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夏启伏诛,其党羽作鸟兽散。夏宸趁热打铁,在顾玄清太师的辅佐下,开始对朝堂进行大刀阔斧的整肃。
首先,便是对太子一案的公开审理和宣判。夏宸下令,将从太子府搜出的那些勾结外敌、图谋不轨的罪证公之于众,昭告天下。一时间,朝野震动,百姓哗然。太子夏启那道貌岸然的伪装被彻底撕碎,其狼子野心和累累罪行暴露在阳光之下,引来了无数人的唾骂和愤慨。
对于那些罪大恶极、证据确凿的太子核心党羽,夏宸毫不手软,下令严惩不贷,抄家灭族者有之,流放千里者有之,贬为庶民永不叙用者亦有之。一时间,京城之内,风声鹤唳,人人自危。那些曾经依附于太子的官员,无不胆战心惊,生怕受到牵连。
然而,夏宸并非一味地杀戮和打压。他深知,水至清则无鱼,过度的清洗反而会造成朝堂动荡,人心不稳。对于那些只是被太子拉拢,并未参与核心阴谋,或者罪行较轻的官员,他则采取了相对宽大的处理方式,给予他们戴罪立功,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种恩威并施的手段,起到了极佳的效果。一方面,严厉的惩处震慑了那些心怀不轨之徒,让他们不敢再有异动。另一方面,宽大的处理也安抚了大部分官员的情绪,避免了大规模的恐慌和抵制,使得朝堂秩序得以迅速恢复。
在整肃吏治的同时,夏宸也开始着手提拔和重用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担当,并且忠于皇室的官员。他打破了以往论资排辈的陋习,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寒门士子,还是军中宿将,只要有真才实学,能为国效力,他都给予重用。
顾玄清太师更是以其在朝中的威望和人脉,为夏宸举荐了大量贤才。一时间,大夏王朝的朝堂之上,涌现出了一批充满活力和锐气的新面孔。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为腐朽不堪的官场带来了一股清流,也让夏宸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除了朝堂整肃,夏宸也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性。他下令开仓放粮,赈济那些在战乱和天灾中流离失的灾民。他减免了部分地区的苛捐杂税,鼓励百姓垦荒屯田,恢复生产。他还亲自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倾听百姓的呼声,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这些举措,虽然在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大夏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但却像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散了笼罩在百姓心头多年的阴霾,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一时间,新皇夏宸在民间的声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百姓们自发地为他歌功颂德,称赞他为“圣明君主”,“救世明君”。
当然,夏宸也明白,仅仅依靠这些怀柔政策,是无法彻底收服民心的。他还必须展现出自己强硬的一面,让百姓看到他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敌入侵的决心和能力。
于是,在初步稳定了京城局势之后,夏宸将目光投向了日益猖獗的东南倭寇。他下令,命新提拔的少壮派将领,原沧州副将赵勇,统领京畿精锐,南下征讨倭寇。并且,从国库之中,拨出专款,用于修缮战船,添置军械,提升东南水师的战斗力。
这一举措,再次在朝野上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许多老臣认为,如今国库空虚,北疆战事未平,不宜再开战端。但夏宸力排众议,坚持己见。他知道,倭寇之患,如同附骨之疽,若不及时清除,必将后患无穷。而且,一场酣畅淋漓的对外胜利,也能极大地提升皇室的威望,凝聚民心士气。
赵勇领命之后,不敢怠慢,立刻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东南沿海。他牢记夏宸的嘱托,严明军纪,爱护百姓,与当地军民同心协力,很快便在剿倭战场上取得了显着的成效。捷报频传,令京城百姓欢欣鼓舞,也让那些原本对新皇持观望态度的官员和将领,刮目相看。
夏宸的这一系列组合拳,打得有章有法,恩威并施,张弛有度。不仅迅速稳定了因先皇驾崩和太子伏诛而动荡不安的朝局,更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民心,树立了威望。
然而,夏宸心中清楚,这一切,都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那个老奸巨猾的雍王夏淳风,依旧按兵不动,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准备发出致命一击。而“长生殿”的势力,更是深不可测,他们绝不会坐视自己稳固皇权,必然会采取更隐秘,更歹毒的手段,来颠覆大夏王朝。
皇权之路,依旧布满荆棘。但夏宸的眼神,却充满了坚定和自信。他相信,只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实现自己心中的宏伟蓝图。
就在夏宸大刀阔斧整肃朝纲,恩威并施收拢民心,同时派遣大将南下剿倭,试图在内政外交上都打开新局面的时候,一直蛰伏不动的雍王夏淳风,终于开始了他的表演。
与太子夏启的暴躁易怒不同,雍王夏淳风更像一条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毒蛇,他极具耐心,也更加阴险狡诈。在夏宸登基初期,他选择了沉默和观望,甚至还主动上表,表示拥护新皇,愿意为大夏江山鞠躬尽瘁。
然而,夏宸深知,这位皇叔的笑容背后,隐藏着的是最致命的杀机。他越是表现得谦恭顺从,就越说明他所图非小。
果然,在夏宸初步稳定了京城局势,并将一部分注意力转向东南剿倭之后,雍王府的暗流,开始悄然涌动。
雍王夏淳风,开始频繁地与一些,在之前太子一案中受到牵连,或者对新皇政策心怀不满的失意官员秘密接触。他以一副悲天悯人,为国分忧的姿态,倾听他们的“苦衷”,安抚他们的“委屈”,并且……不经意间,透露出对新皇某些“激进”政策的“担忧”。
渐渐地,雍王府的门前,再次车水马龙起来。一些原本因为害怕受到牵连而与雍王划清界限的官员,也开始重新向他靠拢。他们将雍王视为能够制衡新皇,维护他们既得利益的“保护伞”。
除了拉拢失意官员,雍王夏淳风也没有忘记在军中安插自己的势力。他利用自己曾经执掌京畿兵权的人脉和影响力,暗中联络了一些对新皇不满,或者野心勃勃的军中将领。他许以高官厚禄,甚至……默许他们,在地方上扩充军备,招兵买马。
更有甚者,有情报显示,雍王夏淳风,竟然……在秘密地,与北疆的叛军二皇子夏渊,以及……一些,对大夏王朝虎视眈眈的周边异族部落,取得了联系!
他……似乎想,借助外力,来颠覆夏宸的统治!
这种种迹象表明,雍王夏淳风,这条隐忍已久的毒蛇,终于……要露出他那,狰狞的獠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