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搭载着华夏男篮的航班降落在燕京首都国际机场时,迎接他们的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数千名球迷自发地聚集在机场的国际到达大厅,他们手中挥舞着国旗,拉起了巨大的横幅。
“热烈欢迎华夏男篮载誉归来!”
“世锦赛八强,你们是华夏的骄傲!”
“苏神牛逼!大姚威武!华夏队最强!”
当大姚、苏哲、大郅、阿联等球员们推着行李车走出闸口时,现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和尖叫声。无数的闪光灯亮起,将整个大厅照得如同白昼。
球迷们的热情,如同盛夏的烈日,炙热而真诚。他们高喊着每一个球员的名字,尤其是当看到走在队伍前列的苏哲时,欢呼声达到了顶峰。
“苏哲!苏哲!mVp!”
“苏神!看这边!”
苏哲停下脚步,看着眼前这片为他们而沸腾的人群,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微笑着向球迷们挥手致意,眼眶有些湿润。世锦赛上所有的疲惫、伤痛和压力,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无尽的感动和自豪。
篮协的领导、体育总局的官员早已等候在此,他们与每一位将士握手,送上鲜花和祝贺。一场盛大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在机场隆重举行。
在随后的几天里,华夏男篮成为了全国的焦点。各大新闻媒体,无论是体育频道还是综合频道,都在连篇累牍地报道着他们创造历史的壮举。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标题为《新一代的拼搏,民族精神的闪光》,高度赞扬了男篮将士们在世锦赛上展现出的不畏强敌、顽强拼搏的精神。
cctV的《新闻联播》也罕见地用了近两分钟的时间,播报了男篮凯旋的新闻,并播放了苏哲绝杀斯洛文尼亚、封盖希腊队最后一投的经典画面。
苏哲,作为球队的头号功臣和新科世锦赛得分王、助攻王、最佳阵容成员,更是成为了媒体和公众追逐的中心。他的海报被贴满了大街小巷的体育用品店,他的名字成为了无数青少年篮球爱好者口中的偶像。
苏哲现象,已经从一个单纯的体育话题,上升为了一个社会级的文化现象。他阳光、帅气、谦逊的形象,和他球场上霸气、自信、力挽狂澜的表现,形成了一种完美的结合,让他成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全民偶像”。
各种商业代言、活动邀请如同雪片般飞向他的经纪人阿姆·特勒姆。国内顶级的运动品牌、饮料厂商、汽车企业,都开出了天价合同,希望苏哲能成为他们的代言人。
阿姆·特勒姆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了,他兴奋地对苏哲说:“苏,我们发财了!你现在是华夏最具商业价值的运动员,不,是明星!我们只需要点头,你的银行账户数字后面就可以再加好几个零!”
然而,苏哲却显得异常冷静。他婉拒了大部分的商业活动和采访,只是选择性地参加了几个由官方组织的公益活动和球迷见面会。
在一个面向青少年的篮球训练营活动中,一个孩子举手提问:“苏哲哥哥,你是怎么做到在最后时刻投进那么多关键球,还盖掉了希腊队的投篮的?你不紧张吗?”
苏哲笑着回答:“紧张啊,当然紧张。但我告诉自己,我身后有我的队友,有姚明大哥,我们是一个团队。更重要的是,我知道电视机前有亿万的华夏球迷在为我们加油。一想到这些,我就充满了力量,忘记了紧张。”
他的回答,真诚而朴实,赢得了满堂喝彩。
在这喧嚣和荣誉的包围中,苏哲最珍惜的,是和家人、和夏沐团聚的时光。
他带着夏沐,回到了自己的家。父母早已准备好了一大桌子他最爱吃的菜。父亲看着电视上不断重播的比赛集锦,激动地拍着苏哲的肩膀,嘴里不停地说着“好样的,好样的,不愧是我儿子!”母亲则心疼地看着他胳膊上的淤青和嘴角的伤疤,不停地给他夹菜。
晚上,苏哲和夏沐依偎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夜景。
夏沐将头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柔声说:“你现在可是全国人民的大英雄了。”
苏哲握住她的手,轻声说:“但在你面前,我只想做你的苏哲。”
没有了聚光灯,没有了欢呼声,只有此刻的宁静和温馨。这对于经历了连番血战的苏哲来说,是最好的奖赏。
载誉而归,成为国人的英雄,这份荣耀是至高无上的。但苏哲清醒地知道,这一切都源于他在篮球场上的表现。喧嚣过后,他依然是一个篮球运动员。
国际赛场的征程暂时告一段落,而新的挑战,已经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等待着他。
达拉斯的阳光,小牛队的队友,以及那座他渴望了两个赛季的总冠军奖杯,正在向他招手。
英雄的光环,终将褪去。而对胜利的渴望,将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