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骑士书屋 >  胡沙录 >   第77章 市与枢

平城的城门楼子比陈五想象中还高。他勒住沙云,望着朱红城门上斑驳的箭痕 —— 那是前两年柔然犯边留下的,此刻在晨雾里像道暗红的疤。王二牛的亲军跟在身后,马蹄声撞在青石板上,惊得城门口的鸽群扑棱棱飞起。

“大人,” 王二牛扯了扯他的披风,“高府的门房说,高先生正在西厅等咱们。”

陈五摸了摸怀里的甜市茶饼 —— 用油纸裹了三层,还带着巴图阿爷的奶香味。他跳下马,把缰绳递给亲军:“把马牵去草料场,沙云要吃甜市带的苜蓿。”

高府的门庭不算阔气,门楣上 “俭素堂” 三个字被风雨磨得发白。陈五刚跨进门槛,就听见廊下的竹帘一响,高允穿着青布衫走出来,手里端着陶壶:“陈大人来得巧,刚煮了壶桑落酒。”

陈五抱拳:“高先生唤我陈五便是,甜市的人都这么叫。”

高允笑了,眼角的细纹里浸着茶气:“那某便托大叫你一声‘小五’。” 他引着陈五进西厅,案几上摆着卷《周礼》,墨汁未干的批注爬满边角,“先尝尝这酒,是平城老巷里的烧锅酿的,比甜市的马奶酒烈,却也甜。”

陈五抿了口酒,辛辣从喉咙窜到眼眶。他放下酒盏,从怀里掏出茶饼:“甜市的茶饼,加了胡麻和蜜枣,先生尝尝?”

高允掰下一块,嚼得很慢:“甜是甜,可带点苦后味 —— 像极了这世道。” 他放下茶饼,目光落在陈五腰间的甜灯上,“小五,你可知陛下为何要召你?”

陈五摇头。他想起路上听的市井传闻:太武帝亲征柔然大胜后,朝堂上主战派要 “犁庭扫穴”,主和派要 “休养生息”,互市的存废成了两派交锋的靶子。

“陛下要的是‘枢’。” 高允用茶盏在案几上画了个圈,“枢者,转轴也。互市便是陛下手里的转轴 —— 转得快,能连胡汉民心;转得慢,能缓朝堂内斗;转得稳,能破南朝‘联胡制魏’的局。”

陈五的甜灯在袖底发烫。他想起上辈子做跨境电商时,平台要平衡卖家和买家的利益,此刻却觉得 “转轴” 二字重如千钧:“可互市的甜,是百姓的命。若成了转轴... 会不会被转碎?”

高允的手指在 “枢” 字上顿住:“所以你要让陛下知道,这转轴不是木做的,是铁铸的 —— 百姓的血、汗、泪铸的。” 他从袖中抽出卷纸,展开是幅《漠南民生图》,“这是某让太学生画的:甜市的粮仓堆着胡汉的粮,木楼里飘着胡汉的烟,孩子的围脖是胡汉的布缝的。陛下看了,便知互市不是棋子,是根。”

陈五望着画里的甜南 —— 她正踮着脚,把草骆驼塞进小娥手里,和他走时一模一样。他的喉咙发紧:“先生是说,要把百姓的日子,变成陛下的账本?”

“正是。” 高允拍了拍他的肩,“帝王权术,说穿了是‘算’—— 算民心向背,算利弊轻重,算百年后的江山。你要让陛下的‘算’里,互市的利,比刀的利重十倍。”

陈五攥紧甜灯,金砂在掌心散成 “算” 字。他突然明白,为什么高允能在太武帝跟前说得上话 —— 这人的眼睛,能看见刀光里的炊烟,能听见战鼓下的童谣。

三日后,陈五被宣入皇宫。他跟着小黄门穿过太极殿,廊下的铜鹤香炉飘着沉水香,熏得人头晕。太武帝在偏殿见他,案几上摆着《漠南民生图》,边角被翻得卷了。

“陈五,” 太武帝放下图卷,“朕听说甜市的难民,现在能吃饱饭了?”

