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追问:“你到底是谁?与刘伏有何关系?为何要害他?”
年轻人笑着回答:“贾环,你不就是想知道我是谁吗?挑起太后与皇帝不和的就是刘伏吧?”
贾环皱眉:“难道不是?”
年轻人再次放声大笑,说道:“贾环,你完全猜错了,我之所以要对付刘伏,只是出于我个人的想法,并非有什么复杂谋划!”
贾环眉头微皱,追问:“那刘伏到底与你有何深仇大恨,竟让你做出灭门这种事?”
年轻人笑了笑:“说仇也算不上,更像是一种恨意。
贾环,你知道我是谁吗?”
贾环回道:“哦?我倒是很想知道。\"
年轻人稳定情绪,苦涩地说:“我是康亲王的儿子,出身于皇族,却不得不隐居京郊,只为父亲万一遭遇不测时,能留下一支血脉。
因此我改姓隐匿在此……”
想起当年康亲王府被抄的场景,他至今心痛不已。
而刘伏这个懦夫,却投靠太后苟且偷生,毫无担当,实在令人愤怒。
既然父亲的大业未能成功,那么送刘伏去见父亲又有何不可?
贾环疑惑道:“既然你是康亲王安排的后人,不该避世隐居,替家族延续香火吗?为何还要卷入这些纷争?”
年轻人狂笑:“我一直以为自己是父亲唯一的血脉,且掌控着他大部分势力。
没想到父亲在外另有后人!唉,可怜我的母亲,在得知父亲去世后,悲痛自尽了!”
贾环严肃地说道:“刘向这样的人,早料到会有这种情况,你何必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年轻人收起笑意,语气变得沉重:“贾环,或许我父亲还有其他血脉存世,就算我死了,家族也不会就此断绝。
再说,你以为我会这么容易就被击败吗?今天我告诉你这一切,是想让你明白,康亲王府的毁灭,你也有责任。
现在,你就随我去见我的父亲吧,相信他见到你会很高兴。\"
贾环听后笑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若你是世子,或许康亲王府就不会遭遇不幸了。
不过,想取我性命?就凭你手下那几百私兵?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年轻人仰天大笑:\"贾环,我知道你有千名锦衣卫和二百亲兵,但朝廷大军赶到还需时日,更何况你的部下未必能顺利抵达神京城!\"说完,他一挥袖,身旁的甲士射出一支穿云箭。
随着穿云箭划破长空,四周涌现出大量黑衣甲士,将贾环等人团团包围。
贾环略作估算,发现对方竟有三千余人。
不知他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将这些人调集至神京城的,回想起铁网山事件,也就明白了。
常贵和郭达见状急忙喊道:\"保护王爷!\"周围锦衣校尉迅速将贾环绕住。
墙上的年轻人依旧大笑着:\"贾环,你觉得这份大礼如何?见到**爷时,可别搞错对象啊!\"
贾环冷笑回应:\"你说你实力雄厚,不去享受荣华富贵,反而来找我麻烦,简直是不知死活。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话音未落,他一挥令旗,身后亲兵手持燧发枪上前布防。
年轻人同样大笑:\"贾环,你以为只有你能用火器?既然要取你性命,难道会不了解对手吗?\"说完他也挥了挥手,只见两百名黑衣人取出火器,严阵以待。
常贵和郭达脸色凝重,对贾环说道:\"王爷,属下愿护您突围,待兵力集结后再反击!\"
贾环观察着黑衣人的装备,发现与茜香国的火器并无二致,心中暗自钦佩此人的谋略。
若当初他在康王府担任世子,康王府或许不会如此迅速衰败。
但转念一想,若康王世子真如眼前这般才华横溢,恐怕早就引起弘武帝警觉,这或许是康王放任世子的原因之一吧。
贾环摆手道:\"无需畏惧,本王经历过无数战阵,岂会被区区毛头小子吓倒!\"
常贵急切地劝道:“王爷,看来回去报信的人恐怕已经遇害,您还是赶紧离开吧。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何必为了争一时意气呢!”
二人对话间,黑衣甲士已逐渐逼近,贾环果断下令:“来不及了,准备迎战!”
常贵和郭达领命应道:“是!”
当黑衣甲士接近至两百米时,枪声骤然响起,前方的黑衣甲士纷纷倒地,惨叫连连。
贾环的亲兵持续开火,黑衣人伤亡惨重。
年轻人大喊:“全力进攻!”
然而结果却令他震惊,对方的攻势完全无法触及贾环的亲兵,而贾环一方的每一次射击,都精准击毙一名黑衣甲士。
不过片刻工夫,黑衣人的主力已被彻底击溃。
“给我冲锋,谁斩杀贾环,赏赐万两白银!”
