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府中,贾政慌忙闯入荣庆堂,告知贾母“大事不好”
。
贾母正与薛姨妈、王夫人等人闲聊,见状皱眉责备贾政失态。
贾政稍作喘息后,透露出史家两座侯府已被锦衣围困的消息。
贾母听罢,眼前一黑,几乎摔倒。
史家虽不是什么善地,但到底算是她的娘家,若真有事,她在阴间又该如何面对父亲。
她颤抖着问:\"究竟为何?\"
贾政摇摇头:\"我刚听说史家被围,一时慌乱,没来得及细问。\"
贾母怒不可遏:\"这样的大事,你怎么不先弄清楚就回来了?可见是个没主意的人。\"
一旁的王夫人轻蔑一笑:\"环儿也是太过分了,史家再怎么说也是咱们贾家的姻亲,怎可如此对待?\"
贾母猛然想起锦衣亲军指挥使是贾环,忙吩咐鸳鸯:\"快去叫他过来。\"她不信贾环会平白无故找史家麻烦,定是出了大事。
鸳鸯立刻动身赶往宁国府。
宁国府后宅正屋。
黛玉见鸳鸯神色匆匆而来,调侃道:\"姐姐今日看来很着急啊,是不是特别想念环儿?\"
鸳鸯急切地说:\"王妃别开玩笑,老太太要见环儿,请尽快安排。\"
黛玉问:\"环儿还未归?难道出什么事了?\"
鸳鸯道:\"大事不小,他带着锦衣亲军把史家的两座侯府围了,老太太正在着急呢。\"
黛玉大吃一惊,对抱着猫的小吉祥说:\"小吉祥,快去前院问问环儿何时回来。\"
小吉祥听了,把怀里的咕噜交给小幺儿抱着,飞快跑出去。
不一会儿,他气喘吁吁地回来,对黛玉说:\"王妃,三爷还没回来,不过我已经让亲兵通知他回后宅。\"
黛玉笑着听他说话,对鸳鸯说:\"知道了,等环儿回来立刻过去,让外祖母别担心。\"鸳鸯只能先回去向贾母复命。
掌灯时分,贾环才慢悠悠地回到宁国府,听到黛玉找他,便猜到是史家的事让老太太着急了。
后宅正屋内,黛玉与宝钗正在堂中等候。
贾环一进来,黛玉便责备道:“环儿,你为何要将史家围住?外祖母为此忧心忡忡,已派人多次催促,我们快去一趟吧。\"
贾环笑着回答:“不必着急,我稍作整理再去即可。\"
黛玉催促说:“看你急得那样,紫鹃,快服侍三爷更衣沐浴!”
待贾环穿戴整齐,换上一件白色坐龙蟒袍,紫鹃还细心地为他整理了头上的双翅簪缨王帽,这才让他入厅。
荣国府的荣庆堂里,贾母愁眉不展,薛姨妈在一旁安慰道:“老太太不要太过忧虑,等环儿回来再详细询问。
环儿不会无缘无故去围史家,或许有什么特殊原因,待他回来再说清楚,也好想对策。\"
贾政同样眉头紧锁,锦衣卫围府绝非小事,作为史家姻亲,若史家真的出了大问题,荣国府也难以置身事外。
贾母叹了口气道:“也只能这样了。\"
这时,院中的小丫头通报:“王爷、王妃娘娘、侧妃娘娘到!”
话音刚落,门帘掀开,贾环陪着黛玉和宝钗走进来,先向贾母行礼道:“老祖宗找我是为了史家两兄弟的事情吧?”
随后在左侧上首坐下。
贾母焦急地问:“环哥儿,史家究竟因何事被锦衣围府?”
贾环答道:“老祖宗,史家被围是因为皇上的旨意。
至于具体犯了什么罪,您是否知晓二皇子遇害一事?”
贾母听后愣了一下,随即脸色苍白地说:“二皇子遇害之事早已有了结论,这又与史家兄弟有何关系?如果史家真的卷入此事,那可就完了!”
贾环说道:“有人指认史鼎曾在忠顺王府出现,之后因为家中事务才离开,所以有很大的嫌疑。\"
贾母闻言悲从中来,眼泪夺眶而出:“这该如何是好?若史家真的败落,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地下的父兄呢!”
贾政也问道:“环儿,难道真的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
贾环严肃说道:“老祖宗,事情尚未定论,史鼎是否与此事有关尚不可知。
但如果史鼎确实牵涉其中,那么没有人能够挽救史家。
若史家兄弟与此事毫无瓜葛,那也不会有人冤枉他们。\"
贾母听后稍感宽慰,哽咽着说:“环哥儿,你一定要留意,别让史家受冤。\"
黛玉和宝钗分别站在贾母左右,黛玉安慰道:“外祖母,有环儿在,没人能冤枉史家。\"
宝钗附和道:“是啊,老祖宗,王爷身为锦衣亲军指挥使,谁能越过王爷冤屈史家呢?”
贾母苦笑:“但愿如此。\"她最担心的是史家兄弟一时冲动惹出麻烦,连累整个家族。
众人安抚贾母一番后离开,贾环回宁国府时,黛玉问他:“环儿,史家兄弟真的没事吗?”
贾环回答:“要看他们是否清白。
若参与此事,就算神仙也救不了史家。\"
第二天清晨,贾环醒来掀开被子,露出一只玉足,轻轻喊了一声。
黛玉迅速将玉足遮住,把被子盖得更严实。
贾环拉了拉被子说:“林姐姐该起床了!”
