过这段文字讲的是‘龙脉引’,一种引导地气走向的法门。”
“龙脉……”沈清璃喃喃重复,想起昨日夜晚的疑问,“难道这块玉佩真的和龙脉有关?”
叶凌霄没有回答,而是继续翻阅手中的古籍。他在另一页找到了一个模糊的注解:“若遇寒玉封灵,必寻其启钥,以应天时。”
“这上面说,如果遇到寒玉封灵,必须找到开启的方法,顺应天时。”叶凌霄念出来。
沈清璃听得心头一震:“所以它是可以被打开的,只是需要特定的方式?”
“看来是这样。”叶凌霄合上书本,“但我们不知道方式是什么。”
沈清璃低头看着玉佩,思绪翻涌。她突然想起罗盘的事——那天晚上,她无意间靠近玉佩时,罗盘指针曾剧烈摆动,指向医馆北方。
她立刻起身,从柜子中取出罗盘,轻轻放在玉佩旁边。
指针果然微微颤动,缓缓转向北方。
“它对某种能量有反应。”沈清璃低声道。
叶凌霄眯起眼睛,思索片刻后道:“或许我们可以模拟一下龙脉的能量流动,看看它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沈清璃点头,取出一张地形图,上面标注着之前他们推测的龙脉路径。两人按照风水布局的方式,将几个铜钱、磁石和草药摆放在玉佩周围,模拟地气运行。
当最后一块磁石放定,玉佩忽然微微震动了一下。
沈清璃屏住呼吸,盯着它。片刻后,一道极其微弱的绿光再次浮现,如同晨雾般缭绕在玉佩边缘。
这次,比上次更清晰了一些。
“它在回应。”叶凌霄的声音很轻,“但还不够。”
沈清璃咬唇,目光落在罗盘上。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龙脉并非固定不动,它会随天地气运流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变化。
“我们可能选错了方向。”她低声说,“龙脉的位置,不一定一直在这里。”
叶凌霄眼神一闪,立刻明白过来。他迅速翻出另一份地图,上面标注着不同季节的地气流向。
“现在是春末夏初,龙脉应该偏移了。”他指着地图上一条新的路径,“如果我们把模拟的方向调整到这边……”
沈清璃立刻动手调整阵型。当最后一个磁石摆放完毕,玉佩的震动变得明显起来,绿色的光芒也变得更加浓郁,像是要从内部破壳而出。
“成功了!”沈清璃眼中闪过惊喜。
然而,下一刻,玉佩猛地发出一声低沉的嗡鸣,整间屋子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瞬。
罗盘指针剧烈旋转,最终停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正北。
沈清璃脸色一变:“这不是龙脉的方向。”
叶凌霄也皱起眉头:“那是……什么地方?”
他们对视一眼,同时意识到一个问题:玉佩所感应的,并不只是龙脉本身,而是某种更深邃的东西。
它不是在回应龙脉,而是在指引他们去某处地方。
“我们必须弄清楚那里是什么。”沈清璃坚定地说。
叶凌霄沉默片刻,点头:“明天就开始准备。”
夜色沉沉,医馆内灯火未熄。窗外风声忽大忽小,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远处呼唤。
沈清璃将玉佩重新包裹好,放在怀中。她抬头看向叶凌霄,声音轻而坚定:
“你说……它到底在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