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荆襄地区更是战略要地。
不然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就不会为了争夺荆州大动干戈了。
从刘备借荆州就足以看出荆襄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如今在大宋,襄阳更是战略重地。不然蒙古也不会将目光放在襄阳,派五万大军进攻襄阳。
杨建国思考了片刻,襄阳他是势在必得的。因为襄阳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
只要占据襄阳,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
而且襄阳作为大宋前线重镇,这里无论是人口还是物资都是其他地区比不了的。
如果自己占据襄阳,就可以大力发展,稳住根基。然后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军队。
等自己在襄阳立住脚跟,招募十万铁骑。
那时才真正算的上在这个世界立足。
到时候自己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蒙古人、大宋朝廷,在十万杨家军面前就是个屁。
凭借襄阳无敌的地理位置,自己完全拥有战争主动权。
蒙古人如果不听话,那么自己就率领十万大军北伐蒙古,顺便还能把中原地区收复了。
大宋皇帝如果对自己指手画脚的,那自己完全可以黄袍加身,在襄阳自立为王。
然后向东一路沿长江顺流而下,进攻大宋都城临安。
如果把临安打下来,那整个大宋就要改朝换代了。
到时候自己当皇帝,封岳蓉当皇后,那还有多爽,哈哈哈!
杨建国想到此处,口水差点流出来。
皇帝啊!想象一下,自己身穿黄袍,坐在高大巍峨的金銮宝殿的龙椅上。
下面跪着一片文臣武将,还有可能万国来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试问谁不想当皇帝!
杨建国越想越开心,最终下定主意,一定要把襄阳搞到手。
如今的情况是襄阳知府赵笵已经被自己杀了,襄阳处于无主的状态。
杨建国现在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率领杨家军强行占据襄阳,谁来也不好使,把襄阳占为己有。
另一条路是上书朝廷,让朝廷封自己为襄阳知府。
杨建国如今全灭了蒙古东路军,居功甚伟。
更重要的是还击杀了蒙古大汗窝阔台的儿子,杀了蒙古宗王。
这样大的功劳完全可以上书朝廷,让朝廷封自己当襄阳知府。
最好是和赵笵一样,兼任京湖安抚制置使。
因为以襄阳为中心的京湖防线是南宋北方最重要的防线。
是抵御蒙古骑兵入侵的重要防线,如果京湖防线失守,那么都城临安甚至整个南宋大部分地区都会暴露在蒙古铁骑的铁蹄下。
杨建国考虑完目前的情况,决定还是先率领杨家军占据襄阳再说。
如今襄阳没有主帅,成了无主之地,必须先把襄阳搞到手。
然后再向朝廷请功,让朝廷将自己封为襄阳知府兼京湖安抚制置使。
如果朝廷答应自己的要求那再好不过,自己就可以在襄阳招兵买马大力发展军队。
如果朝廷不答应自己也没关系,自己就强行占据襄阳,然后直接称王,反正宋军都是窝囊废。
五万蒙古铁骑都被自己全歼了,再多的宋军来攻打自己也是白搭。
杨建国考虑好后,直接返回古城县,让两千名杨家军集合。
随即率领两千名杨家军前往襄阳。
昨天襄阳刚刚经历了蒙古人的攻打,虽然杨建国率领杨家军守住了襄阳,将蒙古人打的落花流水。
但是襄阳的守军还是吓得要死,他们都以为蒙古人会打进城。
这些胆小的宋军和宋军将领满脑子想着逃跑。
他们昨天下午见杨建国率领杨家军回古城县去了。
于是襄阳城中的宋军又产生了慌乱,竟然有人私自打开城门逃跑。
这下整个襄阳都乱了,宋兵们争相奔命,有的人甚至开始在城中抢劫老百姓。
总之整个襄阳的守军都是乱哄哄的一片。
杨建国时隔一天重新回到襄阳,见守城的宋军又大乱。
杨建国大怒,直接率领杨家军冲进襄阳大街上,见到抢劫百姓的宋兵直接杀掉。
又把城中剩下的宋军全都召集起来,告诉他们蒙古军队已经被自己全歼了。
起初这些宋军还不信,认为杨建国在骗他们,毕竟杨家军只有两千人,昨天攻城的蒙古军队可是有三万多人。
知道杨建国从空间中拿出大量的蒙古兵的首级,将这些首级垒成京观。
襄阳的宋军这才相信杨家军真的打了打胜仗。虽然他们不知道是否真如杨建国说的那样全歼了蒙古东路军。
但至少是打了个史诗大捷,把蒙古人杀了成千上万。
宋军的士气终于是渐渐稳定下来,杨建国有些头疼。
心说这些宋军胆子太小,士气也不好,总是想着逃跑,一点保家卫国的意识都没有,这可怎么办。
不过杨建国也知道这些宋兵的问题出在哪,其实也不能怪他们。
毕竟谁摊上大宋这个操蛋的军事体制和制度都会崩溃。
因为大宋朝廷重文轻武,宋朝当兵的地位非常低。
水浒传中经常称呼当兵的为贼配军,其实反应了宋朝士兵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更重要的是在宋朝当兵是非常惨的,因为宋朝官员克扣士兵军饷,喝兵血,压榨底层士兵是常态。
这些底层士兵待遇非常低,还要被克扣军饷,平时温饱都保障不了。
打仗时候自然不会拼命,想想看,朝廷让你去前线出生入死,还不给你发军饷,傻子才会给朝廷卖命。
士兵自然没有什么家国情怀,也没有保家卫国的思想。
襄阳作为南宋的战略要地,朝廷在这里屯了几万大军。
如今这几万大军跑的跑,逃的逃,襄阳目前还剩下不到一万个宋兵。
看着这八千多个宋兵,杨建国有些头大。
不过现在杨家军急需扩充,杨建国只好选择将这些宋兵进行思想改造,然后收编进入杨家军。
不过杨建国也不是什么人都要,他对这八千多人进行筛选。
将很多滥竽充数的,身体和思想不过关的全部淘汰掉。
剩下精锐士卒四千多人,准备将这些人进行统一改造,然后再收编进入杨家军。
至于淘汰下的那些宋军则开除军籍,让他们去施工队找工作,每个月都有工钱,这些人就会安定下来,不会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