黛玉羞得一脚踢向贾环,把头埋进被子里,嗔怪道:“坏蛋!”
贾环笑着走出房间。
等他走后,黛玉才探出头,想起昨晚他的各种要求,虽然并未完全如愿,但也让她十分害羞。
紫鹃走近笑道:“王妃该起床了。\"
忠靖侯府,贾环看着这座府邸,心想史家为了保住侯爵地位,几乎耗尽家财,还得罪了开国功臣,不知最后会如何。
不再多想,他走进忠靖侯府,郭达已在门口等候,见贾环到来立刻迎上来说:“属下恭迎王爷!”
贾环摆摆手问:“忠靖侯府的下人审问得如何,有什么线索吗?”
原来昨晚查封了史家两座侯府后,他就吩咐郭达仔细审问忠靖侯府的下人。
郭达恭敬地禀报:\"按照王爷的指示,已将史家之人拘留在后宅,未曾惊扰家人。
经一夜审问,史鼎确实出席过忠顺王府的聚会,但因家中小妾难产,提前返回府邸。\"
贾环眉头紧锁,心中暗忖,这布局堪称滴水不漏,越是如此越令人起疑,难道这一切真的只是巧合?思索片刻后,他决定前往史家正堂,对郭达下令:\"传史鼎前来问话!\"
郭达拱手应允:\"遵王爷旨意!\"
不久,史鼎面色惨白地步入正堂,先行礼道:\"史鼎拜见王爷。\"
贾环抬手示意免礼,同时向郭达使了个眼色,郭达迅速搬来一把椅子置于堂下,史鼎也毫不推辞,坐下后开口道:\"王爷,我是否参与此事,您心里应该已有判断。\"
贾环严肃地道:\"你说自己未参与,有何证据?若无凭据,我必须提醒你,史鼎,史家恐怕难逃此劫!菜市口已有众多皇室宗亲遇害,不在乎再多出你们史家的人头!\"
史鼎听罢,神情更加紧张,道:\"王爷,我究竟该如何证明清白?您已派人彻查我家仆役,难道还不明白我当时为何返家吗?念在姑母的情分上,恳请您能宽恕史家。\"
贾环冷笑一声:\"仅凭这一点远不够,我也希望保全史家,可你得先给我这个机会。
好好想想,是否还有什么关键线索遗漏了?\"
史鼎思索片刻,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急忙向贾环道:\"王爷,若有隐情,请务必救我史家!\"
贾环眯起双眼,语气冷峻:\"那就看你提供的信息是否有价值了!\"
此刻史鼎顾不得其他,急切地说:\"是户部尚书刘唐邀我同赴忠顺王府,只是不知道为何,刘唐始终没有现身!\"
贾环沉声问:\"你敢与刘唐当面对质吗?\"心中不禁感叹,怎么又是熟识之人牵连其中。
史鼎正色道:“王爷,我愿与刘唐当堂对质。\"
贾环沉声道:“好,若你能查明 ** ,本王保证你性命无忧,保龄候府亦不会受牵连。\"
史鼎闻言大喜,跪地叩首:“多谢王爷!”
户部尚书府。
“老爷,大事不好!锦衣卫包围了咱们府邸!”
管家急促跑来通报。
刘唐神色平静,道:“慌什么!”
说完径直朝前院走去。
贾环率队闯入,吓得尚书府上下一片混乱。
远处,贾环见到走向这边的刘唐,冷笑:“刘大人,久违了!”
刘唐指着锦衣卫质问:“王爷,这是何意?”
贾环冷哼:“刘唐,你不必掩饰,事情败露,跟我走一趟便是。\"
刘唐微笑着摇头:“恐怕要让王爷失望了。\"话音未落,他口鼻出血,倒地抽搐。
郭达迅速检查后,转头对贾环说:“王爷,是鹤顶红,回天乏术。\"
贾环眸中闪过一丝精光,心中暗忖:是什么人,竟让身为尚书的刘唐不惜牺牲全家性命也要庇护?
片刻后,贾环下令:“搜查尚书府,听候圣旨定夺。\"随即入宫面圣。
皇城,大明宫养心殿。
戴权小心翼翼禀报:“陛下,阳平郡王贾环求见。\"
弘武帝沉声吩咐:“宣。\"
贾环行礼道:“臣,贾环拜见陛下。\"
弘武帝摆手:“免礼。
你来所为何事?可是史鼎那边有了新线索?”
贾环躬身答道:“陛下,史鼎确实因家中小妾难产返家,但他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户部尚书刘唐邀他至忠顺王府,但当日刘唐却未现身。
臣疑其中有隐情,遂派人调查尚书府,谁知刚到府中,刘唐便服毒自尽。
臣怀疑刘唐为涉案者之一,却又想不通,究竟是谁,能让刘唐甘愿牺牲家族性命来保护对方?”
弘武帝皱眉说道:“继续查刘唐一生中得到过的恩惠,有消息立即告知于我。\"
贾环恭敬回答:“臣遵旨。
陛下,史家该如何处置?”
弘武帝思索片刻道:“史鼎虽未直接涉及此事,但仍需承担责任,下令将其流放三千里,家产充公。
保龄侯史鼐,朕给他留些颜面,降爵为一等子,罚俸一年。\"
贾环回到宁国府,换上整洁衣物后来到荣庆堂,看到贾母坐在软榻上神情疲惫,知道她一夜未眠,黛玉和宝钗正在安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