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扉页下的虫鸣与星光
晨光透过纱窗,在阳台的实验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萧汀蹲在地上,指尖还停留在那本旧书的铜版插图上——红蚂蚁的触角仿佛还在纸上颤动,圣甲虫滚着的粪球边缘,连泥土的颗粒感都清晰可辨。叶澜趴在旁边,鼻尖几乎贴着扉页,试图从那些弯弯曲曲的法语字母里,找出和“昆虫”相关的熟悉痕迹。
“真的是《昆虫记》吗?”叶澜忍不住又问了一遍,手指轻轻描摹着《Souvenirs Entomologiques》这行花体字,“和我们课本里写的名字一点都不一样。”
萧凡放下手里的玻璃滴管,走过来蹲在孩子们身边,指尖拂过封面的磨损处:“法布尔当年写完这本书时,给它起的法语名字直译过来是‘昆虫的回忆’,后来翻译成中文才叫《昆虫记》。”他翻开书脊,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书签,是片干枯的银杏叶,“这是我爸爸年轻时从法国带回来的原版,他说想让我看看,真正的科学探索,是带着温度和耐心的。”
叶之澜端着一杯温柠檬水走过来,目光落在书页上的手绘解剖图上,眼底泛起笑意:“你看法布尔画的象鼻虫,连翅膀上的纹路都标得清清楚楚,和你们现在记录绿豆芽的根须长度一样认真。”她轻轻靠在萧凡肩上,孕肚贴着他的手臂,“予安和予宁好像也在看呢,刚才动了一下。”
萧汀突然眼睛一亮,伸手翻到书的中间章节,指着一幅画着跳虫的插图:“妈妈!爸爸!你们看这个!和我们昨天在城市土壤里发现的小虫子好像!”
书页上的跳虫被画得格外细致,六条细小的腿支撑着圆滚滚的身体,旁边用法语标注着习性说明。萧凡接过书,仔细比对了一下:“还真的很像。法布尔在书里写,跳虫喜欢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是生态系统里的‘分解者’,能帮着分解落叶和动植物残骸,让土壤更肥沃。”
“那为什么草原土壤里没有看到这种跳虫呢?”叶澜皱着小眉头,拿起实验记录本翻到土壤昆虫那一页,“我们昨天只在草原土壤里找到了几只小甲虫,还有一些细细的线虫。”
这个问题让阳台瞬间安静下来。萧凡沉吟片刻,把《Souvenirs Entomologiques》放在实验台上,指着扉页的作者名:“法布尔花了三十年时间,在他的荒石园里观察昆虫,记录了几百种昆虫的习性。但他也说过,不同的环境里,昆虫的种类和生活方式会完全不同。”他看向孩子们,“城市土壤和草原土壤的湿度、有机质含量、污染程度都不一样,昆虫的种类自然会有差异——这说不定就是我们下一个要探索的课题。”
叶之澜笑着补充:“而且我们只观察了一次,说不定草原土壤里也有跳虫,只是我们没找到而已。等去了草原,我们可以多挖几个地方的土壤样本,仔细找找看。”
“好呀好呀!”姐弟俩异口同声地说,萧汀立刻在实验本上写下“寻找草原跳虫”几个字,还画了一个小小的问号,“我们还要把城市和草原的跳虫放在一起对比,看看它们长得一样不一样!”
就在这时,萧凡的手机响了,是学校实验室的李老师打来的。“萧凡,你们送过来的颗粒物样本分析结果出来了,有空的话可以来拿一下。”李老师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结果还挺有意思的,城市样本里检测出了微量的铅和镉,草原样本基本都是植物纤维和矿物质。”
“真的吗?”萧凡眼睛一亮,转头对孩子们说,“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出来了,我们现在就去拿,顺便让李老师给我们讲讲重金属对昆虫和植物的影响。”
叶之澜点点头:“我在家收拾一下行装,把你们的实验记录本、放大镜都整理好,顺便看看予安和予宁的胎动情况。”她拿起孕期日记,翻开最新一页,“早上到现在已经动了三次了,力度比昨天稍大一些,可能是知道你们要去实验室,也跟着兴奋呢。”
萧凡扶着叶之澜坐下,替她掖了掖耳边的碎发:“那你在家好好休息,别太累了。孩子们,我们出发吧,早点回来给妈妈和弟弟妹妹分享好消息。”
姐弟俩立刻穿上鞋子,萧汀还不忘把那本《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塞进书包:“我们可以让李老师看看法布尔的书,问问他有没有见过书里的跳虫!”
看着父子三人的身影消失在楼道口,叶之澜靠在藤椅上,拿起手机给牧民大叔发了条信息,告诉他颗粒物分析有了结果,再过几天就会带着孩子们去草原。很快,大叔就回复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片开满野花的草原,几只蜜蜂停在花上,旁边配着文字:“我已经帮你们找好了几个土壤采样点,还有,我发现草原上有一种黑色的小虫子,和你们说的跳虫有点像,等你们来了一起研究!”
