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青阳闻言猛然清醒,杀气缓缓消散,“是我,我来了。”
“来就好,只是迟了些。”宣妃在宫中施展惑音功回应。
宣妃一直在等待一人带她离开,如今洛青阳终于现身。
洛青阳不了解宣妃的苦心。他一直想等自己成为天下无敌的剑仙,才敢来天启城接她。
此刻得知宣妃一直在等自己,洛青阳便腾空而起,直奔皇宫。
千金台众人见洛青阳恢复正常,并已前去皇宫找寻宣妃,皆放下心来。
但“皇上驾崩”的传言早已传开。
消息迅速传遍天启城,连白王萧崇与萧楚河都已知晓。
一行人急急赶往皇宫。途中萧楚河一转头,却发现赵凌云的桃木剑不见了!
他以为是刚才打斗中被震飞,便慌忙四处寻找。
此时,一道轻声细语只在他耳边响起,仿佛只有他能听见:“危险已过,剑我收回了。”
萧楚河听出这是赵凌云的声音,心里疑惑,为何收剑时没有乌云出现,那剑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李寒衣也满脸不解,“夫君,你刚才收剑时为何没有乌云聚集?”
赵凌云回答道:“这卦阵本就不会引来乌云,只是用乌云衬托气势罢了。我把洛青阳起剑时所需的乌云夺了过来,他的剑势自然就弱了。”
李寒衣这才明白乌云也大有讲究,“难怪如此,果然还是你心思缜密,以后这世上没人能伤得了我。”
“其实以前也没人伤得了你。”赵凌云说着,把李寒衣揽入怀中,“我们走吧,天启城的危机已经解除,其他的事就让它随风去吧。”
“嗯,今天的桃子还没熟,刚才耽搁了一下,现在可以继续了。”李寒衣接过赵凌云的剑,随手插进土里。
曾经的她很在意这个动作,总觉得剑是兵中之尊,应当好好存放。可与赵凌云相处久了,也慢慢习惯了他这些不拘小节的举动。
更别说赵凌云用桃木剑催熟的桃子,味道格外香甜,就算日日食用也不会腻。
天下第一的桃子,若是拿去售卖,必定价值不菲,可惜一年结出的果实实在有限。
李寒衣有时会想:“难道这就是‘浓缩的精华’?”
与此同时,千金台已空无一人,只剩下赤王萧羽和龙邪二人。萧楚河与萧崇等人已前往皇宫,而洛青阳则去找宣妃。
赤王萧羽怒火中烧,原本计划杀掉萧楚河,结果不仅失败,洛青阳还身受重伤。
更让他恼火的是,洛青阳如今竟要带宣妃离开。他早知洛青阳愿意助他,全因宣妃在宫中。如今宣妃被带走,他认定洛青阳再不会帮他。
愤怒之下,萧羽几乎失去理智。唯一让他稍感安慰的是,皇帝明德帝终于驾崩。
据他所知,皇帝临终前并未留下龙封卷轴。如此一来,无论是萧楚河还是白王萧崇,都无法立即登基称帝。
他清楚朝堂势力大多在萧楚河手中,若不尽快行动,那些大臣极可能拥立萧楚河为新君。
为了争夺皇位,萧羽决定动手,无论如何,必须阻止萧楚河登基。
萧羽没有前往皇宫,而是直接返回赤王府。回到府中后,他得知大明朱雀尚未到手。
但此时相比皇位,朱雀已不那么重要。他没有多想,立刻下令集结赤王府的军队。
洛青阳终于赶到宣妃住所。这几日皇宫戒备森严,然而皇帝驾崩的消息让宫中一时混乱。
人心浮动,就算有人看见洛青阳飞身入宫,也无力阻拦。
凭他们的能力,对抗洛青阳无异于以卵击石。
洛青阳终于找到了宣妃。宣妃见他身受重伤,急忙将他扶入房中,准备为他疗伤。
看着宣妃,洛青阳眼中泛起泪光,声音哽咽,“对不起师妹,我来迟了,真的来迟了。”
宣妃一边为他输送真气,一边轻声安慰,“没关系,你来了就好。”
这是宣妃第一次有机会挣脱这座囚禁她多年的牢笼,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自由。
萧楚河转头问无心,“你要不要去见见宣妃?这一走,恐怕就再也见不到了。”
无心沉吟片刻,最终摇头拒绝,“离开这里一直是她的心愿。以后我也可以去别的地方找她。没了皇宫的束缚,也不用再躲躲藏藏。”
萧楚河见他态度坚决,没有再劝,带着无心先行前往皇宫。
在萧楚河与萧崇还未抵达皇宫前,明德帝已经苏醒。
这次华锦给明德帝带来的消息同样沉重,剑气造成的内伤极为严重。
“皇上,您只有两个选择。”华锦缓缓开口,“一是再活三年,但从此再也无法下床,只能卧病在床至死。二是恢复行动能力,但只能再活三天。”
若萧崇与萧楚河此时在场,必定会毫不犹豫选择三年。但明德帝沉默片刻后,语气坚定地说道:
“我选后者,再活三天。”
“好。”华锦按照明德帝的意愿,开始为他进行后续治疗。
当萧楚河与萧崇赶到时,华锦正在为明德帝施针。
“父皇,情况如何?为何宫中传言说父皇驾崩?”
华锦无暇回应,谢宣代为解释:“皇上被剑气所伤,吐血昏迷,一旁的太监误以为皇上已经驾崩,这才传出消息。”
白王萧崇听后心下稍安,“那现在父皇的情况如何?”
此时华锦已完成治疗,写下药方说道:“情况不容乐观,最多只剩三天。”
随后他转身对一旁太监吩咐:“按这药方抓药,煎好后给皇上服下。”
华锦并未将另一个选择告知萧楚河兄弟,他清楚明德帝既然已经决定,就应尊重其意愿。
告知实情只会增添伤感,不如直接接受现实。
“只剩下三天。”萧楚河低声重复。
此时明德帝已坐起身,“还有三天,来得及,来得及。”
萧崇不明其意,不明白父皇为何说“来得及”。
明德帝心里清楚,萧楚河离京多年,但无论萧崇多么出色,在他心中,始终无人能与萧楚河相比。
赤王萧羽也正因深知这一点,才心生怨愤。
而明德帝对萧楚河的偏爱,夹杂着这些年让他流落他乡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