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1,还能再干40分钟吧,马特贝不想在12点后才睡,所以尽量提前20分钟睡觉。
晚上一直查江淮汽车涨停的原因,最后在一则新闻上确认了,2025年7月17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的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调整政策,分析表明:豪车税起征点降至90万元是江淮涨停的关键催化剂。
征税门槛下移,国产高端新能源车受益。
新政策核心:超豪华车消费税起征点从130万元(不含增值税)降至90万元(对应含税价约101.7万元),并首次明确覆盖纯电动、燃料电池车型
尊界S800(预售价100万–150万元)由华为与江淮联合打造,定位鸿蒙智行旗舰轿车。其顶配含税价101.8万元(不含税价90.1万元),恰好略超新起征点,需缴纳零售环节10%消费税(约9万元),但相比进口竞品(如保时捷taycan)需承担生产+零售双重税费,成本优势显着。
“这种理由涨停也是不多见,这下好了,看看下周尊界的订单会不会还多一些?”
“这是给进口豪车当头一棒吧。”
马特贝一边叨咕一边继续查。
据沃尔沃汽车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录得100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4亿元)的经营亏损。这是该公司自2021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
欧洲和日本的车企估计下半年开始都会陆续在业绩方面出问题吧?
为应对日益恶化的商业环境,沃尔沃已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3000人以节约成本,积极展开自救。
日本贸易省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包括轿车、巴士和卡车在内的对美汽车出口额同比暴跌26.7%,跌幅较5月份的24.7%进一步扩大。但从数量来看,6月日本对美汽车出口数量则增长了3.4%。这意味着,日本各大汽车制造商自行吸收了加征关税的成本,为了应对美国国内的价格上涨,主动降低了出口汽车的价格。
有多少车企能一直扛着25%的折价?
7月1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策的公告》(下称《公告》),明确将此前政策中的超豪华小汽车征收范围调整为“每辆零售价格90万元(不含增值税)及以上的各种动力类型(含纯电动、燃料电池等动力类型)的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另外超豪华小汽车进口环节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相应调整。《公告》自2025年7月20日起执行。
零售环节税率仍为10%,延续2016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超豪华小汽车在零售环节加征10%消费税。
传统燃油车(有气缸容量):需缴纳两道消费税生产(进口)环节:根据排量按原有阶梯税率征收(1%~40%);零售环节:额外加征10%消费税。(例如:4.0升以上排量车型,生产环节税率40% + 零售环节10%)
新能源车(纯电动\/燃料电池等):仅需缴纳零售环节税 仅征收零售环节10%消费税,因无气缸容量,免缴生产环节消费税。
马特贝没想到昨天江淮汽车的涨停是因为这个,看来消息不是很严,还不如华为和北汽。
马特贝最后再整理一下最近影响行情的消息:创新药、算力、低空经济等政策敏感型板块表现突出,稀土、新能源车等资源与制造板块受益于供需改善,而券商、金融地产则受流动性宽松预期提振。
政策驱动和业绩验证可以说是A股最强的两个驱动器。
国家医保局 7 月 15 日启动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首次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临床价值高的创新药。
7 月 15 日,英伟达宣布恢复 h20 在中国的销售,并推出完全兼容的新 GpU 产品。
国内企业与阿联酋签署中国最大单笔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意向采购订单,计划首批交付 350 架。
上海国资委 7 月 11 日研讨稳定币牌照政策,叠加跨境支付扩容预期,券商股爆发式上涨。
国内 “反内卷” 政策推动稀土供给侧优化,叠加全球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需求增长,稀土资源战略价值凸显。
商务部 “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 政策落地,叠加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如宁德时代计划 2027 年量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新能源车板块持续走强。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7 月 14 日集体走强,雄帝科技、中欣氟材等涨停,安乃达、中大力德跟涨。政策层面,工信部推动 “AI+5G” 融合应用,深圳等地对机器人企业提供租金补贴。叠加部分企业中报预增(如达意隆、联发股份),板块形成 “政策 + 业绩” 双驱动逻辑。
央行 7 月 6 日宣布降准 50 个基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 1.2 万亿元,金融、地产板块受益明显。
比较新的消息就是商务部 “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 政策落地,还得观察,关键问题是现在属于汽车产业明显的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