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摇了摇头,走到孩子面前说道:“你们听到了吧,你们的母亲多疼爱你们,将来若有人对你们的母亲不敬,父亲可不会轻饶!”
黛玉忍不住笑了,“环儿,你跟他们说这些做什么,他们还小,根本听不懂。\"
贾环听后笑着说道:\"林姐姐,你有所不知,孩子的教育要从小就开始注重。\"
黛玉摇摇头笑道:\"简直是谬论!你见过苍哥儿和茉姐儿吗?\"
贾环笑着回答:\"还没呢,我刚从城外军营回来,就先来看你了。\"
黛玉听后心中欢喜,笑着说:\"那你快去看看他们吧。\"
贾环自然明白黛玉的意思,点点头便离开了正屋,前往偏院看望宝钗和湘云。
见完宝钗、湘云以及两个孩子后,贾环才回去换洗。
晚饭时分,珺姐儿也回来了,看到贾环格外亲昵,不停地围着转,喊着爹爹,这让贾环感到十分满足。
夜晚因为黛玉、宝钗、湘云刚生产完,无法照顾贾环,这段时间他都住在平儿、晴雯等人那里,今晚则是由香菱侍寝。
西院偏房内,香菱满脸羞涩地为贾环脱下外衣,又打水亲自给他洗脚。
贾环看着害羞的香菱,笑着说:\"咱们都算老夫老妻了,你怎么还这么拘谨?\"
香菱脸红着低声嗔道:\"三爷您花样太多,叫我如何不害羞?\" 贾环听了哈哈大笑。
贾环躺在床上,望着熟睡的香菱,想着未来的事。
如今西海沿子是他的封地,需要好好规划一番,以备万一退居此地,保全家人。
只要皇家不过分逼迫,贾环并不想*。
次日早朝,林福海因喜事连连,笑容满面。
张廷玉打趣道:\"如海,你不请我们喝喜酒,未免太小气了吧!\"
林如海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是我的疏忽,改日定请大家小聚。\"
陈廷敬也笑道:\"林大人,这东道你是推不掉的!\"
此时,弘武帝驾到,众人行礼完毕,戴权高声宣布:\"有事速奏,无事退朝!\"
神京城门口,一名红翎信使闯入城门,直奔皇城而去。
弘武帝正在朝议时,红翎信使突然赶到:“陛下,平西侯八百里加急!”
弘武帝听后大惊,急忙道:“宣!”
信使进入养心殿跪拜道:“陛下,蒙古大军六十万来袭,平西侯求援。\"
满朝官员皆震惊,蒙古大军为何再次进犯?是为报复前年之事吗?
弘武帝皱眉道:“诸位,雁门关现有守军二十万,但蒙古大军却有六十万,兵力悬殊,该如何应对?”
张廷玉出列奏道:“陛下,前年蒙古被阳平王重创,如今气势汹汹,图谋定然不小,请陛下速派援军。\"
弘武帝点头看向英国公李泰:“英国公怎么看?需派多少援军,谁来领军?”
李泰出列恭敬道:“陛下,此番蒙古来袭,意图重大,恐有一场恶战。
臣建议出兵三十万,一举击溃蒙古,使其十年内不敢再犯我边境。
臣虽年迈,愿领兵迎战。\"
邓达也请缨出战,多位元勋随之附和。
弘武帝沉思片刻道:“好,此次由英国公领军,邓达为副帅共同抵御蒙古。\"
李泰与邓达领命:“臣遵旨。\"他们并未再提贾环参战之事,非是李泰不愿借机除掉贾环,而是贾环如今已是郡王,若入军难免喧宾夺主,反让自己陷入险境,他不信贾环不会记恨上次的陷害。
最终,弘武帝调集地方军二十万,并从丰台大营、京畿大营抽调十万兵马,由李泰和邓达统领增援雁门关。
退朝后,贾环在宁安堂接见了牛继宗、柳芳等开国勋臣。
贾环严肃说道:“柳叔父,李泰必会趁机削弱开国一脉的势力,柳叔父需多加小心,莫要被他算计。\"
牛继宗皱眉道:“王爷,如此大战,李泰还不至于胆大到冒天下之大不韪来陷害开国一脉的功臣吧!”
贾环冷笑一声:“那个老狐狸狡猾得很,如果我们被他当成炮灰,免不了要损失惨重。
牛伯父,您可别忘记,京畿大营里的低级 ** ,可都是开国功臣的后代。
要是伤了太多,开国一脉的实力必定会大受影响!”
牛继宗听了这话,不禁倒抽一口凉气,他确实没考虑到这一点。
柳芳作为此次出征京畿大营的领头人说道:“王爷,那我们就不能让那些孩子们去了。\"
牛继宗摇头说:“军机阁的命令不可违背,一旦下达调令,他们就必须前往。\"
柳芳听后焦急地说:“这可怎么办?我的两个儿子都在军中,要是出了事,我家可就完了。\"
众人闻言皆沉默不语。
自从贾环崭露头角,开国一脉逐渐壮大,各家都将优秀子弟送至京畿大营历练,如今这些人多已成长为中级将领。
一旦有所损失,谁也承受不起。
见众人沉默,贾环严肃地说:“各位,现在逃避是不可能的,只能遵从军机阁的命令。
不过也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
牛继宗连忙问:“王爷,有何良策?”
