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的灯闪了一下,又恢复正常。刘好仃没抬头,只是把档案盒轻轻合上,锁进抽屉。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像是刚才提交的不是一份专利材料,而是一封寄往未来的信。
他走到技术科门口,敲了敲门框:“小陈,今天有空吗?”
小陈正盯着屏幕,听见声音愣了一下:“刘师傅?刚弄完申报材料,喘口气的工夫。”
“正好。”刘好仃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展开贴在白板上,“这是patent-001的核心曲线图,咱们得拿它干点别的事。”
小陈凑近一看,眉头皱起来:“这不是刚交上去的吗?还能干嘛?”
“保护它。”刘好仃拿起记号笔,在图旁边画了个圈,“光注册了没用,得有人盯着。谁知道哪天就有个‘同款’冒出来,还说是自己研发的。”
他顿了顿,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像压过玻璃传送带的滚轮:“咱们不等被人抄了才动手,得自己先建个岗哨。”
小陈眨眨眼:“您是说……搞个监测?”
“对。”刘好仃点头,“咱们厂的技术,不是风一吹就散的沙,是能留下痕迹的。谁动了,咱们得知道。”
他转身写下三个人的名字:小陈、老李、小张。底下标了三个方向:信息收集、数据比对、样品分析。
“从今天起,成立‘技术比对小组’,不占编制,不加工资,但活要干实。”他笑了笑,“好处是,以后你们的名字,也会写在专利申报材料上——作为‘发现人’。”
小陈乐了:“那我得好好干,争取混个‘小发明家’称号。”
“别贫。”刘好仃指着他,“你负责盯市场,电商平台、展会信息、客户反馈,凡是带参数的宣传页,全给我扒下来。老李对接质检库,查历史数据;小张整理样品报告,尤其是退货的。”
他拿起红笔,在白板角落写下一行字:“东南亚#2线异常波动”。
小陈问:“这啥意思?”
“直觉。”刘好仃收笔,“那边工艺水平刚够边,市场需求又急,最容易抄快的。咱们的第一道风,得往那儿吹。”
会议结束,小陈抱着笔记本回工位。刚坐下,手机弹出一条外贸部群消息:马来客户退回一批镀膜板,称“色差明显”。
他点开附件照片,放大边缘区域,眉头慢慢拧紧。这颜色偏移,不像生产失误,倒像是……参数调歪了。
他起身就往实验室走。
老李已经在了,手里拿着一块退货样品,正对着光转。“你看这反光纹,节奏不对。”他说,“咱们的膜是匀着上,它是跳着走。”
小张从显微镜前抬头:“刚做了初步光谱扫描,420nm波段有个小峰,偏了0.7%。不大,但不该有。”
三人对视一眼,小陈掏出U盘:“要不……拿标准曲线比一下?”
刘好仃过来时,他们已经跑完第一轮比对。屏幕上并列两条曲线,一条平稳,一条在某个节点微微翘起,像被人悄悄抬了下肩膀。
“这地方。”刘好仃指着那个微小波动,“咱们的温度反馈逻辑,是先降半度再升。他们抄了形,但没抄准节奏。”
他转身打开实验台边的老式电脑,插上自己的U盘,调出一段历史数据:“这是去年夜班那次调试的原始记录。当时没人当回事,现在看,倒成了‘防伪码’。”
小张笑了:“原来咱们的废品堆里,还藏着验钞机。”
“就是这个道理。”刘好仃把数据导出,生成一份标准比对模板,“以后所有疑似样品,都用这个‘尺子’量。能对上的,是巧合;对不上的,才是真问题。”
老李却皱眉:“可这么查,每批都测,人力扛不住啊。”
“所以不能每批都查。”刘好仃拔下U盘,走到角落那台离线机前,插进去,“咱们先筛。”
他调出中控系统的日志界面,手指在屏幕上划出一段工艺窗口:“你看,咱们的参数组合是有‘指纹区’的。外人模仿,顶多碰个边。我让技术科写了个小算法,能自动标记‘相似度超阈值’的数据段。”
小陈凑近看:“这不就跟健康码似的?绿的放行,黄的看看,红的报警?”
“差不多。”刘好仃点头,“一级预警系统标,二级人工复核,三级上报。不求全抓,但求快判。”
老李松了口气:“那还行。不然天天查,咱们就得改行当侦探了。”
“本来就是。”小陈嘀咕,“技术侦探。”
接下来几天,小组按流程跑了起来。小陈每天刷三个电商平台,下载二十多份产品手册;老李定时导出质检数据库的异常记录;小张则带着样品跑光谱、测附着力。
第三周,小陈坐在工位上,盯着屏幕发呆。监测日志一片空白,连个一级预警都没有。
他端着水杯去找刘好仃:“刘师傅,咱这系统……是不是太安静了?”
“安静不好?”刘好仃正在整理晨会资料。
“不是,是太安静了。”小陈坐下,“按理说,市场这么大,总得有几个‘李鬼’冒头吧?咱们啥都没抓到,是不是……机制有问题?”
刘好仃没答,起身走到电脑前,调出后台日志。他点开“预警过滤记录”,拉出一份清单。
“看这儿。”他指着屏幕,“过去十天,系统自动标记了五条一级线索。其中四条是参数单位换算误差,一条是客户误传资料,都被过滤了。”
他往下翻,停在一条记录上:“这条,系统标黄,人工复核查实——马来西亚某品牌,镀膜工艺与我方patent-001高度相似,相似度91.3%。”
小陈瞪大眼:“真有?!”
“有。”刘好仃打印出报告,装进文件夹,“而且是通过电商平台下单的样品反向溯源确认的。咱们没瞎忙。”
他把文件夹放进每个班组的晨会资料夹,顺手在最上面贴了张便签:“第一例,挡住了。”
周五晨会前,刘好仃在打印室多待了一会儿。他把那份《首例疑似侵权通报》又看了一遍,最后一页,他加了个二维码。
扫码后跳出一段动画:两条曲线并行,一条平稳前行,另一条试图模仿,却在关键节点偏离,最终被红色警戒线拦下。
他按下打印键。纸张一张张吐出来,边缘整齐,墨迹清晰。
小陈进来拿材料,看见二维码问:“这扫出来是啥?”
“故事。”刘好仃把最后一份放进夹子,“让大伙儿知道,咱们做的不是玻璃,是防线。”
晨会开始前,老李拿着通报翻了翻,忽然抬头:“刘师傅,你说他们为啥偏要抄咱们这个点?明明有别的路可走。”
“因为快。”刘好仃收拾桌面,“抄结构要改模具,抄设备要投生产线,但抄参数,改个程序就行。他们赌咱们不会盯。”
“可咱们盯了。”
“对。”刘好仃把U盘收好,“而且从今往后,每提交一项,就加一道哨。”
小张抱着样品进来,手里拿着刚出的检测报告:“刘师傅,这批新退货的,光谱又有异常,420nm峰还在,但偏移值降到0.5%了。”
刘好仃接过报告,翻开数据页,手指停在曲线上。
“不是消失了。”他低声说,“是学会了躲。”
他抬头,对小张说:“把这组数据加进比对模板,更新阈值。下次,咱们得比他们更快。”
他转身走向技术科,走廊灯光平稳,照着他一步步走远。
办公室角落,那台离线机屏幕还亮着,U盘插在接口上,进度条正缓缓推进。
系统提示:数据比对模板更新中,预计剩余时间4分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