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双眼通红,满脸的不甘心,咬牙切齿地说道:“三日后便是登基大典,难道本皇子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登上皇位,将大梁的江山玩弄于股掌之间吗?”
五皇子在房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心中飞速地盘算着对策。
他心里明白,镇国公陆仓虽早已不问世事,但在京中威望极高,尤其是在军中,旧部众多,影响力极大。
若能得到他的支持,自己或许还有一线翻盘的机会。
然而,陆仓早就看穿了这些人的心思,以闭门谢客的方式,断了他们的念想。
这时,一人开口说道:“殿下,这陆仓如此不识抬举,如今之计,我们只能另谋他人相助了。”
可如今时间紧迫,犹如火烧眉毛,一时之间着实难以找到合适之人来帮助他们。
五皇子听后,也颇感无奈,一时间愁眉不展,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此时,又有人提醒道:“殿下,您是不是把李虎给忘记了?”
五皇子满脸疑惑,歪着头思索了片刻。那人赶忙解释道:“殿下,您忘啦,李虎曾是大将军身边的副将呀!”
五皇子这才恍然大悟,一拍脑袋说道:“李虎……对呀,我说怎么感觉这名字有些熟悉呢,原来是他。
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三年前,他就离开了我舅舅。”
那人赶忙点头答道:“没错,而如今,他早已升任都护军的大统领了。”
“什么?”
五皇子闻言,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惊喜。
要知道,这金陵城,城内有十万城防军,而城外还有十万都护军,专门负责守卫京畿的安全。
那人眼神坚定,继续说道:“五殿下可秘密谋划联系这个李虎。
他如今虽是都护军的大统领,但毕竟是赵将军一手带出来的人,我相信他不会对您坐视不理。
赵将军对他向来关照有加,当年都护军统领这个位置,还是赵将军推荐的,李虎必定也念着这份情谊。”
五皇子面露犹豫之色,担忧地说道:“话虽如此,可如今京城局势复杂,二哥怕是已经派人死死盯紧我了。
倘若贸然去联系李虎,一旦被发现,怕是会给我们都带来灭顶之灾。”
这时,那人赶忙说道:“殿下放心吧,您只需亲自写一份密信,我带着您的信和信物,秘密前往都护军中求见李虎,凭借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必能说服他相助。”
五皇子犹豫了一会儿,咬了咬牙说道:“如此甚好。”
说罢,他不再犹豫,立刻提笔蘸墨。
信中先是言辞恳切地描述了舅舅赵括之死,大打感情牌,强调如果二皇子一旦登基,自己必死无疑。
同时,着重指出二皇子此番行径乃是谋逆篡位,自己此举是为了拨乱反正,恢复大梁的太平盛世。
倘若成功,他许诺李虎,未来朝中职位任由他挑选,定不会亏待于他。
五皇子书写完毕,仔细吹干墨迹,又反复检查了几遍,确认没有任何疏漏后,才将信折叠好,小心翼翼地交给眼前之人。
那人将密信与信物贴身藏好,对着五皇子拱手道:“殿下放心,属下定不辱使命。”
言罢,便悄然离去。
此人本就是能言善辩之人,一路上凭借着巧妙的伪装,机警地避开了二皇子安插在各处的眼线,顺利抵达都护军营。
见到李虎后,他先是毕恭毕敬地奉上五皇子的信物,李虎看到那熟悉的物件,神色微微一动。
接着,那人又将密信呈上,李虎展开信件,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
待看完信后,李虎陷入了沉思。
那人见状,趁热打铁地继续说道:“李统领,您是赵将军一手提拔上来的,而这五皇子,又是赵将军的亲外甥。
赵将军生前,为了推举五皇子,已然将二皇子得罪死了。
倘若二皇子一旦登基,不只是五皇子,就连您也可能会被清算啊!
但若是我们此番成功,五皇子登基,必定会论功行赏。
您手握十万都护军,乃是大梁的栋梁之才,未来在朝中定能大展拳脚,成就一番伟业。
以您的才能,何愁不能名垂青史,为大梁百姓谋福祉呢?”
一番言语之后,李虎果然被他说动。
李虎神色凝重,思索片刻后,他拿出一个信物,递给那人,说道:“这是我的信物,你拿好。
回去告诉五皇子,二皇子登基之日,我必起十万都护军,兵指金陵城。
到时候希望五皇子与我里应外合,切莫错失良机。”
二人又详细约定了一番具体的行动细节之后,那人才悄悄离开。
待那人走后,李虎立刻召集几位心腹将领,将计划详细告知他们,并再三叮嘱务必严守机密,各自回去做好准备。
将领们领命而去,都护军营中开始悄然筹备着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
那人与李虎商定好之后,立刻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只为尽早将这一好消息告知五皇子。
一路风尘仆仆,终于赶在夜幕降临之前抵达五皇子府邸。
五皇子正在房中焦急地来回踱步,忽见那人匆匆而来,赶忙迎上前去。
听闻李虎决定起兵相助后,五皇子大喜过望,脸上的阴霾瞬间一扫而空。
“有了李虎的支持,本皇子的胜算便多了几分。”
五皇子喃喃自语,眼中满是振奋之色。
这时,那人又说道:“殿下,我小舅子乃是城防军西门的守将。
到时候,我们可如此这般……”
说完,他在五皇子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
五皇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声称好:“好!如此一来,大事可成,待事成之后,本皇子定不会亏待你和你小舅子。”
五皇子稍作犹豫之后,立即又召集了他的几个心腹。
众人围坐在一起,再次仔细商量了一番,制定了更为详尽的计划,随后便静待登基之日的到来。
不只是五皇子,就连三皇子也有些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