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
春天一月丁亥日,汉昭帝举行加冠礼,正式成年啦。
一月甲戌日,富民定侯田千秋去世。当时国家政事都由大将军霍光一人决断,田千秋虽然位居丞相之位,也就老老实实、谨小慎微地守着自己本分。
夏天五月丁丑日,汉文帝庙的正殿着火了。汉昭帝和大臣们都穿上了素服,派俸禄中二千石的官员率领五校尉去修缮,花了六天时间修好。太常以及庙令、丞、郎、吏等,都被弹劾犯了大不敬之罪。正好赶上大赦,太常轑阳侯德被免去侯爵,降为平民。
六月,又一次大赦天下。
以前,杅冞国送太子赖丹到龟兹当人质。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大宛回来时,带着赖丹来到京城。霍光采用桑弘羊之前的建议,任命赖丹为校尉,让他率领军队到轮台屯田。龟兹有个叫姑翼的贵族对龟兹王说:“赖丹本来是我们附属国的人,现在却带着汉朝的印绶回来,又在我们附近屯田,肯定会对我们国家不利。”龟兹王听了,就把赖丹杀了,然后上书向汉朝谢罪。
楼兰王去世,匈奴抢先知道了消息,就把他们的质子安归送回去,安归当上了楼兰王。汉朝派使者下诏让新王来朝见,楼兰王找借口不来。楼兰在最东边,离汉朝很近,又挨着白龙堆,那里水草稀缺。楼兰经常要负责给汉朝使者带路,还要提供水和粮食,迎来送往。可汉朝的官吏和士兵还老是欺负他们,楼兰人吃了不少苦头,所以不太愿意和汉朝来往。后来又被匈奴挑拨离间,多次阻拦杀害汉朝使者。楼兰王的弟弟尉屠耆投降了汉朝,把这些情况都详细说了。骏马监北地人傅介子出使大宛,汉昭帝下诏让他顺便去责备楼兰和龟兹。傅介子到了楼兰和龟兹,责备两国国王,他们都表示认错服罪。傅介子从大宛回来,又到了龟兹,正好碰到匈奴使者从乌孙回来,也在龟兹,傅介子就带着手下的官吏和士兵把匈奴使者杀了。回来后,傅介子向朝廷汇报情况,汉昭帝下诏封他为中郎,又升为平乐监。傅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和龟兹老是反复无常,不杀掉他们的国王,根本没法让他们长记性。我路过龟兹的时候,发现龟兹王很容易接近,比较好对付。我愿意去把他刺杀了,好给其他国家立立威。”大将军说:“龟兹太远了,先在楼兰试试这办法管不管用。”于是霍光就奏请皇帝派傅介子去了。傅介子和士兵们带着金银财宝,对外宣称是要赏赐给其他国家的。到了楼兰,楼兰王对傅介子不太亲近。傅介子假装要离开,走到楼兰西边边界的时候,让翻译去对楼兰王说:“汉朝使者带着黄金、锦绣等财物,要赏赐给各个国家。大王要是不来接受,我们就去西边的国家了。”说完还拿出金银财宝给翻译看。翻译回去告诉了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就来见使者。傅介子和他一起喝酒,还把带来的东西都展示给他看,等楼兰王喝得醉醺醺的时候,傅介子对他说:“天子让我私下给大王说点事。”楼兰王起身,跟着傅介子进到帐篷里,两人屏退旁人说话。这时,两个壮士从后面冲出来,用刀刺向楼兰王,两把刀在他胸前交叉,楼兰王当场就死了。楼兰的贵族和侍从们都吓得四散而逃。傅介子向他们宣告楼兰王对汉朝犯下的罪行,说:“天子派我来杀了大王,要改立在汉朝的大王弟弟尉屠耆为王。汉朝的军队马上就到,你们谁都不许乱动,不然就灭了你们国家!”说完,傅介子就砍下王安归的脑袋,快马加鞭送到京城,把脑袋挂在了北阙下面。
随后,汉朝立尉屠耆为楼兰王,还把楼兰国改名为鄯善,给他刻了印章,又赐给他宫女做夫人,还配备了车马、物资。丞相率领百官把尉屠耆送到横门外,举行了饯行仪式后才送他走。尉屠耆自己向汉昭帝请求说:“我在汉朝待了很久,现在回去,势单力薄,而且前王还有儿子在,我怕被他杀了。我们国家有个伊循城,土地肥沃,希望汉朝能派一位将军去屯田,储存粮食,让我能有个依靠。”于是汉朝就派了一名司马和四十名官吏、士兵到伊循城屯田,以安抚鄯善国。
秋天七月乙巳日,汉昭帝封范明友为平陵侯,傅介子为义阳侯。
司马光评论说:作为君主,对待周边的少数民族,他们反叛就去征讨,归服了就放过他们。现在楼兰王已经认罪,却又把他杀了,以后再有反叛的,就没办法让他们真心归服了。要是觉得他们有罪一定要征讨,那就应该大张旗鼓地出兵,明确地施加惩罚。现在却派使者用金银财宝引诱并杀了他,以后再派使者出使其他国家,谁还能相信呢!况且以大汉这么强大的国家,却对少数民族用这种盗贼的手段,难道不觉得羞耻吗!有些评论的人还称赞傅介子,觉得他立了奇功,这实在是太过分了!
汉昭帝元凤五年(公元前76年)
夏天,出现大旱。
秋天,撤销象郡,把它的地盘分别划给郁林郡和牂柯郡。
冬天十一月,打雷打得特别厉害。
十二月庚戌日,宜春敬侯王诉去世。
汉昭帝元凤六年(公元前75年)
春天一月,招募各郡国的刑徒去修筑辽东和玄菟的城墙。
夏天,大赦天下。
乌桓又来侵犯边塞,汉朝派度辽将军范明友去攻打他们。
冬天十一月乙丑日,任命杨敞为丞相,少府河内人蔡义为御史大夫。
评论
这几年间,汉昭帝时期的西汉王朝,在政治、外交和边疆事务等方面都有着诸多重要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走向。
在政治层面,田千秋去世后,霍光独揽大权,这一局面进一步巩固了霍光在朝中的核心地位,对西汉的政治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汉文帝庙失火事件,反映出当时朝廷对宗庙祭祀等礼仪制度的高度重视,虽遇大赦部分官员未受严惩,但可见这类事件在封建统治秩序中的敏感性。
外交与边疆事务上,西汉与西域各国的互动颇为频繁。龟兹杀赖丹事件,显示出西域地区局势复杂,各国之间利益冲突不断。傅介子刺杀楼兰王这一极具戏剧性的事件,一方面体现了西汉试图以强硬手段震慑西域诸国,维护自身在西域的影响力;但另一方面,司马光的评论也指出,这种用诱杀方式处理外交事务的做法,虽能一时取得效果,却可能损害汉朝的信誉,引发其他国家对汉朝外交诚意的怀疑,对长远的外交关系发展并非良策。而对楼兰(鄯善)的后续处理,包括立王、屯田等举措,展现了汉朝在西域积极经营,试图构建稳定统治秩序的努力。
同时,乌桓的反复犯塞,反映出汉朝边疆局势的不稳定。汉朝派遣范明友出击乌桓,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边疆安全,但也表明汉朝在边疆防御上始终面临挑战。
在国内,元凤五年的大旱以及行政区划的调整,如撤销象郡,这些事件反映出当时的自然环境状况和国家对地方治理的策略变化。整体而言,这一时期的西汉王朝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不断调整和应对,其种种举措既展现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统治秩序的决心,也为后世留下了处理外交、边疆及国内事务的诸多经验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