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办公室门口,手里拿着一杯刚泡好的茶,望着远处忙碌的车间。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在他的脸上投下斑驳光影,像是某种无声的鼓励。
昨天他还在为负面评价焦头烂额,今天就得开始策划下一阶段的品牌活动了。
“人不能老盯着裂痕看,得往前走。”他喃喃自语,转身走进办公室,桌上已经摆好了会议资料。
王莉和小王已经坐在那儿等他了,手里各自拿着笔记本,神情认真中带着点兴奋。
“准备好了?”刘好仃笑着问。
“嗯!”王莉点头,“我们都把上次的客户反馈整理成关键词了,这次活动的主题方向应该能更有针对性。”
小王也补充道:“而且我们还收集了一些其他品牌做过的成功案例,可以参考一下。”
刘好仃满意地点点头,翻开会议议程:“那咱们就从主题开始聊起吧。这次活动不是为了热闹,而是为了让客户记住我们、信任我们。”
会议室里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市场部的小张第一个发言,提出了一个关于“玻璃与生活美学”的创意,说要打造一个沉浸式艺术展,用玻璃装置呈现不同场景的生活空间。
“听起来不错,但咱们预算有限,这种展览成本太高。”王莉翻着方案摇头,“而且我们的客户群体更多是b端用户,不是纯粹的消费者。”
设计组的小李则担心视觉呈现的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布置,可能体现不出品牌调性;但如果太复杂,时间又不够。”
刘好仃听着大家的意见,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翻出品牌定位文件,投影到屏幕上:“这是咱们品牌的初心——‘让玻璃不止于实用,更成为生活的温度’。不管什么形式,都得围绕这个核心来。”
他顿了顿,笑着说:“我们要做的,不是炫技,而是让人感受到诚意。”
这句话一出,会议室里的氛围轻松了不少,大家也开始重新审视各自的提案。
经过一番讨论,三个初步方案浮出水面:
“透明的温度”主题展厅:以玻璃为媒介,展示产品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应用,配合客户故事视频。
“玻璃工坊体验日”:邀请重点客户参观工厂,亲手参与玻璃制作过程,增强互动感。
“玻璃与未来”科技论坛:联合行业专家探讨玻璃材料的创新应用,提升品牌形象。
“这三个方案各有亮点。”刘好仃总结,“但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可行性。”
财务主管也在场,听完后皱眉:“第二个方案虽然互动性强,但接待成本太高;第三个需要请专家,预算也不低。”
刘好仃点头:“那我们就拆解优化。比如,体验日可以先做内部员工模拟测试,再分批次接待客户;科技论坛可以改为线上直播形式,节省场地费用。”
他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点:预算控制、执行周期、传播效果。
“你们觉得哪个方案最能打动目标客户?”他转头问王莉。
王莉想了想:“我觉得还是‘透明的温度’更适合现阶段。它不追求场面大,而是讲好品牌故事,更容易引发共鸣。”
“我同意。”小王附和,“而且这个主题容易延展,后续还可以做成系列内容。”
最终,团队决定采用“透明的温度”作为主推方案,并安排下周召开第二次策划会,细化执行细节。
散会后,刘好仃回到办公室,看着桌上一堆资料,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
“这事儿比打磨一块镜子还费神。”他自嘲地笑了笑。
但心里却是踏实的。
他知道,一个好的品牌活动,不只是热闹一场,而是要在人心中留下印象,像玻璃一样清澈、真实。
第二天上午,行政负责人拿着一份场地合同来找刘好仃签字。
“刘哥,你看看这个条款。”她指着一处写着“若遇市政施工需无条件配合调整时间”的地方,“这会不会影响我们活动安排?”
刘好仃接过合同仔细看了看,眉头微皱:“确实有点风险。不过现在只能先签下来,同时我们得找备用场地备案。”
“我已经联系了几家备选,价格稍高一些。”行政负责人说。
“行,那就同步推进。”刘好仃点点头,“另外,物流那边情况怎么样?”
“他们最近是旺季,运力紧张,但我们可以提前签优先配送协议,再留一家备用供应商以防万一。”
“很好。”刘好仃松了口气,“越是看起来顺的事,越得多想几步。”
下午,他又召集了宣传组开会,确认了活动前期预热节奏。
“我们这次不做铺天盖地的广告,而是通过短视频+图文结合的方式,慢慢释放信息。”王莉汇报。
“对,要有节奏感。”刘好仃点头,“就像煮饭,火候不到不行,火太大也会糊。”
他还特意叮嘱:“视频脚本别再出错了,上次那个标语印错的事儿,可不能再重演。”
“放心吧刘哥,这次我们三审三校。”小王拍胸脯保证。
窗外,阳光依旧明媚,办公室里却是一派忙碌景象。
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品牌活动奔走筹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蓄势待发的气息。
刘好仃看着这一切,心里忽然有些感慨。
五年前,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玻璃厂工人,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生产任务。如今,他却成了推动品牌建设的关键人物。
他不是天生就会策划活动,也不是一开始就懂得品牌营销。但他有一样别人没有的东西——真心。
他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一件事,哪怕是最普通的一块玻璃,也能折射出不一样的光芒。
傍晚时分,刘好仃走出办公室,看到王莉还在加班整理物料清单。
“还不回家?”他笑着问。
“快了,我把这些分类完就走。”王莉抬头看了他一眼,“刘哥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啊。”
刘好仃点点头,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走到窗边,望着楼下正在搬运道具的工作人员。
“你说,咱们这次活动,能让人记住多久?”他忽然开口。
王莉愣了一下,随即答道:“至少比一句广告词长。”
刘好仃笑了。
他知道,品牌建设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就像一块玻璃,需要不断打磨、反复擦拭,才能越来越清晰透亮。
而他们,正在一点一点地,擦亮这块属于自己的品牌之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