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闻言愤然道:“白氏!我恨不得将她碎尸万段,若非她,陛下怎会落到这般境地,我的孩儿也不会早逝!不过现在还不宜对她下手,毕竟她是**的生母。
但有时活着比死去更痛苦,就交由本宫慢慢整治她。\"
贾环点头:“一切听从母后的安排。\"
皇后展颜一笑:“为了平息外界的流言蜚语,日后大家还是称我母后更为妥当。\"
贾环略感惊讶,看着皇后充满期待的眼神,想到她中年丧子又丧夫,命运多舛,心中感叹道:“那么,母后请先休息,我这就去御书房。\"
皇后闻言喜形于色,她明白贾环是个重情义之人,既然称她为母后,必定会视她如亲母。
笑道:“好,好,那你也要早点休息,身体要紧。\"
贾环笑着应允:“好,母后也请早些歇息。\"说完,便离开坤宁宫,与小顺子返回御书房。
嬷嬷进来说:“看来娘娘与殿下交谈甚欢,气色都好了许多。\"
皇后轻笑:“往后我们可以安安心心在宫中生活了。\"
慈宁宫内,贾环尚未登基,皇后也未迁宫,白太后此刻仍被幽禁于慈宁宫寝宫。
白太后此刻面色阴沉,已有一整天没有戴权的消息,看来是出事了。
但她现下被囚禁于此,对外界情况一无所知,完全不知道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现今白太后身边没有一个旧人,全都是陌生的面孔,她们低垂着头,一动不动,宛如木雕泥塑。
太后昔日身边的侍从已被弘武帝下令处决,就连多年跟随她的老嬷嬷也未能幸免。
宫门开启时,皇后带着满面寒霜走进来。
白太后见到皇后,脸色骤变,冷笑一声:“看来戴权的计划失败了,你是特意来炫耀胜利的吗?”
皇后冷冷回应:“也不能说是失败,你的儿子已经去了。\"
太后听后眼睛闪烁光芒,狂笑道:“哈哈,那孽子罪有应得。
你是来释放我的吧?放心,我不会对你怎样。
待我选定新帝,你依旧会是高高在上的太后。\"
皇后讽刺地望着太后说道:“皇帝确实驾崩了,但新帝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
太后冷哼一声:“若你不放我出去,新帝便无法名正言顺即位。
为了巩固皇位,新帝还是会迎接我回去,你拦不住的。\"
皇后大笑:“太后,别再做白日梦了。
陛下临终前已立下了皇太子。\"
太后一愣:“他立的是谁?可是宗室之人?”
皇后冷嘲热讽:“那些废物也配当太子?”
白太后反驳:“配不配不是你说了算,皇帝无子,如今只能从宗室中挑选,难道还要从路边随便找一个不成?”
皇后听后更加嘲弄:“还真是从路边捡来的,你能怎么办?你机关算尽,害死了自己的孙子,如今江山又落入外人手中,你说可笑不可笑,可怜不可怜?”
白太后闻言勃然大怒:“他是不是疯了?怎么能把江山拱手让人?那人是谁?”
皇后大笑着回答:“这个人太后想必非常熟悉,正是阳平王贾环!怎么样,太后,是不是很意外,很惊喜?”
白太后听到这话,身体晃了一下,愤怒地质问:“贾环凭什么继承皇位?那庶出之人有何德何能?康王一家几乎都被贾环毁了,我怎能接受这个结果?”
皇后看着失态的太后,心中暗自快意,冷冷道:“贾环作为养于贾家的皇子,继承皇位完全正当。
如今他已以太子身份入住养心殿。\"
白太后一口鲜血喷出,摇晃着身子道:“你们简直是疯了!”
皇后怒斥:“是啊,我们是疯了,但全因你而起。
若非你执意助康王夺位,我的儿子怎会惨死?刘向又怎会无辜丧命?这都是你自私所致,怪得了谁?”
白太后再次呕血,辩解道:“我只是希望最疼爱的儿子登基,有何不可?”
皇后冷笑:“没错,这就是皇家的残酷。
你落得这般下场,也是咎由自取。
不过你最好别急着死,我还想让你亲眼看着贾环登基呢!”
白太后愤然道:“你们难道不明白‘宁与外邦,不与家臣’的道理吗?”
皇后笑答:“这与我何干?陛下不愿你如意,又想继续推行新政,只能认贾环为亲子,传位于他。\"
白太后冷哼:“皇帝哪来的私生子?就算你说得再天花乱坠,满朝文武也不会信服,贾环的地位也难以稳固。
我倒要看看你们最终有何结局!”
皇后放声大笑:“太后,此事皇帝亲口承认,还有我与贾家太夫人作证,满朝文武怎能不信?这样一来,贾环便可顺利登基。\"
白太后挣扎欲逃,喊道:“我要揭穿你们的诡计,你们竟敢乱我家国血脉!”
但她刚迈出一步,便被身边的宫人紧紧拉住。
皇后见状笑言:“把白氏看好,不许她轻举妄动。
我要她活着,尝尽痛苦,替我的儿雪耻!”