然而,仅过了一炷香时间,黑衣人便损失两千多人,士气大降,开始犹豫不前。
贾环抓住机会,指挥亲兵步步推进。
每一步前进,都伴随着枪声和死亡。
常贵与郭达立即调遣五百名锦衣卫协助作战,其余五百人留守保护贾环。
最终,黑衣甲士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贾环的亲兵重新归队守护贾环,而那五百锦衣卫则在常贵的带领下追击残敌。
贾环笑着对年轻人说:“你的底牌已经用尽,还不束手就擒吗?”
年轻人神情沮丧,苦涩一笑:“贾环,你赢了。
本以为能杀了你后隐匿起来发展,却不料落到这般境地。
你果然从军营里一步步拼杀出来,我甘拜下风。
但若想活捉我,那是绝无可能!”
说完,他转向其他人:“兄弟们,我死了以后,就投降吧,莫要白白送命!”
话音未落,年轻人已挥剑自刎。
随后,院中的黑衣甲士全部丢弃武器,有序走出投降。
贾环叹气道:\"清扫战场,将所有俘虏押往昭狱,听候圣意处置。\"
郭达拱手道:\"遵王爷命令!\"
郭达正在清理战场之际,常贵带着五百人返回,下马拱手对贾环说道:\"王爷,我已按吩咐诛杀逆贼,除少数逃逸外,共斩敌八百,俘虏百余人。\"
贾环点头道:\"辛苦了。\"
贾环回到神京城后直入皇宫向弘武帝汇报。
御书房内,戴权低声对正在处理奏章的弘武帝说:\"陛下,阳平郡王贾环在外求见。\"
弘武帝揉揉额头,缓缓说道:\"宣他进来。\"
\"臣贾环参见陛下。\"贾环进屋行礼道。
弘武帝摆手示意免礼,贾环躬身谢恩。
\"贾环,你今日前来是否有关于刘伏案的新进展?\"弘武帝问。
贾环答道:\"启禀陛下,刘伏案现已查明,系康亲王刘向外室所出之子所为。
此人不仅蓄养私兵数千,还意图谋害臣,幸赖众将士英勇奋战,最终击溃贼寇,斩首两千八百余,俘虏百余人,仅少数逃脱。\"
弘武帝听后勃然大怒,拍桌起身道:\"简直是胆大妄为!速将凶手押来,朕要亲自审问!\"
贾环道:\"陛下,那贼人见败局已定,竟自刎而亡。\"
弘武帝愤慨道:\"死得太轻易了!\"随即又道:\"京城附近竟隐匿如此多私兵,可见十二团营监管不力!\"
戴权奉旨宣布罢免十二团营统帅职务,改由柳芳接任。
弘武帝此举意在削弱卫国公邓达在军队中的影响力,看来卫国公府未来处境艰难。
随后贾环随同弘武帝前往慈宁宫,向白太后报告此事,离开时传来白太后悲泣之声,不知她是为刘伏之死哀伤,还是因康亲王刘向再失爱子而伤心。
宁国府。
贾环回府后,在晴雯和香菱的伺候下沐浴更衣。
虽耗时稍长,但十分惬意。
香菱面颊微红,羞涩地为贾环整理蟒服,还不时避开某些东西。
正屋内,黛玉目光深邃地注视着晴雯和香菱二人,嘴角含笑:“怎么脸这么红?莫不是照顾环儿时着了凉?”
晴雯低眉不语,少了平日的活泼,香菱则羞红了脸,撒娇般唤道:“王妃……!”
贾环摸了摸鼻子,仿佛没看见这一幕,径直抱起怀中的小丫头:“来,宝贝,叫爸爸!”
此时的小丫头发音已十分清晰,挥舞着小手,张嘴露出稚嫩的乳牙,脆生生地喊道:“爸爸!”
这一声清脆的“爸爸”
让贾环乐开了花,连连在小丫头的脸颊上亲吻,却引来她躲避,用小手推开他的下巴,引得几人笑声不断。
宝钗接过有点闹脾气的小丫头,问贾环:“夏家的事情,什么时候能解决?”
贾环笑着回答:“随时可以,不过你先跟姨妈说一声,让他们下次再来求时再放人也不迟,也让他们记住薛家的情分。\"
宝钗听后满心欢喜,含情脉脉地看着贾环:“爷……。\"
贾环见状笑道:“宝姐姐,我只是顺手帮薛家一把,你不必如此在意。\"
宝钗轻笑回应:“不知为何,就想哭。\"说着,把脸贴在小丫头脸上蹭,这让小丫头不高兴了,立刻咧嘴大哭起来。
黛玉急忙将小丫头从宝钗怀里抱过来安抚:“珺姐儿别哭,我们不理那个臭爸爸和臭妈妈,来,跟大妈妈玩。\"
小丫头一脸委屈,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扭头埋进黛玉肩窝,谁都不理,留给大家一个后脑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