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十六捧着镶金木匣,从跳板上走到李世民、李承乾面前。
双膝跪地,高声奏道:“奴婢幸不辱命,航行万里,漂洋过海,用时三载。终于抵达主子所说的美洲大陆。取回玉米、红薯、土豆、橡胶、花生、辣椒等良种。”
说着将手中镶金木匣高举过顶,“请陛下,请主子,过目。”
李承乾上前,却没有去取匣子,而是拍了拍李十六的肩膀,有些哽咽的道:“辛苦了.......”
李十六顿时嚎啕大哭:“主子,倒海营此行不易啊!!
大海一望无垠,有时一月不见陆地。更有滔天巨浪,高达几十丈!!船队航行于巨浪之中如同枯叶。
海中还有巨鲸,长达十余丈,重几万斤!!一拍鱼尾,大船粉碎!!
儿郎们忍思乡之苦,搏巨浪、杀巨鱼,终完成使命!!
可三千倒海营儿郎,活着回来的不足千人啊.........”
李承乾闻言动容,转头看向李世民,“父皇........”
李世民同样眼眶微红,深吸一口气,平抚了一下情绪后,高声道:“倒海营无论将士,官升三级,晋男爵,赏钱百贯,绸缎五百匹。
为国捐躯者,子孙袭爵袭职,另抚恤百贯、家人免赋税三年,免徭役十年。”
“谢吾皇隆恩!!”船上的倒海营将士嚎啕大哭着下跪。
“诸位辛苦,快快平身。”
李十六再次高举木匣:“请陛下,请主子,过目。”
李承乾接过木匣,在李世民面前打开。
匣子中是各类高产作物的种子样品。
李十六跪在地上解说:“那金色如同马齿一般的种子便是玉米,玉米成株状,高六尺,一株能结重达二两左右的两颗果实,一年一熟,奴婢估算,亩产能达千斤.......”
“那红皮如拳头大小的果子便是红薯,其果长于地下。其苗插于土梗便能活,耐寒耐涝,同样是一年一熟,一株红薯藤蔓能结数个红薯,重达十五斤左右,亩产能达三千斤左右!!”
“那黄皮如鸡蛋大小的果子是土豆,在上等肥地亩产也能达到三千斤。”
“那火红色..........”
李十六话未说完,李世民挥手打断,颤抖的手指着匣子里的玉米、红薯、土豆,问李承乾:“这三样作物真如小十六所说,能达到亩产千斤,甚至三千斤???!!!”
李世民很是激动,声音都变得颤抖发尖。
李承乾点头,“反正道祖托梦于儿臣,是这样说的。道祖还说,如果经过培育改良,上等肥地,玉米能达到亩产两千斤,土豆能达六千斤,红薯更是能上亩产万斤!!!
即使再贫瘠的土地,红薯、土豆也能做到两千斤打底。”
“果真如此?”
“果真如此。”
李世民兴奋得浑身颤抖,过了片刻又有些遗憾的道:“就匣子里的这点种子,还不知要多少年才培育得出来呢。”
李十六笑道:“启奏陛下,匣子中的只是样品。”
接着回头一指船队:“十艘五牙巨舰里面装的都是良种!!!”
“好!!!”李二兴奋得跳了起来。
接着尖叫:“拟旨,李十六远渡重洋,取回良种,解我中原千年饥馑之忧,劳苦功高!
特封李十六为丰粮王!!!”
李十六闻言,呆在了当场。
李承乾一踢李十六屁股:“还不谢恩。”
李十六回神,急忙叩首:“奴婢一阉人,安敢受王爵。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李二摆手:“你虽身体残缺,亦不忘尽忠报国,远渡重洋取回良种,解中原千年饥馑之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王爵是你应得的,勿需推辞。”
接着又转头对李春、李桂道:“上次赐你二人的广阳郡王与渔阳郡王因寻找裴氏而搁置了下来,这次随着小十六一并封了吧。”
李春、李桂慌忙跪地,不住叩首:“奴婢二人不过是跟着秦王妃打了些下手,何德何能,能受王爵。还请陛下收回成命,莫要折煞奴婢二人。”
李十六也紧跟着道:“请陛下收回成命。”
李世民知道这三人坚辞王爵是为了什么,正色说道:“你三人于国于民于军都有大功,王爵安心受着就是,不用担心旁人眼红嫉妒。”
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李积等人闻言,急忙道:“三位公公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理应封王!我等皆是心服口服。还请三位公公莫要推辞。”
李春忙道:“房相、杜相上辅君王、下安黎庶;李帅、英国公开疆扩土、保国安民;尉迟大将军、秦大将军冲锋陷阵、攻城掠地;如此大功都没有封王;
咱家三人残缺之身,不过是立了些许寸功。如何敢凌驾于诸位国朝柱石之上,受封王爵。
若受了王爵,置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于何地?置那些舍生忘死奋勇争先的将士于何地?
置陛下于何地?置主子于何地?
后事史书必会说陛下与主子任人唯亲,将一品王爵视作儿戏。”
李世民冷哼一声:“朕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何惧后人评说。”
李十六道:“陛下与主子对奴婢三人恩重如山,对奴婢三人的荣宠已极。奴婢三人焉能人心不足,得陇望蜀耶。
奴婢三人所作所为只是为了报陛下与主子的大恩,非是为了荣华富贵。
不求王爵,只求一辈子伺候在主子身边。
求陛下成全。”
李承乾见三人态度坚决,摇了摇头,对李世民道:“父皇,就顺了他们的意吧。”
李世民点了点头,正色道:“拟旨,赐李春为忠国公,李桂为诚国公,李十六为丰国公;三人皆加官太子仆寺,赐紫袍蟒带。”
“谢吾皇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春、李桂、李十六终于磕头谢恩。
李世民亲自上前扶起三人,又转头对李承乾道:“你今日亲自下厨,为小十六接风洗尘。”
“儿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