叶之澜看着照片,嘴角扬起温柔的笑意。她伸手摸了摸孕肚,轻声说:“予安,予宁,你们看,草原上有好多惊喜在等着我们呢。等你们出生了,妈妈也会带你们来这里,看看这些可爱的昆虫,看看清澈的星空。”
腹中的宝宝像是听懂了她的话,轻轻动了一下,幅度不大,却格外清晰。叶之澜拿起孕期日记,认真地写下:“孕22周+4天,萧凡带澜澜、汀汀去学校实验室取颗粒物分析报告,予安、予宁胎动三次,似在期待草原之行。牧民大叔分享草原野花与蜜蜂照片,发现疑似跳虫的昆虫,探索之路又添新期待。”
与此同时,萧凡带着孩子们已经来到了学校实验室。李老师早已把分析报告打印出来,放在桌子上。“你们看,这是城市颗粒物的成分分析图。”李老师指着报告上的柱状图,“这里的铅和镉虽然含量不高,但长期积累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也会对土壤里的昆虫造成伤害。”
萧汀凑过去看了一眼,眉头皱了起来:“那是不是因为有重金属,城市土壤里的跳虫才和草原上的不一样呀?”
“有可能。”李老师点点头,接过萧汀递过来的《Souvenirs Entomologiques》,翻了几页后笑了,“法布尔在书里也提到过,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会改变昆虫的习性,甚至影响它们的生存。你们能把书本知识和实际观察结合起来,非常棒。”
叶澜拿起草原颗粒物的分析报告,上面写着“主要成分:植物纤维42%、矿物质38%、其他有机物20%”,她兴奋地说:“李老师,草原的颗粒物里全是好东西,没有重金属!所以草原的蜜蜂才会更有精神,绿豆芽也发芽更快!”
“没错。”李老师笑着说,“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健康了,植物才能长得好,昆虫才能生存繁衍。你们的这个实验很有意义,不仅对比了城市和草原的环境差异,还发现了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萧凡拿起两份报告,心里已经有了新的计划:“李老师,谢谢您。我们下周要带孩子们去草原,到时候会采集更多的土壤和颗粒物样本,回来之后再麻烦您帮忙分析一下,看看不同区域的样本有没有差异。”
“没问题。”李老师点点头,“对了,我这里有一些昆虫采集工具,你们可以带上,草原上的昆虫种类更多,说不定能发现新的研究方向。”他从柜子里拿出几个透明的采集盒和一把小铲子,递给孩子们,“采集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伤害昆虫,观察完之后记得放回大自然。”
姐弟俩接过采集工具,开心得跳了起来。萧汀把采集盒放进书包,小心翼翼地护着里面的《Souvenirs Entomologiques》:“我们一定会像法布尔一样,认真观察,温柔对待每一只小昆虫!”
从学校回来的路上,萧汀一直在翻看那本法语原版的《昆虫记》,虽然看不懂文字,但里面的插图让他着迷。“爸爸,法布尔为什么要花三十年时间观察昆虫呀?”他抬头问萧凡。
萧凡握着方向盘,转头看了一眼儿子:“因为他热爱昆虫,热爱大自然。科学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耐心和坚持。就像我们的实验,从绿豆发芽到颗粒物分析,再到即将开始的草原之行,每一步都需要慢慢积累。”
叶澜坐在旁边,补充道:“而且法布尔在观察昆虫的时候,还充满了爱心。他不会为了实验而伤害昆虫,而是尊重它们的生活习性,就像我们现在这样,采集昆虫样本只是为了观察,之后会把它们放回去。”
回到家,叶之澜已经准备好了午饭。看到父子三人手里的分析报告和采集工具,她笑着说:“看来今天收获不小呀。快洗手吃饭,吃完饭后我们一起整理实验数据,为草原行做最后的准备。”
午饭过后,一家人围坐在阳台的实验台边,开始整理各项数据。萧凡负责汇总颗粒物分析结果,叶之澜帮忙记录胎动情况,姐弟俩则负责对比土壤昆虫的观察记录。萧汀突然想起什么,跑去房间里拿出爸爸的旧观星笔记,翻到其中一页:“爸爸,你看爷爷当年在草原观测的银河数据,和我们现在在城市观测的差别好大呀!”
笔记上记载着二十多年前的草原星空观测记录:“银河清晰可见,横贯天际,星星数量约为城市的三倍,北斗七星亮度极高,能看清星体表面的明暗纹路。”而姐弟俩最近的观测记录则是:“银河隐约可见,仅能分辨出主要星座,北斗七星亮度中等,受灯光影响,星体表面细节模糊。”
“这就是环境变迁带来的影响。”萧凡看着笔记,语气有些感慨,“爷爷当年去草原的时候,那里的空气比现在更清新,没有这么多灯光污染,所以能看到更美的星空。”
叶之澜靠在他身边,轻声说:“所以我们现在做的这些实验,不仅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也是为了让他们了解环境的重要性。希望等予安和予宁长大了,还能看到像爷爷当年看到的那样美的星空。”
萧汀看着两份观测记录,突然说:“我们可以在草原之行中,重新观测一次银河,对比爷爷当年的数据,看看这些年草原的环境有没有变化!”
