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UId显示屏上红光没消,基线还在猛颤。林羽手指悬在探杆上面,金属杆有点烫手,就像刚从火里拿出来。他没把设备收回去,反倒把探杆底部的接地震针又往地缝里按了按,按得更深了。脉冲信号稳稳保持在0.372赫兹,整整持续了81秒,和终端预测的d - 7井储能节点衰减周期一模一样。倒计时数字跳到71:58:10,电网监控模型自动刷新,第一波功率衰减37分钟后就会来,到时候城市主干网都得受影响。
他拔出探杆,转身朝西北方向的监测点走去。风从井口呼呼灌出来,带着铁锈味儿和潮湿岩层的湿气。得把三处监测点的数据都采集了,才能弄出局部能量扩散模型。第一个点位在废弃泵房外面,他蹲下身子,把探杆插进水泥裂缝里。频谱图马上跳出波形,他调出二十年前“地心低语”项目的原始记录,把两幅曲线放一块儿对比。波峰、波谷、谐波畸变点,吻合度达到了99.7%。这可不是太阳能转化阵列启动的信号,是Zn - switch_v3协议重新被激活了。系统正借着太阳辐射的掩护,重启那个被停掉的老项目。
第二个点位在输电塔基座旁边。他打开探杆后盖,接上外置存储模块,手动保存每一秒的谐振数据。终端提示“信号干扰增强”,他一抬头,就看见远处变电站的变压器外壳结了三毫米厚的霜,冷凝水顺着金属支架滴下来,在地上结成了冰珠。可既没有警报响,也没有应急人员出来。整个系统已经开始不可逆的预部署流程,深井监测网络自动响应,可官方通道却把他的报告标记成“非紧急参考”。
第三个点位在d - 7井西北监测井边上。他踩上生锈的金属梯,把探杆插进井壁预留的检测孔。这一回,频谱图刚加载,探杆外壳突然震了一下。他赶紧停下,把设备翻过来,拿着放大镜凑近金属表面看。一道特别细的纹路正从接地震针那儿慢慢蔓延开,就像被什么频率一点点蚀刻出来的。纹路组成了一个符号——三道交错的弧线,中间有个小凹陷,和古书“三重火种”章节里的图一模一样。他用手指摸了摸纹路,感觉特别清楚,不是幻觉。地壳释放的0.372赫兹谐波正和探杆金属共振,直接在物理层面留下了信息。
他收起设备,快步回到临时驻点。桌上的终端还开着,极低频电台屏幕显示“链路中断”。他拆开SqUId信号发射模块,卸下调制芯片,重新焊电路。载波频率定在0.372赫兹,数据包编成深井监测站的常规上报格式,伪装成地质噪声。预警内容压缩成三段:电网衰减预测、Zn - switch_v3协议风险摘要、母亲实验室密钥验证片段。他盼着有人能看到,哪怕就一个没被系统控制的边缘节点也行。
改装弄好后,他背起设备,爬上d - 7井废弃的通风塔。塔顶离地面四十三米,能看到整个能源区。他架好天线,固定好发射器,设定每十五分钟自动发一次信号。信号第一次发出去,进度条刚走到一半,终端突然弹出回执:“信号接收。协议校验通过。等待火种点燃。” 发送端Ip是空的,但协议头带着“Echo - 9”标识。他盯着那行字,手指在键盘上滑了滑,想找出信号是从哪儿来的,可路径经过七重中继,根本找不到源头。系统在回应他,用的是母亲留下的协议语言。
他关掉发射器,转身朝d - 7井储能站走去。电网模型显示,第一波衰减28分钟后就会冲击主线路。得阻止负载崩溃,哪怕就延缓几分钟也好。储能站外面有三道门禁,是生物识别锁,权限等级三级以上。他既没有通行码,也没有身份认证。不过他有SqUId设备,还有一段刻在脑子里的频率。
