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雍死了。
他的担心一一应验。
在吴郡,随着印刷的特刊广泛分发,众多百姓这才知道一直被蒙在鼓里的真相。
在江东,四姓可是比孙家还要显赫,
名望冠绝江东诸郡,尤其是最为富庶的吴郡。
行走乡间,建设兵站的工地附近,
那些名为恤孤署的老兵身边,以及分田地编户齐民的新郡兵周围,都聚集着控诉的百姓。
以前求告无门的更多惨案,再次浮出水面。
天衣无缝的作恶,是不存在的。
天道昭昭,终有报应。
刘禅的参谋团队已经有了蜀地,关中,乃至整个中原的施政经验,
现在与诸葛丞相的丞相府通力合作,江东诸郡的政权更迭,顺利得难以想象。
就连孙权最为头疼的山越问题,在大汉这边也平稳交接。
特战队从秦岭撤出来之后,编制扩大了十倍,全部投入了大山之间,和山越诸部共同生活了五年多。
这五年时间,茫茫大山之间建立的各个根据地,
这些藏在大山里的根据地,保护了众多山越百姓远离东吴军阀性质将领的抓捕。
这五年时间,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山越百姓改善民生,读书识字,寻医问药。
不仅从根子上断绝了东吴各将领的习惯,习惯把山越当成炮灰使用。
更是用时间和实际行动,把大汉的仁德施政方针,深入了每个山越人的心中。
许多特战队将士直接原地转职退役,成为第一代山越诸郡的行政长官。
他们会和商队通力合作,让这片大山里的百姓,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大汉。
刘禅专门在建业,亲自接见了这两支隐身在幕后的英雄队伍。
这支组建于汉中之战时的队伍,如今许多人已经到了退役的年纪。
现在各地的一线治安,商队供销坊市,都是他们即将去的岗位。
刘禅站在校场上,看着这些可敬的面容,深吸一口气,用拳头捶打着胸口,高声说道: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是你们暗战部队的口号!
这这么多年,你们都践行着这个口号,你们辛苦了!”
台下肃立即将退役的特战小队与商队成员,
此时无论年纪,无论职位,都同样用拳头捶打着胸口高声回应道: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此情此景,没有比这句话更合适的回应了。
刘禅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你们行走在敌后,行走在荒郊野外,执行着最危险的任务。
你们行走在黑暗中,没有机会像普通将士一样,享受台前的荣光!
但是!
朝廷不会忘记你们的功绩!朕也不会忘记你们的付出!
没有你们在秦岭的坚守,大汉至少需要常年派驻数万兵力,镇守秦岭谷道!
没有你们与商队的通力配合,大汉就不能及时救助那么多关中流民百姓!
没有你们打探消息,侦查地形,保障后勤运输,关中河套等大战,都不可能那么顺利!
没有你们在丹阳郡大山之中五年的坚守与付出,大汉就不可能这么顺利接收江东诸郡!
你们都是英雄!是会被大汉朝廷书写英雄志,永世铭记的英雄!”
刘禅看着校场内的这些人,声音中充满了感慨:
“今日,是你们功成身退的日子,但并不代表你们可以就此休息!
天下一统,国内的仗暂时打完了,
但西域都护府还没完全克复,司马昭还带着曹魏残余势力,在大汉的西域兴风作浪!
江东诸多世家子弟,也转移到了夷州和东南诸岛!
南方与北方,更多蛮人的挑战,也从未停歇!
我们依旧不能解甲归田,马放南山。
现在你们退役,就和那些退到兵站和地方的军中精锐一样,换了一个岗位战斗!
你们会到新的岗位上去,继续和朕一起,为建设大汉,为守护大汉,继续奋斗下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华夏继正统,为万世开太平!
你们愿意吗?”
“你们愿意吗?”
刘禅的声音有些破音,
他高昂着头,春日的阳光似乎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色。
张开双臂,似乎要将天地拥入怀中,高声询问道。
台下众人单膝跪地,用力捶打着胸膛,同样齐声回应道:
“追随陛下,万死不辞!”
“追随陛下,万死不辞!”
“追随陛下,万死不辞!”
……
江东诸郡的运转异常顺利。
原本还有些忐忑的百姓,随着各个深入乡村的老兵,商队,教师的言传身教,
以及田地等分配到户,已经对大汉的好感度提升了许多。
而随着高效的郡县一体,高度务实的官员到位,
江东百姓这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大汉朝廷不一样的地方。
那些大汉旬报上说的,以及那些恤孤署老兵行走乡间说的那些,原来都是真的。
三令三策,民生八藏,原来都是真真切切的国策。
宣城县
原本的宣城县,遇到雨季很容易发山洪,而盛夏又经常有旱灾。
宣城县令之前走访的时候,就了解了这个情况。
他向暂时镇守建业的丞相府提出了协助申请。
在诸葛丞相的调配下,两千开山力士开赴宣城,
与之同行的,还有进行生产建设屯田改造的投降吴军。
他们同当地雇佣的,忙完春耕的百姓一起,开挖出十五口小型储水库,深井三十多口。
这么大的工程,朝廷没有征发要命的劳役,就这么完成了?
鞭子呢?如狼似虎的小吏和衙役呢?
什么?那个落魄儒生一样,在工地和大家一起挖土石还要带着纸笔的,竟然是宣城县令?
同样的事情,并不是孤例。
吴郡的崇德县和桐乡县种植桑树非常多,许多村子的田地都被桑树占据,口粮无法自给自足。
两个县的县令沟通协调之后,采取协同行动。
由官府牵头,开垦荒地种植桑树,逐步将良田中的老桑树进行砍伐,退桑还稻。
一些山地也推广南瓜,菜豆,玉米等作物的种植。
另外一方面,发挥本地蚕桑规模优势,从蜀地引入新式蜀锦工坊,加大蚕丝的消耗,为本地增收。
有朝廷的粮食保障,这两县不至于出现因囤积居奇,有蚕丝也换不来粮食的情况。
当年秋天,一份喜人的成绩单,就交到了刘禅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