贾环笑着回答:“李泰即便有意图,也不至于把京畿大营的所有开国子弟都派上战场,能调走一半就已经很好了。
到了军中,柳叔叔可以将他们调入亲兵护军队伍,这样相对安全。\"
柳芳听后眼睛一亮,是啊,李泰虽然身为统帅,但也不能干预军中具体调动。
他在心里盘算着,只要自己不死,这些孩子的安全就有保障,于是笑道:“还是王爷聪明,哈哈!”
贾环继续说道:“不过,柳叔叔到了战场上切勿莽撞,蒙古人的实力不容小觑。
若论战斗力,我大乾的骑兵也只有北辽铁骑可堪一比。
我们的骑兵来之不易,因此必须稳扎稳打,进退有度。\"
柳芳拱手道:“王爷的话,我铭记在心,绝不会让您失望。\"
王子腾府邸内。
李氏泪流满面地说:“云儿,你父亲不在神京,你又要去战场,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跟你父亲交代!”
王云为李氏擦拭泪水,笑着安慰道:“母亲不必担心,孩儿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注定要在战场上拼杀。
母亲放心,孩儿一定会平安归来,这次回去说不定还能再进一步。
母亲只管在家安心等待便是。\"
李氏依旧忧心忡忡:“云儿,要不我去求凤丫头,让她向王爷说说,能不能免除你的差事?”
王云笑道:“母亲有所不知,军机阁的调令不可违抗,否则便是违抗军令,是要被处斩的!而且,孩儿正是想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为王家争取一个爵位!”
李氏听后既欣慰又忧虑,欣慰于儿子有出息,是难得的俊杰,王家未来可期;忧虑于战场凶险,稍有不慎便可能性命不保,她只有一个儿子啊。
“好!说得好!不愧是我的孩子,没给王家丢脸!想要人前显贵,就得有拼命的勇气!”
王子腾风尘仆仆地走进来,满意地看着王云,拍拍他的肩道:“你果然没让我失望!”
他又转向李氏,“蒙古犯边,身为九省巡检使,我怎能不回京!”
王云赶紧扶王子腾坐下,说道:“爹爹一路辛苦,还是先休息吧,有什么话明天再说也不迟。\"
王子腾笑道:“云儿明日就要出征,我哪里睡得着。\"
李氏也担忧地说:“老爷,我心里还是不安,要是王爷领军就好了。\"
王子腾看向王云问道:“云儿,你怎么看?”
王云回答:“爹,李泰作为主帅,肯定会想办法削弱我们开国一系的力量,我们这些开国子弟,正是他的目标。
如果我们伤亡过多,开国一脉后继无人,必然走向衰落。\"
王子腾点点头:“云儿,你长大了,既然这样,你怕不怕?”
王云正色道:“父亲,孩儿不怕,孩儿要为王家闯出一条光明大道!”
王子腾满意地点点头:“好!不愧是王家的千里马!”
李氏听后大吃一惊,本以为战场凶险,却不知还有这些暗中的算计,云儿岂不是身处险境?忙说道:“老爷既然如此,那就别让云儿去了,万一有个闪失,我可怎么办啊!”
王子腾冷哼一声道:“荒唐!难道遇到危险就逃避?那岂不是成了一无是处的人。
莫非你觉得开国一脉的功臣都是糊涂虫不成!”
李氏一愣,问道:“老爷是说开国一脉的功臣早已看穿了这一切?”
王子腾点点头:“这么明显的道理,开国一脉怎会不知,当年贾环深入蒙古草原不就是前车之鉴吗!”
随即转向王云教导道:“云儿,你说开国一脉的功臣会如何应对?”
王云思索片刻道:“父亲,我认为他们会把我们开国一脉的子弟聚集起来,编入护军或亲军中,如此一来危险就会少很多,英国公李泰还不至于冒陛下的雷霆之怒,将京畿大营的兵马全部葬送。\"
王子腾闻言微笑点头:“好,云儿果然没让我失望,分析得非常透彻,这样将来我也就安心了。\"
李氏惊喜地说:“这么说云儿就没危险了?真是太好了!”
王子腾冷哼一声:“胡说!战场上哪有绝对安全的,即便是柳芳也不敢保证在如此大战中毫发无损,况且男子汉大丈夫功名靠的是战功,不然日后如何光宗耀祖?”
李氏白了王子腾一眼:“我不稀罕什么功名,只希望云儿平安无事,娶妻生子就好。\"
王子腾哼了一声:“妇人见识短浅,尽说些糊涂话。
不过云哥儿的婚事确实该考虑了。\"
提起王云的婚事,李氏来了兴致,笑道:“老爷,贾家还有三个未出阁的 ** ,要不要给云儿说一门亲事?亲上加亲也不错,不如我去试探一下探花夫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