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把U盘从电脑上拔下来的时候,指尖碰到了金属外壳,有点温。他没多想,顺手塞进工装口袋,转身把培训室的窗帘拉开了一条缝。阳光斜着照进来,正好落在那张写满演算公式的白板上,数字和符号被镀了一层浅金。
小周正蹲在打印机前,手里捏着刚吐出来的纸,皱眉:“头儿,系统真要发协议了?连个名字都没有,这玩意儿能算数吗?”
“算不算数,不是我们说了算。”刘好仃走过去,抽出那张纸扫了一眼,是“静默共振·进展03”的打印版,“是他们用时间一点一点点出来的。”
老李端着杯子从门口探头:“青岛那位,又点了?”
“两次。”刘好仃把纸折好塞进文件夹,“72小时内,两次触发按钮,系统自动判定为共识意向。下一步,推协议。”
“推是推了,人家要是不看呢?”小周嘀咕,“咱们这又不像签劳动合同,白纸黑字按手印。”
“我们不靠手印。”刘好仃打开电脑,调出后台预设流程,“我们靠的是,他每次来,都比上一次多看三秒。”
他点击“生成协议模板”,屏幕跳出一个简洁页面:标题是“静默共振联盟协作条款(v1.0)”,正文分五条,全是短句,没有法律术语,也没有责任划分。最后一条写着:“行动即参与,持续即归属。”
小周凑近看:“连签名栏都没有?”
“签名在这儿。”刘好仃指着页面右下角一个不起眼的灰色按钮,“点‘已阅’,算第一步。之后三天内,连续三次在相同时间段访问‘协同模型’页面,系统自动完成数字握手。”
“那要是有人误点了呢?”
“误点一次可能,连续三次同步访问?不可能。”刘好仃合上电脑,“行为骗不了人。快进能装,停留时间装不了。”
老李喝完最后一口热水,把杯子放在桌上:“可我还是觉得,没个名没个姓,这协议像张空头支票。”
“支票要有抬头。”刘好仃看着他,“但我们不是银行。我们只是搭了个台子,谁愿意上来走两步,谁就是成员。”
话音刚落,系统提示音轻轻“叮”了一声。
三个人同时转头。
屏幕上,一条新记录跳了出来:Ip来源:青岛某物业中心|协议推送成功|状态:已阅|时间:07:14。
小周瞪大眼:“他真看了?”
“不止看了。”刘好仃放大日志,“他停留了八分零三秒,翻到了第三条‘资源共享机制’,光标停了十七秒。”
“这是……感兴趣?”
“是心动。”老李忽然笑了,“跟当年我追我老婆似的,假装路过她工位,其实就为了多看两眼。”
刘好仃也笑了:“那咱们就别打扰人家‘谈恋爱’了。系统保持静默,不追推,不提醒。”
“万一他忘了呢?”
“不会忘。”刘好仃关掉日志,“真想走的人,不会忘路。”
接下来两天,办公室安静得像换了个世界。没人提协议,没人查日志,连打印机都歇了火。小周偷偷做了个倒计时便签贴在笔记本边缘,写了“72h”三个字,又怕被看见,拿修正带涂掉,结果越涂越显眼。
第三天傍晚,系统再次弹出提示:青岛用户|协同模型页面访问|连续第三次|行为匹配度:98.7%|协议状态:生效。
刘好仃没立刻点开,而是先泡了杯茶。茶叶在杯底打了个转,慢慢沉下去。他这才打开后台,调出协议归档界面。
一份电子文档静静地躺在列表顶端,标题是“联盟协议v1.0——实施启动”,签署方显示为两个代码:qd--Δt<0.05 和 Unknown。
“另一个还没签?”小周问。
“另一个在等。”刘好仃说,“不是等我们,是等自己。”
话音未落,老李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圣保罗那边断联了。”
刘好仃抬头:“多久?”
