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浓,我将收集到的所有信息整理成册,准备明日行动。而此刻,我脑海中浮现的,却是青璃那双眸子——清澈、孤独,却又藏着深深的无奈。
她不是敌人,可她也不是朋友。
她是命运的囚徒,是我们都无法轻易定义的存在。
而我,必须找到她真正的立场。
否则,这场风波,永远不会结束。
景轩从书房走出时,我正坐在案前翻阅那些记录。他看见我眼下的倦意,眉头微蹙,“你又一夜未眠?”
我点头,将手中纸张递给他,“这是我在铁血盟据点查到的青璃过往。”
他接过,细细阅览,神色由凝重转为沉思。半晌,他才缓缓道:“她的行为确实与寻常杀手不同……但慕容家的事,恐怕比我们想象得更深。”
我抬眼望向他,“所以,我要去会一会他们。”
他沉默片刻,终是点头,“我会安排妥当。”
翌日清晨,我便着手准备前往慕容家族的拜访事宜。然而,还未等我出发,景轩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慕容家族的人,先来了。
“来的是使者。”他说,“名义上是商议边疆战事,实则……恐怕另有目的。”
我心中一凛,“试探?”
“正是。”他轻声道,“他们想看看我对武将集团的态度。”
我看着他,目光坚定,“那你打算如何应对?”
他微微一笑,眼中却无波澜,“以柔克刚,虚实结合。”
我明白他的意思。如今朝堂局势微妙,若贸然表露对文官或武将的倾向,只会让某一方生疑。而慕容家族作为军中大族,自然希望新君能维护他们的利益。
这一场试探,不仅是权谋的较量,更是心理的博弈。
使者到来之日,府邸外风和日丽,可屋内气氛却紧绷如弦。
我藏身于屏风之后,静听二人交谈。
“七皇子殿下,久仰您胸有丘壑,治国有方。”使者拱手行礼,语气温和却不失锋芒,“不知殿下对眼下边疆战局,有何看法?”
景轩端坐主位,面带笑意,“边疆战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将士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本王深感敬佩。”
使者微微颔首,“殿下仁厚,令人敬服。只是近来朝廷有意削减部分武将兵权,不知殿下对此是否支持?”
我屏息听着,这正是关键问题。
景轩却依旧从容,“兵权一事,需谨慎对待。武将守土安民,责任重大,若贸然削弱其权,恐伤军心。但若放任不理,亦可能滋生隐患。”
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下来,“本王以为,改革应循序渐进,既不能伤及忠良,也不能忽视隐患。唯有文武并重,方能长治久安。”
使者听了,脸上露出几分满意之色,但仍不肯罢休,“殿下所言极是。不过,听说前朝曾有一位明君,在继位之初便果断削减兵权,稳固皇权,不知殿下如何看待?”
我心头一跳,这是在试探景轩是否会效仿那位皇帝的做法。
景轩却似早有准备,淡淡一笑,“前朝那位陛下确有雄才伟略,但他也深知,削权并非一刀切之事。他曾亲赴军营,与诸将推心置腹,听取意见,最终才定下改革之策。”
他说到这里,意味深长地看了使者一眼,“若本王有幸登基,必不会急于求成,而是先稳军心,再图长远。”
使者终于露出一丝笑意,“殿下果然英明。”
谈话持续了一炷香的时间,临别之际,使者拱手告辞,神情虽温和,但我仍捕捉到他眼角的一丝狐疑。
景轩送走使者后,回身看向我,“你觉得如何?”
我从屏风后走出,轻轻点头,“你答得很好,既没有明确表态,也没有让他们失望。”
他微微一笑,“但他们仍未真正相信我。”
“当然。”我低声说,“慕容家族不会轻易站队,除非他们确定你是可以托付未来之人。”
他沉吟片刻,“接下来,我得做点什么,让他们看到诚意。”
我望着他,忽然想到一件事,“你可还记得韩三说过的话?他说青璃曾提到慕容家有人欠她一份恩情。”
景轩眼神微动,“你是说……也许我们可以从这里入手?”
我点头,“如果能找出这份恩情究竟是什么,或许就能掌握主动权。”
他思索片刻,终是点头,“好,我让人去查。”
夜幕降临,府邸内灯火通明。墨羽回来时,神情凝重。
“我跟踪了那位使者。”他说,“他在离开后,去了城南一家茶楼。”
我与景轩对视一眼,“谁在那里等他?”
墨羽摇头,“一个黑衣人,看不清脸。两人只交谈了几句话,便各自离去。”
我心中隐隐觉得不安,“会不会是铁血盟的人?”
景轩皱眉,“现在还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慕容家族,并不孤单。”
我低头思索片刻,缓缓道:“我们必须尽快查明青璃与慕容家的关系,否则,这场棋局,我们将始终处于被动。”
他点头,“那就从明日开始,深入调查。”
夜风拂过窗棂,吹起帘角。我站在灯下,望着那盏摇曳的烛火,思绪万千。
青璃的身份已然浮出水面,但她背后的谜团,却越来越深。
而慕容家族,似乎也在暗中布下一盘更大的棋。
我不知道前方等待我们的,是怎样的风暴。
但我知道,景轩已经准备好迎接它。
我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