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水道在唐白河交汇口,水面宽度在5月中旬时,已经超过了百丈,向北十余里地,水面逐渐收缩。
阮齐(阮小七)选取的这个警戒位置,非常巧妙,刚好是个c字形的河道转弯处。
c字形中点位置,由于河道冲击的十分宽阔,水速平缓。更妙的是:c形的中心沙洲上,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和疯长的芦苇荡,遮挡了北面的视线。
从上游顺流而下的蔡瑁船队,到此处要过急弯,肯定会减速,冲锋速度就会变小。
而且,过了这个c形弯,白河的河道宽度,也只有40多丈了,
两支水师如果进行交战,只能是正前面一排船只能够展开互攻,根本无法让蔡瑁水军的大船发挥出威力。
(就像是在楼道里打群架,只能是前排打得热火朝天,后排的看热闹。)
事实确实这样,当蔡瑁高大的楼船,绕过c形湾的正中央,
早早布防在河道上的第一排十二艘蜈蚣船,一口气向第一艘露头的荆州楼船,发射了二十四枚特制的火箭。
24个带着火焰的弩箭呼啸而过,击中了数十丈外、高度七八丈的楼船,瞬间将楼船点燃。
而在前边充当开路的快船,同时也遭到了越过来的抛石机的攻击。
一个个石块砸了下来,将前边开路的六艘快船,砸的砰砰作响!有倒霉的水兵就直接被砸得头破血流,掉进河里,生死不知!
蔡瑁的船队,共有六艘楼船,最前方开道这艘,是副将在坐镇,遭到攻击后,副将迅速向后方示警。
在船队中间的蔡瑁很纳闷:在白河之上,什么敌人会有成建制的水军部队?
但此时,蔡瑁要考虑的,可不是怎么会有水军部队袭击自己了,他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击败眼前的敌人。
在确定前方的敌军船只虽然宽大,但却十分低矮后,蔡瑁毫不犹豫的下令:
所有船只,大船在前,小船在后,碾压过去,依靠水流的冲击势能提高船速,撞沉它们!
只能说,蔡瑁这个命令正确到不能再正确!
刚刚打沉了蔡瑁船队前锋的阮齐,看着后面排成队形,如同山岳一般冲过来的荆州船队,当即下令:
“倒车!倒车!”
对蜈蚣船而言,根本就没有船头和船尾这个说法,我的船头可以是船尾,我的船尾也可以是船头!
只不过是把蹬水轮的方向换一换而已。
顺流而下,蜈蚣船的速度优势,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始终保持着与荆州船队,百余步的距离。
在这个距离上,蜈蚣船上的抛石机、三弓床弩,仍然可以打到列着队形冲过来的荆州船队。
而荆州船队上的弩箭,却射不到蜈蚣船。
不时就有荆州水军的船只,被射出去的带火的弩箭击中,燃起火苗。
有一些火苗,被荆州的水兵扑灭,有一些,则无法控制住火势,熊熊燃烧。
燃烧的战船,上面的指挥员便迅速命令着火的战船,向岸边停靠,让出中间水道。
看着荆州水师有条不紊的操作,站在蜈蚣船指挥塔上的阮齐,不禁赞叹一声:“果然是天下最精锐的水军。
不过,此战过后,这个名头就要让给我护民军水师了!”
护民军的水军成立时间尚短,水兵们训练时间最长的,也只有两个多月。
但是,由于护民军水军船型统一,只有一种战船。
战法也比较简单,模仿步军的战法,在边打边退时,船只就像步兵方阵一样,进行交替掩护——
最前排的蜈蚣船上,弩箭、石炮打完以后,迅速从缝隙中穿过,第二排顶上,随后是第三排,
如此交替往复,始终保持着对正前方荆州船队的火力打击!
蔡瑁为了能够迅速的和前方的不知名敌军搅到一起,船队的桨摇得飞快,船队的速度也提到了每小时将近三十里的极速。
顺流而下,仅仅两刻钟不到,荆州的船队,便进入到了白河两岸,侧翼火力的打击范围。
随着两岸隆隆的战鼓敲响,排列在岸边三十步到一百步之内的抛石机、三弓床弩,开始发射特制的弹丸火油罐,以及沾染磷粉的特制燃烧型弩箭。
一道道火焰在烈日之下划出弧线,打向河道中央的荆州船队。
看见河道两岸开始发威,阮齐迅速发出传讯:“快递后撤!”
三个旅、六十余艘蜈蚣船,迅速与敌军拉开距离,列成严密的阵型,顺流而下。
在白河中央的蔡瑁,突然遭到河道两侧交叉火力的攻击,瞬间慌的一匹。
但这位优秀的水军将领,仅仅是稍作慌乱,便冷静了下来,大吼着让传令兵发旗号:
“以最快速度向南冲去!
以最快速度向南冲去!”
蔡瑁知道,再往前冲个三四里地,两河交汇口处,水面宽度超过百丈,两岸敌军的武器,就攻击不到在河道正中的船队了。
现在这四、五里地的河道宽度,只有五、六十丈,足足的被两岸的火力彻底覆盖!
蔡瑁的这个加速冲击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正确就正确在:船队加速,确实能快速通过两岸侧翼攻击火力覆盖区域。
同时,这个命令也是错误的——错误就在,船队一旦顺水而下极速前进,在两河交汇处紊乱的暗流影响下,根本就甭想保持队形!
当蔡瑁率领船队,冲过长度三里多的两侧伏击区域后,发现整个船队,有一半以上的船只着火,纷纷挂起白旗,开始向白河两岸停靠而去。
而蔡瑁的主力船队通过两河交汇口后,就见:在河道收缩口,刚刚袭击他们的那支水军船队,已经列出了严密的阵型,严阵以待。
但蔡瑁有信心能冲破他们的阻拦!
