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叫太平村,坐落在两座大山之间,一条小河从村前流过。祖祖辈辈的村里人都说,咱这地界儿,能叫个“太平”,全靠一个人。
这人,不是官,也不是财主,是咱村的“守岁人”。
这守岁人,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听村里的老祖宗讲,这差事是传下来的,得是张家那一脉的男丁。从太爷爷的太爷爷那辈起,只要是张家能扛得动锄头的男人,到了除夕夜,就得换上最干净的衣服,守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手里攥着一面红铜锣,怀里揣着一串鞭炮。
为啥要这么干?村里有句老话,说得邪乎:年兽在除夕夜吃人,咱们点灯、放炮,是把它吓跑。但这只是说给娃娃听的,骗骗小孩子罢了。真正的道理,张家代代相传,却从不对外人言。
真正的道理是,在旧年与新年交替的那一刹那,天地间会有一个缝儿。平时这缝儿是看不见的,严丝合缝。可到了那一瞬间,天地就像两扇旧门,会“咯吱”一下,露出一条细细的缝。这缝儿里,不是旧年,也不是新年,而是啥都不是,也啥都可能有的地方。一些不干净、不属于咱们这个世界的玩意儿,就会趁这缝儿还没完全合上,偷偷溜进来。
它们不伤人命,专吸人的精气。被它们吸了的人,第二年开春,就会变得病恹恹的,没精打采,田里的庄稼也长不好,牲口也蔫头耷脑。所以,得有人守着,把这缝儿给“堵”上,不让那些东西进来。
这人,就是守岁人。
今年轮到张大山当守岁人。张大山是村里的铁匠,膀大腰圆,胳膊上的肌肉疙瘩比石头还硬。他打小听着这个故事长大,心里头一直有点犯嘀咕。啥缝儿不缝儿的,听着玄乎其玄的。但他爹,也就是上一任守岁人,在把那面红铜锣交给他的时候,说得特别严肃:大山,这事儿,关乎全村人的性命,千万不能睡,更不能分心!”
张大山重重地点了点头,把铜锣抱在怀里,感觉沉甸甸的,不只是分量,更是一份责任。
这天下午,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春联,挂上了大红灯笼,空气中弥漫着酒菜和炮仗的硝烟味,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孩子们穿着新衣,满地跑着放小炮,吓得鸡飞狗跳。张大山也吃了顿团圆饭,可心里却像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的。他爹坐在他对面,只顾着喝酒,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偶尔用一种复杂的目光看着他。
天一擦黑,村子里就安静了下来。家家户户都熄了灯,只留堂屋里一盏油灯,等着守岁。按照规矩,张大山得在子时之前,也就是半夜十二点之前,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待着。
他走出家门,回头望了一眼自家亮着灯的窗户,看到爹站在门口,冲他点了点头。张大山深吸一口气,大步流星地走到了老槐树下。
这棵老槐树少说也有几百年了,树干粗得要三四个人才能抱过来,枝桠张牙舞爪,在月光下投下鬼魅般的影子。张大山把铜锣放在脚边,靠着树干坐下,从怀里摸出旱袋,抽了一口旱烟。辛辣的烟雾让他清醒了不少。
时间一点点过去,村子静得可怕,只有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叫。张大山开始打盹,头一点一点的。猛地,他惊醒过来,心里暗骂自己:不能睡!不能睡!”
他用力掐了自己大腿一把,疼痛让他彻底清醒了。他抬头看了看天,月亮已经升到了头顶,圆得像个玉盘。他知道,时候快到了。
子时将近,村里家家户户的钟声几乎在同一时刻敲响,当当当”地连成一片。就在这钟声的余音里,张大山感觉到了不对劲。
空气仿佛凝固了,连风都停了。四周的寂静,不再是祥和的寂静,而是一种死一般的、令人窒息的安静。他怀里那串平时摸上去暖烘烘的鞭炮,此刻却像一块冰,凉得他心头发寒。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
在村口那条通往山里的小路上,出现了一个人影。那人影披着一件宽大的、看不清颜色的斗篷,斗篷的帽子压得很低,遮住了脸。他没有走路,更像是……飘”过来的。他的脚不沾地,离地面有三寸高。
张大山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死死盯着那个人影,手已经紧紧抓住了铜锣的锣绳。他爹的警告在他耳边回响:不管看到啥,都不能让它进村!”
那人影越来越近,飘到了老槐树前几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他缓缓抬起头,斗篷的阴影里,没有眼睛,没有鼻子,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黑暗。
一股寒意从张大山的脚底板直冲天灵盖。他想大声喊,喉咙却像被堵住了一样,发不出任何声音。他想敲锣,手却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得抬不起来。
就在他快要被那股寒意吞噬的时候,他想起了爹的眼神,想起了全村人期待的目光,想起了自己作为守岁人的责任。一股热血猛地涌上心头!
“呔!”张大山大吼一声,用尽全身力气,敲响了手中的铜锣。
“铛!”
一声清脆响亮的锣声,划破了死寂的夜空。
锣声响起的一刹那,那人影像是被烫到了一样,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尖啸,猛地后退了几步。张大山趁机抓起脚边的鞭炮,用火石点燃了引线。
噼里啪啦!”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炸响,红色的纸屑漫天飞舞。一股浓烈的硫磺味扑面而来,那股寒意瞬间被驱散了一大半。那人影在鞭炮声和火光中剧烈地晃动着,发出痛苦的嘶吼,最终,他像一缕青烟,不甘地消散在了夜色里。
锣声和鞭炮声也渐渐停了下来。张大山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浑身都被冷汗湿透了。他回头望去,发现村子里所有的窗户都亮了,一张张惊恐又关切的脸探了出来。
张大山知道,自己守住了。
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新的一年,真的来了。他抱着那面还在微微发烫的铜锣,靠在老槐树下,看着天边慢慢升起的太阳,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
从那以后,张大山成了村里真正的英雄。他明白了,守岁人守的,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全村人的希望和安宁。这份责任,比铁匠铺里的任何活计都重,也比铁匠铺里的任何活计都光荣。而这份荣耀,将传给他的儿子,他的孙子,一代又一代,永远地守护着这个叫太平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