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奋力抵御的南门守军,见到友军自敌后杀出,士气大振。
贾环喜不自胜,指挥部队与援军联手,迅速击退罗刹人。
三十万大军迅速入城,借助增援力量迅速剿灭残敌,再度稳定了扶风城局势,双方重新陷入胶着状态。
镇北侯于中军大帐内笑意盈盈,渤海城指挥使马俊单膝跪拜:\"末将马俊,见过侯爷。\"镇北侯亲自扶起他,温和说道:\"若非马将军及时赶到,后果难以想象,我也会成为国家罪人。\"
马俊恭敬答道:\"全赖侯爷英明指挥,北辽将士英勇奋战,属下不敢居功。\"镇北侯朗声大笑:\"马将军过谦了,此番功劳定会奏报陛下,封爵之事指日可待!\"随后,他为马俊引荐了扶风城其他将领。
罗刹大营中,彼得大公得知大乾援军到达,不禁扼腕叹息。
若援军再晚到片刻,扶风城便是罗刹的了,自己或许能被封为亲王。
如今,他深知攻取扶风城已无可能,只能白白牺牲本国士兵性命,于是写信回国,建议要么增派兵力要么停战。
然而,增兵并非易事,撤军只是时间问题。
对峙十余日后,罗刹军队撤退,扶风城内民众欢欣鼓舞。
此役之后,北辽至少十年内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事,罗刹增兵亦非易事,其战线补给线过长。
中军大帐内,有人提议:\"侯爷,趁此胜利之势,何不扩大战果?\"
镇北侯挥手示意不用追击罗刹人,理由是敌军虽败但仍有实力,贸然行动会带来巨大损失。
他安抚诸将后,已派快马向京城报捷。
大乾十三年初六,一名信使疾驰入神京城,沿御街奔向皇城,高呼“北辽大捷”
。
消息迅速传至皇城大明宫养心殿。
弘武帝阅完捷报喜形于色,得知贾环率军死守南门确保援军入城,保住扶风城,更是欣慰。
他赶忙前往太玄宫禀告父皇。
太上皇接过奏折审阅后,问弘武帝如何封赏。
弘武帝谦让由父皇定夺。
太上皇对贾环赞赏有加,决定封其为一等忠勇伯,调任京畿大营指挥使,同时调整王子腾职务。
贾环得此任命,对弘武帝而言是利好消息,令他十分高兴。
荣国府中,贾母正在听故事时,鸳鸯通报有天使传旨。
贾母惊疑不安,随王夫人前往前院接旨。
天使宣读圣旨:荣国府贾环忠于国家,在危难时刻表现出色,特封为一等忠勇伯。
四十八
戴权宣读完圣旨后,皮笑肉不地道:“恭喜太夫人,没想到荣国府出了这样一位出色的孙子。
太上皇和陛下都很赏识贾伯爷,他的未来不可限量啊。\"
贾母心情复杂,既感到欢喜也有些忧虑。
欢喜的是荣国府再次获得世爵,且是高贵的爵位;忧虑的是贾环与荣国府之间已生间隙。
苦笑着说:“戴公公过誉了,环儿不过是个孩子,全靠陛下的福气。\"
戴权笑道:“太夫人太过谦虚,这样的孩子能有今天的地位,全凭自己的努力所得。
太夫人真是好福气,有这么优秀的孙子。\"说完,戴权准备告辞,“老奴还得回宫复命,就不多打扰了。\"
贾母向鸳鸯使了个眼色,鸳鸯立刻递上一个荷包。
戴权掂了掂,发现荷包很轻,知道里面是银票,笑着把荷包揣进袖子里,“太夫人太客气了,我就不推辞了。\"道谢后便离开了荣国府。
王夫人手中的手帕几乎被她捏碎,心中暗恨,这个庶出的儿子若是在战场上死了该多好,如今不但封了爵,还是高贵的爵位。
从今以后,荣国府除了贾母,贾环的地位最高,这让她十分不悦。
贾赦则对那高贵的爵位充满艳羡,有亲兵护持的爵位让他嫉妒。
他心想,要是当初狠心让贾琏去北辽,现在封爵的会不会是贾琏,那样的话他就可以把政老二赶出荣禧堂了。
想到贾琏,贾赦摇了摇头,如果贾琏去了北辽战场,恐怕现在都已经入土为安了。
没料到贾环这样一个平日里不被看好的庶子,在战场上表现得如此出色,竟因军功封爵,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贾政既感到高兴又深感愧疚,高兴的是环哥儿不仅活着,还因军功封爵;愧疚的是当初没能保护好环哥儿,让他在九岁时就去战场拼杀,如今回想起来仍觉心疼。
贾琏和王熙凤夫妻俩忧心忡忡,老太太本来就偏袒二房,现在二房又出了个贵爵,将来荣国府的爵位贾琏还能顺利继承吗?夫妻俩对视一眼,无奈地笑了。
贾环未在战场上丧生,还因军功封爵的消息迅速传遍了荣国府。
赵姨娘的小院里,小吉祥急匆匆地闯入,满脸兴奋地喊道:“姨娘!三爷封爵了,是一等忠勇伯!”