“回陛下,” 陈五从怀里掏出本皮面账本,“这是甜市三个月的粮账:胡民捐了两千石青稞,汉商捐了一千石小米,难民出力修了三道水渠,换得八百石糜子。” 他翻开账本,“您看,胡汉的粮堆在一个仓里,领粮的名儿写在同一张纸上。”

陈五深吸一口气,指尖轻轻抚过腰间的甜灯 —— 金砂在袖底微微发烫,像在替他攥紧底气。他从怀里取出本磨得发旧的皮面账本,封皮上还沾着甜市的奶渍:“陛下,这是甜市三年的商税账。头年收税八百石粮,去年翻到两千六,今年开春才三个月,已收了一千二。” 他翻开账本,指给太武帝看,“您瞧,胡商卖皮毛的税,汉商卖茶盐的税,全记在同本账上。税多了,不是百姓钱多了,是买卖多了 —— 买卖多了,百姓才肯把日子过瓷实。”

太武帝的手指在 “两千六” 上顿住:“税是多了,可柔然败了,胡商还会来?”

“会来。” 陈五从袖中抽出张染着奶腥的纸,“这是柔然牧民的血书。他们说,可汗的刀砍人,甜市的饼养人。上个月有批柔然残部路过甜市,没抢粮,反而拿马具换了三十袋糜子 —— 不是他们变善了,是甜市的市比刀更能拴住人心。” 他将血书轻轻推到案前,“陛下要的是‘臣’,还是‘民’?臣会反,民不会 —— 民要的是活,活好了,自然认大魏是家。”

太武帝的目光扫过血书上歪扭的字迹,眉峰微动:“南朝总说朕‘纵胡’,这市若留着,岂不让他们抓了话柄?”

“南朝的话柄,甜市能破。” 陈五摸出卷《胡汉同市志》,翻到 “婚丧” 篇,“您看,甜市这三年有一百二十对胡汉通婚。汉人姑娘嫁鲜卑牧民,戴的是胡人的银镯;鲜卑小子娶汉家女,摆的是汉人的八盘。” 他指着画中穿红嫁衣的姑娘,“这是王铁匠的闺女,嫁了铁莫尔的儿子。上月王铁匠病了,铁莫尔带着全族牧民翻山找药 —— 您说,这是‘胡’还是‘汉’?是‘敌’还是‘亲’?”

殿外的风掀起竹帘,吹得《胡汉同市志》哗哗作响。太武帝盯着画里的红嫁衣,突然笑了:“好个‘亲’字。”

“更要紧的是南朝的‘联胡’。” 陈五往前半步,声音里带了丝急切,“南朝派密使去柔然,说大魏要‘灭胡’,可甜市的胡民却把陛下的画像供在灶头。上个月有个南朝商人来甜市,亲眼见胡汉孩子一块儿滚铁环,回去就跟同行说‘魏人待胡如己’—— 这比十万大军更管用!”

太武帝的手指敲了敲案几,节奏渐缓:“你说的这些,都是虚的。”

“陛下要实的,臣有。” 陈五从怀中掏出叠染着草屑的布片,“这是甜市难民的按手印。他们说,宁在甜市当牛,不在柔然为奴。现在甜市有三千难民,其中八百人替军户养马,五百人给边军缝衣。” 他将布片摊开,“这些人不是累赘,是陛下的兵 —— 不用发粮,不用教战,他们自己就会护着甜市,护着大魏的边。”

太武帝俯身细看布片上的红指印,喉结动了动:“你倒会算账。”

“臣算的不是账,是人心。” 陈五的甜灯突然烫得厉害,金砂在掌心散成 “恒” 字,“陛下的刀能砍倒柔然的金帐,砍不倒胡汉的炊烟;能抓十万俘虏,抓不住百姓的念想。甜市的市,是把胡汉的念想串成线,线拧成绳,绳结成网 —— 网住的,是陛下的江山。”

殿内静得能听见烛芯爆裂的轻响。太武帝望着陈五腰间的甜灯,突然伸手扶他起来:“陈五,你这盏灯,照的不是市,是朕的眼。” 他提起狼毫,在宣纸上重重写下 “永不为禁” 四个大字,“互市照办,你回甜市,替朕把这灯,点得更亮些。”

陈五接过圣旨时,掌心的甜灯仍在发烫。他望着太武帝眼角的细纹,突然明白 —— 帝王的 “算”,终究要落在百姓的 “甜” 上;而他的话术,不过是把胡汉的炊烟,熬成了太武帝案头的墨香。

下朝时已近黄昏。陈五抱着圣旨往宫外走,高允在御花园的梅树下等他,手里提着坛酒:“如何?”