“48小时零七分。上次登录后,再没进来过。”
小周立刻翻记录:“协议推送是前天上午,他看了,但没点‘已阅’,然后……直接下线了。”
办公室一下子静了下来。
老李搓着手:“是不是觉得咱们太神神叨叨了?半夜推个没头没尾的文件,谁敢签?”
“他不是不敢。”刘好仃调出圣保罗用户过去三个月的行为曲线,“你看,每次重大操作前,他都会停一次。最长那次,72小时。他在观察环境有没有变。”
“可咱们啥都没变啊。”
“他知道。”刘好仃合上屏幕,“所以我们更不能变。系统界面不动,工具包不更新,连背景色都不调。我们就当什么都没发生。”
“就这么干等?”
“不是等。”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窗边,“是让他知道,路还在,灯还亮,来不来,随他。”
第四十九小时,凌晨两点十七分。
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所有人瞬间清醒。
刘好仃没动,示意小周去查。
小周手指有点抖:“他……回来了。直奔协议页面,停留七分十四秒。光标在‘资源共享’那条,停了快三十秒。”
“然后呢?”
“然后……点了‘已阅’。”
刘好仃点点头:“接下来,等三次同步访问。”
不到十二小时,第一条访问记录出现。22:01,页面打开,停留六分五十二秒,退出。
第二天同一时间,第二条:22:01,六分四十八秒。
第三天,22:00整,七分零一秒。系统自动判定匹配成功,协议状态更新为:双端共识达成|数字握手完成|联盟协议正式生效。
刘好仃打开归档系统,在主协议下方添加了一条副件:Sp--Δt<0.05,署名方式与青岛一致。
小周盯着屏幕,忽然说:“这比签劳动合同还正式。”
“因为这是自己选的。”老李拍了拍桌子,“没人逼,没人催,他就这么一步步走完了全程。”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在协议模板底部加了一行小字:“签署者无需留名,但系统将记录其光标停留最久的段落——那是他真正关心的部分。”
他点了保存。
就在这时,口袋里的U盘突然又热了一下。
他掏出来,标签还是空白的,但插进电脑后,桌面自动弹出一个新文件夹,名字是“Echo_01”。里面空无一物,但创建时间显示为:03:00:00,正好是协议归档的瞬间。
小周凑过来看:“这啥?系统自动备份?”
“不知道。”刘好仃把U盘拔下来,握在手里,“但它是热的。”
老李盯着那行创建时间:“这时间……怎么正好卡在整点?”
“也许。”刘好仃把U盘放回口袋,“它想告诉我们,有人在同步。”
“谁?”
“两个不想留名的人。”他说,“但他们走到了同一步。”
办公室重新安静下来。服务器风扇轻响,屏幕上的协议文档静静躺着,没有签名,没有印章,只有两串代码并列在签署栏,像两个沉默的脚印。
小周忽然问:“那以后呢?他们会不会……互相知道对方的存在?”
刘好仃看了他一眼:“不该知道的,就不会知道。”
“可他们都在看同样的页面,用同样的节奏……”
“节奏一致,不代表要见面。”刘好仃打开后台热力图,周三22:00的全球访问峰值清晰可见,深圳、青岛、圣保罗、柏林,光点依次亮起,像一串无声的摩斯电码。
“他们不需要认识。”他说,“他们只需要知道,自己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
老李喝了口凉茶,忽然说:“那咱们这协议,其实也没啥约束力吧?谁想退出,删个记录就行。”
“约束力不在纸上。”刘好仃关掉热力图,“在他们愿意连续三天,准时出现在同一个页面。”
“可万一有人只是凑巧呢?”
“凑巧一次是巧合,三次是选择。”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角落写下五个字:灯亮即盟约。
小周看着那行字,忽然笑了:“这算不算……精神合同?”
“不算合同。”刘好仃放下笔,“算暗号。”
就在这时,系统再次提示:新行为匹配|青岛用户连续五周周三访问时间偏差<2秒|自动激活‘跨厂区联络码’共享权限。
刘好仃没点开,而是摸了摸口袋里的U盘。
它又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