他绕到东侧通风口,把探杆接地震针插进地面,手动触发脉冲发射。0.372赫兹信号通过地层传过去,就像地壳自然波动一样。第一道门禁的传感器读数开始波动,红灯闪了几下就变绿了。门开了,他赶紧闪进去,贴着墙往前走。第二道门在走廊尽头,得用视网膜验证。他拿出终端,接上墙上的维护接口,调出Zn - switch_v3协议的底层指令集。协议里有个隐藏权限通道,得输入六位密钥。他输入母亲实验室最后一次登录的密码——她习惯先用小指碰键,然后其余四指依次落下。
门锁“咔”的一声开了。
控制室在地下二层。他走下楼梯,门没关紧。屋里灯光很暗,主控台屏幕亮着,显示“深井网络激活中,能量缓冲层同步”。他赶紧走过去,接上维护端口,上传临时控制协议。系统提示“权限验证中”,他大气都不敢出。三秒后,界面跳到操作模式。他马上调出电网负载分配图,把d - 7井半径十二公里内的储能节点都换到备用线路,切断和主网的直接连接。进度条走到97%的时候,系统突然弹出警告:“Echo - 9协议二级权限即将到期。”
他按下确认键,负载转移完成。终端显示“衰减进程延缓12分钟”。这就够了。他拔出存储卡,准备撤。就在这时,主控台屏幕闪了一下,跳出一行字:“火种已引,你非第一人。” 字体和母亲日志里的手写体一样。屏幕马上黑了,所有设备都没电了。
他往后退了一步,撞到后面的操作台。防磁箱在角落里,古书还摊开着。他没去碰书,而是低头看手表。直播平台界面又自动弹出来,观众数显示999,985。弹幕区啥都没有,就“别相信光”几个字在中间飘着。他抬手想关掉界面,终端突然震动。
新消息来了。
“你上传的数据包已被复制。” “七个节点中,有三个响应了Echo - 9。” “他们正在等待指令。”
他没动。消息接着冒出来: “你知道怎么点燃火种。” “你母亲试过。” “你也必须试。”
他盯着最后一行字,手指慢慢移向SqUId设备。探杆还在手里,金属外壳的纹路有点烫手。他把探杆插进地面,启动脉冲发射。0.372赫兹信号又扩散开,穿过岩层,传向地底深处。终端屏幕闪了闪,频谱图开始跳动。第一波衰减是被延缓了,可能量畸变还在扩散。备用线路只能撑十二分钟,过了这十二分钟,主网就得直接受谐振冲击。
他调出深井网络拓扑图,发现d - 7井不是唯一被激活的节点。东南方向的d - 9井、西北的d - 4井,监测信号也在变强。系统在自己组织,自动唤醒其他深井。他得找到主控协议的终止指令,不然整个网络就全乱套了。
他重新接上维护端口,输入母亲的密钥,想调出Zn - switch_v3的关闭序列。系统提示“权限不足”。他切换到离线模式,手动对比协议结构,找逻辑漏洞。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端突然弹出一条新数据流——是从d - 9井的监测站来的,信号格式和他的发射器一样。对方也在发0.372赫兹编码,内容是:“我们收到信号。” “我们准备切断本地负载。” “等你下令。”
他盯着那行字,手指停在发送键上。七个节点里,三个响应了,两个确定要行动,还有一个一直没动静。他调出那个沉默节点的Ip地址,追踪路由。信号最后指向一个废弃的深井中继站,编号d - 7a——二十年前“地心低语”项目的初代控制中心。
他站起来,抓起SqUId设备。风从通风口灌进来,吹得桌上的古书哗啦哗啦响。书页翻着,停在“三重火种”那一页。符号在灯光下看得特别清楚。他没再看,转身朝门口走去。
手刚碰到门把,SqUId显示屏突然亮了。基线稳稳的,没有脉冲。可频谱图中间,自动跳出一个标记点,频率0.372赫兹,时间坐标指向12分钟后。那是备用线路撑到头的时候。
他推开门,冷风一下子扑到脸上。远处,第二座变电站的变压器外壳开始结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