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崇礼和翁玲好话说尽,能给的安排也都说了。
黄英和田老太都有些松动,毕竟她们不能阻拦高崇义奔向更好的前途。
但高崇义说什么都不回去过年。
当年的情况促使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现在因为情况有变就改变,这无疑是在伤害妻子和老太太的心。
他受到的教育让他做不出这种忘恩负义的事。
况且,要是把妻子和岳母带进城里生活,她们也习惯不了。
现在大哥大嫂还对他抱有愧疚,容忍度无限高。
可真回到大家庭中,两家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撞到一起,肯定避免不了发生摩擦。
他了解母亲的性格,她的观念里,婚姻必须得是门当户对的才行。
现在说那么多客套话,不过是还没了解黄英。
等她接触多了,肯定容忍不了她们这些朴质的小习惯。
妻离子散?这可不是高崇义想要的结果。
“妈、大哥、大嫂,我觉得现在挺好的,我也很满意现在的工作,等过完年,有时间我会带上我爱人回老宅看望你们。”
高崇义再次坚定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说句不怕你们笑话的实话,我已经习惯了在村里的生活,当个村小学老师我觉得也很满足了,你们让我进省城工作,我一个乡村教师,既做不好也不习惯。”
至于国外病重的父亲,高崇义相信自己能理解父亲当年做出的选择,那他也应该能理解自己现在的选择。
“爸爸......他还好吗?”
霍瑾瑜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目前还算稳定,有你小妹珍珍留在国外照顾。”
具体什么病,没有透露。
可能是说了怕高崇义担心,也或许不是什么立马要命的大病。
高崇义点点头,“嗯。”
随着高崇义这声嗯,客厅陷入诡异的沉默中,气氛稍显凝重。
翁冶华和珍妮暗中看了看对方,两人十分意外此行居然是这样的结果。
田老太起身出去,郑东郑北两家也跟着离开。
嘱咐两兄弟别到处乱说关于高家的事情,田老太摆摆手,让他们先回家去。
郑北欲言又止,想说高家条件那么好,要不就成全高崇义,让他回去呗。
这样家里人也能沾着光。
被大哥郑东狠狠拽了一把,尴尬挠头离开。
“妈,明天还来做血肠吗?”大舅妈试探问。
田老太想了想,重重一点头:“做,你们把糯米泡好明天吃了早饭带过来。”
“行。”看样子年还是在村里一起过。
大舅妈应下,妯娌两个跟在丈夫后头,放心的回去了。
天色渐晚,霍瑾瑜显然没有要回县城的意思。
田老太把黄英叫出来,准备晚饭。
黄英前脚出去,高崇义后脚就跟出来,还同往常一样,帮忙打下手,洗洗菜,端端盘子什么的。
高崇礼等人看得是目瞪口呆。
爸爸一走,没了中间人,气氛更加尴尬。
高卿禾把孩子交给小妹,让她抱上楼去给江启悦泡奶粉,主动挑起话题,顺便旁敲侧击高家人现在的情况。
珍妮只犹豫了半秒钟,果断选择跟在高卿芽后面一起上楼。
高卿芽当然不客气,指使珍妮帮忙泡奶。
心里还挺美滋滋,又多一个可以差遣的小妹。
晚上大家一起吃了顿简便的晚餐后,看高崇义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霍瑾瑜等人只好接受田老太的安排去休息,让各自都冷静一下。
翁冶华带着司机去了自己在村里的住处,高崇礼夫妻睡在高卿苗的房间,珍妮和霍瑾瑜睡在高卿芽的房间。
高卿芽跟着高卿禾睡。
一边是香香的姐姐,一边是奶呼呼的小外甥,开心得恨不得在床上打几个跟斗。
高卿禾给女儿喂完奶,家里电话响了。
这个时间能打电话过来的,除了江抱海她想不出第二个人。
今天家里的认亲大事还没来得及分享,高卿禾把孩子放床上,让小妹看着,兴奋跑下楼接起电话。
果然是江抱海打来的,先问老婆有没有想自己,才问孩子好不好。
高卿禾把高崇礼等人来了的事告诉江抱海,男人的反应和她想象中一样大。
立马表示:“我明早就回村一趟!”
挂电话前又问:“老婆你要带什么东西吗?老公顺便给你带过来。”
“不用,你早点来。”高卿禾期待说。
江抱海听着这吃瓜的语气,有点无奈,怎么感觉像是不关她事一样?
高卿禾也很无奈,可能因为从小跟着妈妈这边的家人长大,她觉得高家那边的更像是亲戚,而不是家人,融不进去一点。
打完电话回到房间,江启悦已经被小姨哄睡着了。
小小一团躺在床中间,衬得床巨大。
姐妹俩躺在小家伙两边,把她包围起来,睡不着,小声聊天。
“姐,新奶奶家到底是干什么的?”高卿芽好奇问。
这个问题,高卿禾花了一个下午旁敲侧击,小有收获。
“太远的时候不清楚,爸爸爷爷辈出过进士,好像当过一个小官,家里祖祖辈辈都是读书的,咱新爷爷以前是留米物理学教授,奶奶家是经商做烟草的。”
不过解放前新奶奶的父母都在战乱中逝世,只留下一个小弟。
“大伯从小喜欢文学,考上大学后留校当老师,后来举家搬到米国生活了十多年,期间获得博士学位,在国外学术圈小有名气,回来后受邀到省城大学担任副校长。”
高卿禾说:“小姑在米国开了家律师事务所,嫁给了一个米国外交官。”
“大堂哥卿松继承了爷爷的物理基因,从小就对物理感兴趣,回国后在首都清大三年攻读完物理学博士学位,现在在省军部研究所任职,一年到头基本都在所里。”
至于二堂哥翁冶华,这小子从小在国外长大,中途回国重新接受中式教育,高考考了两次才考上。
和亲哥这个物理学天才相比,他就显得平庸多了。
考上的是省大,毕业后分配到庆县农村最基层的岗位。
和周正华这种从基层干起来的路子不同。
翁冶华是借调到村里来深度感受基层的,他挂靠的单位是市农科院。
三年期满后,直接调回原单位。
高卿芽听完姐姐说的这些,嘴巴不自觉张大,下巴都快掉下来。
听起来都好厉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