说完转身离开慈宁宫。
白太后被宫人牢牢压制在地上,怨恨地盯着皇后离去的背影,嘶声道:“贾环登基后,你也不会有好结果,我会看着你的!”
王子腾府邸,李氏哭祭归来,发现探春挺着肚子站在门口等候,不禁叹道:“你这孩子,我不是说过多次,咱们之间不必拘泥于繁文缛节,怎么还不听?”
说着,亲自扶着探春往屋内走。
王子腾与王云目睹此景,王子腾捋须微笑:“云哥儿,你真是娶了个好妻子。\"
王云目光柔情地望着探春离去的身影,回应父亲:“能娶到探春,是我的福气。\"
进入屋内,王子腾调侃道:“三丫头,太子体恤你,免了你入宫守灵。
要是你在家中劳累过度,我们怎么向太子交代?”
探春莞尔一笑:“不至于这般娇弱,环儿说适当活动对孕妇有益,我心里有分寸,您二老放宽心吧。\"
王子腾笑道:“待太子登基,你便是公主,想不到我儿子还能娶到公主。\"
探春答道:“爹,我打算给环儿写信,别封我和四妹妹为公主。
一则,名不正则言不顺,怕招来非议;二则,若我成了公主,云哥恐怕难以担重任,反而耽误了他的前程。\"
王云听后深受感动:“我有何德何能,得此佳偶?”
探春羞红了脸:“胡说什么,爹娘还在呢。\"
王子腾和李氏相视一笑,随后王子腾点头道:“你说得有理,殿下若封贾家姑娘为公主,确实名不正言不顺,朝中定会有人议论。
还是维持郡主的称号较好。\"
探春赞同道:“我也这样想,这就给环儿写信。\"
皇宫之中。
御书房内,贾环得知探春的心意,心中温暖,吩咐小顺子:“你去趟王子腾府,告诉三姐姐,我知道了。\"小顺子立刻恭敬地领命离开。
二十七天后,大行皇帝的丧期结束,朝中官员都在筹备贾环即位之事。
宁国府。
黛玉、宝钗、宝琴、湘云、邢岫烟以及一群丫鬟,依依不舍地望着宁国府,今天他们全家要入宫居住。
宝钗叹息道:“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一入宫门深似海,恐怕再难见到。\"
宝琴笑着接口:“姐姐多虑了,咱们家那位的脾气,咱们定会常常见面。\"
黛玉也附和道:“宝丫头别担心,总有机会回来。\"
珺姐儿在一旁担忧地问:“大妈妈,我们要进宫就不回去了吗?那我的小马驹怎么办?”
小顺子恭敬答道:“公主殿下放心,殿下已吩咐将能带的东西都带上,稍后就派人把您的小马驹送到宫里。\"
珺姐儿满意地点点头:“这样我就安心了。\"看着她成熟的样子,宝钗忍不住笑了。
黛玉环视四周,对众人说道:“我们走吧。\"一行人便朝宁国府大门走去。
此刻,宁国府已被御林军包围。
见黛玉等人出来,侍立的宫人太监纷纷跪下行礼:“奴婢给太子妃娘娘请安!”
御林军也齐声跪下:“给太子妃娘娘请安!”
黛玉温和地说:“免礼平身。\"
“谢太子妃娘娘!”
守在门外的贾母欲行礼,黛玉赶忙扶住她:“外祖母,不必如此客气。\"
贾母却认真道:“玉儿不可,国礼为重。\"说完还是向黛玉行了一礼。
黛玉眼眶微红:“外祖母,以后我不在您身边,您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贾母却笑道:“玉儿莫忧,我还硬朗,你无需牵挂,我会常来看你。\"
王熙凤在一旁打趣:“林妹妹,记得带我一起逛宫啊。\"
黛玉笑答:“当然,到时候一定接二嫂子进宫玩。\"目光扫过人群时,她注意到秦可卿和尤氏也在其中,皱眉问道:“她们也要进宫吗?”
小顺子听后心中一震,谨慎地问道:“回娘娘的话,太子殿下打算将宁国府的女眷全部接入宫中,有何不妥之处?”
黛玉听后,复杂地瞥了秦可卿一眼,未再多言。
尤氏则显得有些局促,“娘娘,我就不随行了,留在宁国府照看家业就好。\"
黛玉略一思索,点头道:“如此甚好。\"随即登上了銮驾,宝钗、宝琴、湘云和邢岫烟也各自上了轿子,珺姐儿等孩童则乘坐一辆马车,在御林军的护送下往皇城而去。
皇城内,坤宁宫已空,皇后移居慈宁宫,静候新主。
黛玉一行抵达皇城,直奔坤宁宫。
下轿后,见众多太监宫人齐齐跪拜:“奴才等恭迎太子妃娘娘!”
黛玉含笑示意起身,抬头时发现贾环正笑盈盈地看着自己,说道:“林姐姐一路劳顿。\"
宝钗等人初见宏伟的坤宁宫,心中激动不已,此乃天底下最尊贵之地,今后便是她们的居所,连晴雯、香菱这般人物也没想到会有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