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了大约两周的完全休整期后,苏哲感觉自己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恢复到了一个相对饱满的状态。那根紧绷了整个赛季的弦,终于得到了有效的放松。
然而,放松不等于放纵。
在与家人和夏沐商量后,苏哲正式开启了他的假期充电计划。
他没有选择那些设施豪华、人尽皆知的国家级训练馆,而是通过父亲的老关系,在北京体育大学找到了一个相对偏僻、不对外开放的旧篮球馆。这里设施虽然不算最新,但足够专业,最重要的是——足够安静,不会受到任何外界的打扰。
与他一同进入这个场馆的,还有他自费从美国请来的两位专业训练师。一位是专攻力量与体能的专家,名叫迈克·芬奇,曾为多位NbA球员服务;另一位则是技术训练师,名叫德鲁·汉伦,以其精细化的个人技术打磨而闻名。
特训的第一天,没有进行任何有球训练。
苏哲、迈克和德鲁三人,坐在空无一人的球场中央,面前的笔记本电脑上,正在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2006年NbA总决赛的录像。
尤其是热火对小牛的后四场比赛。
“oK,苏。”技术训练师德鲁·汉伦按下了暂停键,画面定格在苏哲一次突破被韦德成功限制的瞬间,“我们先来分析问题。在这轮系列赛,尤其是后半段,你的突破效率明显下降了。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苏哲盯着屏幕,眉头紧锁。他回忆着当时场上的感觉,沉声说道:“首先是身体对抗。热火的防守强度,是我整个赛季遇到的最强的。韦德、波西、哈斯勒姆,他们每个人都非常强壮,并且裁判的吹罚尺度很松。我的每一次突破,都要消耗巨大的体力去对抗他们持续的身体接触。”
“其次,是我的进攻节奏。”苏哲继续说道,“我的突破习惯于利用第一步的绝对速度优势,一蹴而就。但当对手的防守体系非常有针对性,利用协防和轮转来限制我的启动路线时,我的节奏就容易被打乱。一旦第一步没能完全甩开对手,后续的处理球就显得有些仓促。”
迈克·芬奇在一旁的战术板上记录着要点,点了点头:“身体对抗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在力量房里解决的。德鲁,技术层面呢?”
德鲁·汉伦指着屏幕说:“苏的分析很到位。我补充一点:进攻手段的单一化。当你的高速突破受阻时,你需要更多的‘b计划’和‘c计划’。比如,在行进间的急停跳投、利用身体接触后的后仰投篮、以及在吸引包夹后更快速、更精准的出球。这轮系列赛,你在被包夹后的失误,比之前要多。”
三个人,就像在进行一次精密的“外科手术会诊”,将苏哲在总决赛中暴露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毫不留情地剖析出来,摆在台面上。
“总结一下。”德鲁·汉伦在战术板上写下了几个关键词:
核心力量与对抗能力。
突破节奏的变化与变速能力。
行进间的投篮终结手段(急停、抛投、后仰)。
破包夹能力(出球视野与时机)。
无球跑动与接球投篮稳定性。
“这些,就是我们这个夏天需要攻克的堡垒。”德鲁看着苏哲,眼神锐利,“这会非常非常辛苦,苏。你准备好了吗?”
苏哲的眼中,燃起了兴奋的火焰。他最不怕的,就是挑战和辛苦。他怕的是找不到方向。而现在,方向已经无比清晰。
“我准备好了。”他的回答掷地有声。
于是,一场艰苦卓绝的秘密特训,正式拉开帷幕。
每天的训练被严格地划分为三个部分。
上午,是迈克·芬奇主导的力量与体能训练。他为苏哲制定了一套全新的训练方案,核心目的就是增加苏哲的核心力量和下盘稳定性,同时确保不影响他的速度和灵活性。深蹲、硬拉、卧推这些基础力量训练的重量,都在稳步提升。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核心肌群训练、平衡性训练和模拟高强度对抗下的体能储备训练。
每次力量训练结束,苏哲的训练服都能拧出水来,肌肉酸痛得像是要撕裂一般。但他从未有过一句抱怨,只是咬着牙,完成每一个动作。
下午,是德鲁·汉伦的技术打磨时间。训练内容枯燥而乏味,充满了大量的重复。
比如,为了练习突破的节奏变化,德鲁会要求苏哲在全场范围内,进行数百次的“启动-急停-再启动”的变速运球练习。为了提升对抗下的终结能力,德鲁甚至会穿上厚厚的防撞护具,在苏哲上篮时,用尽全力去冲撞他,模拟比赛中的身体接触。
而为了丰富进攻手段,苏哲每天都要在不同的位置,完成至少五百次的急停跳投和抛投练习。汗水浸湿了球场,也浸湿了他的眼眶,但他手中的篮球,却一次又一次地空心入网。
晚上,则是录像分析与战术复盘时间。三人会再次坐在一起,观看当天的训练录像,分析每一个技术动作的细节,并结合NbA顶级后卫如科比、艾弗森的比赛录像,进行对比学习。
这场秘密特训,完全与外界隔绝。苏哲的手机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关机状态。除了夏沐会每天过来给他送饭,陪他聊聊天,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位在中国掀起篮球热潮的超级明星,正在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里,进行着苦行僧般的修炼。
他将总决赛失利的耻辱和不甘,全部转化为了训练场上的汗水和嘶吼。他知道,只有这样,当他下一次站在那个舞台上时,才能亲手将失去的一切,都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