“这个主意好!”萧凡点点头,“我们可以把爷爷的旧笔记带上,在同样的观测点、同样的时间进行观测,看看星星的数量和亮度有没有变化。”
接下来的几天,一家人都在忙碌地准备草原之行。萧凡联系了牧场附近的民宿,确认了医疗设施的位置,还特意买了孕妇专用的靠垫和防晒用品。叶之澜则整理着孕期用品和孩子们的换洗衣物,顺便记录着予安和予宁的胎动情况。姐弟俩则忙着绘制“草原探索路线图”,在上面标注了计划采集土壤样本的区域、观测星空的地点,还有牧民大叔提到的野花丛。
出发前一天,城市突降小雨,空气变得清新起来。傍晚时分,雨停了,天空被洗得干干净净,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姐弟俩提议临时加测一次星图,看看雨后的星空有没有变化。
萧凡搬来星图盘,调整好角度。叶澜拿着观测记录本,认真地记录着数据。“姐姐,你看!北斗七星比之前亮多了!”萧汀兴奋地说,“银河好像也清晰了一些!”
叶之澜点点头,在记录本上写下:“孕22周+7天,雨后空气清新,北斗七星亮度提升,银河可见度增加,星星数量较之前增多约20%。”她转头对叶之澜说,“妈妈,这是不是说明短期环境变化也会影响星空观测结果呀?”
叶之澜笑着说:“没错。雨后空气中的颗粒物减少,灯光污染也因为云层的反射而减弱,所以星空看起来更清晰了。这也提醒我们,在草原观测的时候,要注意记录天气情况,这样数据会更准确。”
就在这时,叶之澜突然感受到一次较强的胎动,比之前的几次都要有力。她笑着握住萧凡的手,放在孕肚上:“你们看,予安和予宁也在为这个发现高兴呢。说不定他们也在期待草原的星空,想亲眼看看爷爷当年看到的美景。”
萧凡的手掌轻轻覆在妻子的孕肚上,感受到宝宝有力的胎动,眼底满是柔情。“明天我们就要出发了。”他轻声说,“草原上的星空一定会比这里更美,昆虫也会更多,还有牧民大叔等着我们一起探索土壤的秘密。”
晚上,孩子们早早地睡了,他们把采集工具、实验记录本和《Souvenirs Entomologiques》放在床头,期待着第二天的旅程。萧凡帮叶之澜铺好被子,坐在床边,看着她温柔的睡颜,心里满是安宁。他拿起孕期日记,翻开最新一页,写下:“孕22周+7天,城市雨后星空观测有新发现,予安、予宁胎动有力,似期待草原之行。明日即将启程,愿此行顺遂,探索之路再添新章。”
夜色渐深,阳台的暖光依旧亮着,实验台上的绿豆芽已经长到了两厘米高,草原土壤组的嫩芽比城市土壤组的更加茁壮。那本法语原版的《Souvenirs Entomologiques》静静地躺在实验台上,扉页上的花体字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跨越时空的科学传承。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起床了。他们穿上早就准备好的衣服,帮着萧凡搬运行李。叶之澜慢慢洗漱完毕,吃了点早餐,感受着腹中宝宝的轻微胎动,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都准备好了吗?”萧凡背着装满实验器材的背包,手里提着一个小箱子,里面装着显微镜和观测工具。
“准备好了!”姐弟俩齐声回答,手里拿着各自的实验记录本和那本珍贵的《Souvenirs Entomologiques》。
一家人坐上汽车,朝着草原的方向出发。车窗外,城市的高楼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和连绵的青山。萧汀靠在车窗边,一边翻看《昆虫记》的插图,一边想象着草原的样子。叶澜则拿着画笔,在纸上勾勒着想象中的草原星空。
叶之澜靠在萧凡的肩上,看着窗外的风景,轻声说:“真期待快点到达草原,看看那里的土壤、昆虫和星空。”
萧凡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远方:“很快就到了。那里有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景,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发现的秘密。这趟旅程,一定会成为我们全家最珍贵的回忆。”
汽车在公路上疾驰,载着一家人的期待与好奇,朝着草原驶去。阳台实验室的探索暂时告一段落,但草原上的新探索才刚刚拉开序幕。在那里,他们将遇见更多可爱的昆虫,发现更多环境与生物的关联,感受更清澈的星空,让这份关于爱、科学与传承的故事,在草原的风里,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而那本法语原版的《Souvenirs Entomologiques》,被萧汀紧紧抱在怀里,成为了这次草原之行最特别的陪伴。扉页上的《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字样,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仿佛法布尔也在微笑着,见证着这一家人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