赵姨娘踉跄着跑出屋,紧紧抓住小吉祥的手,激动地问:“我环哥儿还活着吗?”
显然,赵姨娘最关心的是贾环是否还活着,这份母爱令人动容。
小吉祥继续兴奋地说:“千真万确,三爷凭军功被封为一等忠勇伯。\"
“好,好!”
赵姨娘一边落泪一边点头。
黛玉的院子里,黛玉正和三春、宝钗、宝玉闲聊,紫鹃慌慌张张地跑进来,黛玉笑着责备道:“什么事让你这么着急?”
紫鹃喘着气说:“姑娘,环三爷有消息了,宫里传来旨意,说他在北辽立了战功,因功封为一等忠勇伯,很快就要回神京了!”
惜春第一个跳起来,拉着紫鹃问:“这么说三哥要回来了?”
紫鹃笑着点头。
迎春双手合十念道:“阿弥陀佛,环儿终于能平安回来了。\"脸上满是喜悦。
探春眼含泪水,环儿竟然封爵了,而且是高爵位,她和姨娘的日子将不再那么艰难,只是不知这几年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身体可还好。
一旁的宝钗低头沉思,黛玉则满心欢喜,眼睛亮如星辰,连忙问紫鹃:“环儿什么时候回京?”
紫鹃摇头回答:“三爷何时回京,圣旨没有提及,但听说他回京还要两三个月,北辽到京城路途遥远,估计需要两个月以上。\"
正当众姐妹高兴时,一个婆子进来禀报:“林姑娘,扬州有人来,说林老爷要回神京了。\"黛玉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又开心得不得了,刚得知环儿安然无恙,现在爹爹也要回京,真是双喜临门,忙问:“爹爹什么时候到京?”
婆子答道:“林老爷要在七八月份才能回京。\"黛玉虽有些失望,但既然知道爹爹即将回京,也就释然了。
大乾十三年三月初六,神京城外的官道上出现了一支约两百多人的骑兵队伍,正快速向神京城驶去。
神京城门外,守城士兵听见马蹄声和尘土飞扬,一支骑兵急驰而来。
为首的年轻将领容貌俊美,头戴紫金冠,身穿麒麟服,外披猩红大氅,气宇轩昂。
一名骑兵脱离队伍飞奔至城门前,向守城校尉高呼:“狂风卫指挥使,一等忠勇伯贾环大人奉旨回京,速速让路!”
校尉立刻指挥士兵驱赶百姓,腾出道路。
贾环一行人疾驰而过,尘土飞扬,引来路人窃窃私语。
皇城门口早有迎接之人,贾环让亲兵在外等候,独自随小黄门前往大明宫。
进入养心殿后,贾环跪拜行礼:“臣,贾环参见陛下。\"弘武帝微笑道:“爱卿平身。\"贾环起身抬头,只见殿内辉煌壮丽,金顶之下天妃持扇,宫娥侍立两侧,皇帝端坐御座,香炉青烟袅袅,尽显皇家威仪。
见到弘武帝,贾环微微惊讶,未曾想到昔日酒楼贵客竟是今日皇帝。
弘武帝笑道:“多年不见,你不认得朕了吗?”
贾环忙行礼道:“当年贵客竟为陛下微服出游,臣言语失当,请陛下恕罪。\"弘武帝一笑:“不知者无罪,朕没想到你去了北辽疆场,荣国府此举实在荒唐。\"
贾环苦笑回应:“当年陛下命荣国府选一人从军,嫡子珍贵不便涉险,只能由我这个无才庶子代替。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今倒也有所成就。\"弘武帝听后深感叹息,他看重贾环的原因,是发现其年幼时便经常花费巨资救济贫民,少年人难得如此无私忧国。
此时梁九功入殿道:“陛下,太上皇想见贾环。\"弘武帝早已料到,挥挥手道:“让他去吧。\"贾环随梁九功前往太玄宫,途中梁九功说道:“贾伯爷能获此封号,全赖太上皇坚持,切莫辜负了太上皇的信任。\"
贾环听出梁九功的暗示,立刻表态:“晚辈感激太上皇的厚爱,必定不负所托。\"梁九功满意地点头,随后引贾环前往太玄宫。
“臣,贾环,拜见太上皇。\"贾环在太玄宫内恭敬地行礼。
一个沉稳的声音传来:“免礼,你与贾代善确实有几分相似。
朕和你祖父不仅是君臣更是好友,他有你这样一位后人,想必也会欣慰。
你年纪轻轻就懂得为国分忧,实属难得。
朕会给你体面,梁九功,赐他飞鱼服。\"
贾环换上飞鱼服后,再次谢恩:“臣,谢太上皇恩典。\"
太上皇笑着说:“起来吧。
至于你家里的事,朕不便多言,但无论如何都不可失了孝道。
你懂吗?”
贾环低头答道:“太上皇教诲,臣铭记于心。
臣离京前已与祖母约定,以性命报答家族养育之恩,今后家族事务与我无干,只愿安守孝道侍奉母亲。\"
太上皇摇头轻笑:“你这话说得像个孩子。
你既姓贾,又生于荣国府,注定与家族休戚相关。
在外人看来,你们始终是一体的。
等你长大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懂吗?好了,你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