忽然!东北方向响起隆隆的战鼓声,蔡瑁就看见到一条金色长龙,以锐不可挡之势,从唐河与白河交汇口快速的冲了过来。
“整队!整队!”
蔡瑁大声呼喝,命传令兵发出整顿的信号。
但也没什么用,不到两里地,还是顺流而下,以最快速度冲锋的蜈蚣船,几乎是眨眼之间,便冲进了混乱的蔡瑁船队。
砰砰砰……
一个个三齿飞爪挂住了荆州的战船。
身着全身桐木甲,胸前戴着板甲,手拿六尺长短戟的护民军水兵,迅速用短短的小戟挂住敌军的船帮,一个翻身便上了敌船。
接舷之战旋即开始……
此时,蔡瑁的船队经过几轮打击,船队里能作战的水兵,也就三千来人。
而这一波冲上来的护民军水兵,就有三千多人。
水上战场和陆地战场不同,水上战场一直顺随着水流向前而进。
不多时,已经陷入混战的船队,便冲到了阮齐带领的三个旅前面。
已经展开跳帮混战了,也就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
阮齐迅速发出了接舷作战的命令,三千水兵,迅速加入了跳帮作战的序列中。
这一下,六千打三千,一方兵败之下,惶恐不安!
一方乘胜追击,士气如虹,战斗的结果不言而喻。
一个多小时后,这场混战,便以荆州水师的全军覆没而结束。
在战斗的最后,败局已定的蔡瑁,带着手下亲卫,在自己这艘高达七丈的楼船上,与冲上来的护民军水兵展开殊死战斗。
见蔡瑁穿着的铠甲异常精美,冲上船的水兵们知道这应该是个大官,纷纷大喊道:“投降不杀!”
但蔡瑁这个荆州的大地主,根本就不会认同杨平的大同理念,他想的就是,怎么保住自家的财富。
蔡瑁手中的环首刀舞得气势汹汹,做殊死抵抗。
冲上战船的水兵,在折了几个同伴后,彻底怒了。
腰下挂着的飞斧,背上背的标枪,甚至流星锤、鹅卵石,纷纷向蔡瑁招呼而去。
蔡瑁一时不察,被一柄飞斧正中面门,仰面倒下。
主将一死,旁边的亲兵们如发了疯一样向前攻击。
但没什么卵用,这些蔡家的家奴,在装备精良的护民军水兵面前,也逞不了什么威风,仅仅几个呼吸,便被斩杀殆尽。
护民军水军第二师、第十二旅三团长羊角,拔出腰间的短刀,割下了蔡瑁的脑袋,
登上楼船的顶端,砍断了挂在旗杆上的蔡字大旗,举着蔡瑁的脑袋,大声呼喝道:
“尔等主将已死,现不投降,更待何时?!”
船上的护民军水兵一听,同时附和着大喊。
还在楼船里抵抗的荆州水兵,瞬间士气全无,纷纷丢下武器,走上甲板,跪地投降。
周围的船只,其实也看不清楚那是不是蔡瑁的脑袋,但是主将的大旗已经被砍了下来,那就说明主将已经完蛋了,他们再抵抗也没什么意义了,于是纷纷投降。
作为水军统领的江波,其实也没有多大的优待——战斗开始进入混战,江波乘坐的蜈蚣船同样加入了战斗。
不同的是,在他周边有三艘蜈蚣船的士兵,主要任务就是:护卫江波和指挥部的安全。
所以,他们能够集中兵力,一艘船一艘船的打。
见战斗已经结束,江波大眼一看——脚下的楼船上,鲜血染红了甲板,残肢断臂挂在船栏,楼梯口尽是尸体!
压抑的哀嚎从船舱传来,河道上尽是撞在一起的船只连绵到河岸!飘起的伏尸塞在船只的缝隙里……
转身北望:烈日之下,一艘艘搁浅的船只燃着大火、冒着浓烟!
河岸上隐隐传来惨烈的厮杀声……
一将成名万骨枯!
江波没时间感慨,立即命自己的旗舰发出信号——命令还有战斗力的蜈蚣船,即刻北上到白河岸边,
去帮助在两岸战斗的三千名后勤兵和工程兵,对停靠在岸边的荆州水师残部,进行攻击。
因为在此时,那些因战船着火而靠岸逃命的荆州兵,正在和两岸进行侧翼攻击的护民军水军后勤部队展开激战。
只能说荆州水军的战斗力,经过刘表整合,加上数年以来的剿匪(甚至有些水兵就是水匪),战斗力相当不错,水兵也都相当凶悍。
面对这些把自己战船点燃的罪魁祸首,这些荆州兵们,纷纷在自己的校尉、百长甚至屯长的带领下,对岸边防守的护民军水兵展开攻击。
其实他们也是不想攻击的,但是不展开攻击,这些在岸边防守的敌军水兵,就会阻拦了他们逃跑的道路。
所以,当唐白河交汇口的宽阔水面上展开水上混战时,白河两岸,特别是西岸也展开了残酷的陆地混战。
这一战,可以说是护民军成立以来,打的最没队形的一战,也是伤亡最大的一战。
不过,有坚固板甲的加持,以及杨平特地给士兵们配发的,带着麻黄碱的“神力饼干”加持下,
上岸的这三千多荆州兵,也没讨到什么好处。
即便是在西岸,有二千多荆州兵围攻一千多后勤兵,但仍被这些护民军紧紧的给缠住。
等水面战斗结束后,从侧翼登陆的精锐水兵加入战场,这些已经打得精疲力尽的荆州水兵,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求饶。
于是,五月十四日下午两点左右,这场持续两个多小时的唐白河口水战,就此结束。
而在离此地西北方向六十多里外的襄阳,此时也开始遭遇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