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沐瑶的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个念头。
重操旧业卖琉璃?
她记得上一次靠卖琉璃,才赚到几千两银子。
虽然几千两银子比起万两银子,也不算少了,但对于此次庞大的赈灾需求来说,依旧是远远不够的。
要不劫富济贫?
这个想法刚冒出来,苏沐瑶就轻轻摇了摇头。
且不说劫富济贫这种事做起来风险极大,单说劫来的财物,后续出手也极为困难。
一旦被发现,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给自己和此次赈灾行动带来诸多麻烦。
况且,这次身边还时刻跟着宋凌秦,到时候若突然多了大笔银子,其来历根本难以说清楚,一旦引起不必要的猜疑,后续麻烦不断,所以还是不能冒这些风险。
苏沐瑶思索了好一会儿,脑海里各种想法如走马灯般闪过,却始终没想到一个万全之策。
她决定还是先赚一波银子,以备不时之需。
虽然苏沐瑶刚刚使开了两个侍卫,但现在正值白天,大摇大摆出去外面,很容易暴露行踪,外面还潜伏着一堆暗卫呢。
经过权衡,为了避免一堆“尾巴”,苏沐瑶决定用九遁术,遁逃离开。
苏沐瑶心中不禁感叹:果然啊,那些关于躲藏逃遁的功法,学得多了,关键时刻总有大用。
就像现在,白天行动即便有隐身斗篷,可城中耳目众多,稍有不慎还是难免会被发现异常。
她小心翼翼地披上隐身斗篷,施展九遁术,如一缕轻烟般悄然遁出城外。
出了城,苏沐瑶迅速变换成一副外地商人的脸,原本的面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之前“祖蓝”那十分有特色的脸。
紧接着,她从系统中兑换出一推车精美的琉璃摆件。
这些琉璃摆件造型各异,有的如盛开的花朵,花瓣晶莹剔透,仿佛能闻到花香;有的似灵动的飞鸟,展翅欲飞,栩栩如生。苏沐瑶推着这满满一车琉璃,再次进城,打算售卖。
凭借上次的经验,这些琉璃在皇都不愁销路。
热闹繁华的皇都里,苏沐瑶推着琉璃刚来到之前摆摊的老位置。
那些曾认得她之前“祖蓝”面容的丫鬟小厮们,眼睛瞬间一亮,
他们发现了苏沐瑶这位外域游商,赶紧一溜烟跑回府中,向自家老爷夫人小姐报告这个好消息。
他们心里想着:上一回没抢到导致家中老爷、夫人、小姐,懊悔不已,这一回可一定要带足银子,无论如何也得抢到几件。
然而这次苏沐瑶卖琉璃,可不像之前那样低价抛售。
皇都之中,富贵大户如繁星般众多,不愁没有买家。
这次的琉璃,她果断抬价了。
这不,刚有人上前询问价格,苏沐瑶便底气十足地喊道:“一件千两的价格!”
有个奉命出来采购的管家,一听这价格比之前贵了好几倍,原本堆满笑容的脸瞬间拉了下来,脸色十分不悦,
“你这奸商,居然坐地起价?之前明明不是这个价格!”
那管家气得吹胡子瞪眼,手指着苏沐瑶,那架势仿佛要将她生吞活剥。
苏沐瑶却不慌不忙,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反驳道:
“之前是之前的价格。我这琉璃工艺精湛、美轮美奂,可不缺达官贵人的喜爱!
况且,之前我低价出售,是不是让你们这些人偷摸转卖了高价?!
欺负我一个外地人,自己把钱袋喂得满满当当,现在反倒怪我卖得价高?!”
管家被说得一时语塞,脸涨得通红,憋了半天只吐出一个字,
“你……”
而此时,苏沐瑶的系统提示音“叮叮当当地”响个不停,积分不断入账,她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感觉这次的积分稳了。
“买不起就请离开,别在这儿挡着我做生意。我这些琉璃货物,深得达官贵人的喜爱,肯定有识货之人!”
苏沐瑶得意洋洋地开始赶人,那神态像极了一个久经商场的精明商人。
管家见势不妙,决定搬出后台来吓唬苏沐瑶,他挺直腰杆,趾高气昂地说道:
“你这小小异域游商,你可知道我背后是什么人?!我家主人你可得罪不起!!”
苏沐瑶却丝毫没有被吓到,她双手叉腰,理直气壮地回应:
“我管你背后是什么人!这可是在天子脚下,遍地都是官员。我这是正常买卖,又没有触犯国法!难道你那背后的主人还想仗势侵占我这琉璃不成?!”
说罢,她故意大声嚷嚷,那声音在热闹的街市上格外响亮,瞬间吸引了更多人的围观。
众人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场争执。
人群中,突然有个眼尖的人指着那管家,大声喊道:“我知道你!你不就是顺天府府尹的管家?!”
这一嗓子,如同在热油锅里滴进了一滴水,瞬间炸开了锅。
“顺天府府尹不过正三品官员,他的管家就敢在天子脚下威胁商贩,剥削民脂民膏。还有天理?!”
人群中立刻有人应和,愤怒的情绪如同星火燎原般迅速蔓延开来。
“不是!不是!……”
那管家顿时慌了神,脸色涨得通红,拼命摆手想要辩解,可在这群情激愤的场面下,他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
他想挤出人群逃离现场,却被愤怒的民众紧紧围住,根本动弹不得。
恰在此时,其他听闻消息赶来的购物大军也陆陆续续到场了。
人越来越多,一层又一层地将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苏沐瑶见状,灵机一动,赶紧趁机大声吆喝起来:
“一千两起卖的摆件琉璃!各位识货的老爷夫人过来看看!
买不起的就请赶紧离开了。
别想着用官职压人,各位哪位的主子不是有头有脸,要是官大就能威胁我便宜卖他,这不就是剥削民脂民膏吗?!
各位青天大老爷做见证,我这小商贩虽然无权无势,但也不是能随便压榨的!”
苏沐瑶的声音清脆响亮,在人群中回荡。
她这一番话,既巧妙地将话题引回到琉璃售卖上,又再次强调了那管家行为的不当之处,引得周围民众纷纷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