“陛下准了。” 陈五晃了晃怀里的黄绢,“永不为禁。”

高允拍开泥封,酒气混着梅香漫开:“该去拜访崔司徒了。”

崔浩的府第在平城的儒学巷,门楣上 “经史传家” 四个大字是太武帝御笔。

陈五站在崔府朱漆门前时,手里的食盒渗着热气。甜市的奶渣用胡汉合织的蓝花布裹着,布角还绣着对并蒂莲 —— 是铁莫尔媳妇连夜赶的,说 “崔公是读书人,得见点雅气”。

门房通报后,崔浩的书童引着他穿廊过院。竹影扫过粉墙,陈五听见东厢传来琅琅书声 —— 是崔家的孙辈在念《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那句,被小娃娃念得奶声奶气。

书斋门虚掩着,陈五刚要叩门,便听见里面传来低笑:“进来吧,某闻着奶香味儿了。”

推开门,崔浩正坐在檀木案前,银须垂在《魏书》稿上。他穿月白襕衫,袖口沾着墨渍,倒像个老学究,不似司徒大人。案头摆着个青瓷碗,碗底还剩半块奶渣 —— 显然刚尝过陈五让人先送进来的礼。

“甜市的奶渣,” 崔浩用镇纸压平稿纸,“某头回吃胡汉合搅的奶,比单纯的汉地奶酪多股子膻香,又比胡人的奶干甜得绵长。” 他抬眼,“陈大人特意带这来,是要教某品奶,还是论道?”

陈五把食盒放在案角,取出本皮面册子:“崔公,这是《胡汉同市志》,甜市三年的记实。您翻到‘礼俗篇’。”

崔浩接过册子,指节在封皮上摩挲 —— 皮面是柔然的羔羊皮,里页是汉地的竹纸,连装订的线都是胡麻和蚕丝绞的。他翻开 “礼俗篇”,第一页便画着幅《合卺图》:红烛下,汉人新娘穿着鲜卑的银边襦裙,鲜卑新郎系着汉式的同心结腰带,两人共执的酒壶是胡人的铜壶,盛的却是汉地的米酒。

“这是王铁匠的闺女嫁铁莫尔家小子的喜宴。” 陈五俯身,指尖点着画中细节,“汉人厨子做了八盘四碗,鲜卑阿婆煮了手抓肉;汉人的唢呐吹《百鸟朝凤》,鲜卑的马头琴拉《草原月》—— 您听,这曲子合在一块儿,是不是比单吹单拉更热闹?”

崔浩的目光凝在 “合卺” 二字上:“《礼记》说‘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可胡汉二姓,真能合好?”

“能。” 陈五又翻两页,是幅《祭灶图》,“腊月廿三祭灶,甜市的胡汉百姓都在灶王爷边上多供碗奶渣 —— 汉人说‘胡人的奶养人’,胡人说‘汉人的糖甜灶君’。去年巴图阿爷的孙子病了,汉医张大夫翻山找药;张大夫的老母亲没柴烧,铁莫尔带着牧民砍了半坡松枝。崔公看,这是胡是汉?是亲是疏?”

崔浩的手指抚过画中灶台上并列的胡汉供品,突然轻笑:“某读了半辈子经,总想着‘用夏变夷’,今日才明白,‘变’不是强改,是互融。”

“崔公,南朝总说咱们‘胡化’,可甜市的胡汉,是在‘人化’。” 陈五从袖中摸出截布片,“这是甜南的围脖,半幅是汉人织的蓝印花,半幅是鲜卑的盘绦绣。甜南说‘阿爹说这是大魏的围脖,暖得很’—— 她才五岁,可心里头,早没了胡汉的坎儿。”

崔浩接过布片,拇指蹭过绣纹:“孔圣说‘四海之内皆兄弟’,某从前只当是理想,今日见了甜市,才知是活的。”

“活的才长远。” 陈五往前半步,声音放得更轻,“崔公修《魏书》,要写的是大魏的根。这根扎在哪儿?不在洛阳的宫阙,不在漠北的刀兵,在甜市的灶台,在胡汉的围脖,在娃娃们一块儿滚的铁环里。互市不是市,是根 —— 扎得越深,大魏的树就长得越稳。”

崔浩的目光突然灼灼发亮:“你可知南朝为何总拿‘胡化’攻讦咱们?”

“因他们怕。” 陈五脱口而出,“怕胡汉真成了一家,怕大魏的根比南朝的深。甜市的胡汉越亲,南朝的‘联胡制魏’就越空;甜市的日子越甜,南朝的‘华夏正统’就越虚 —— 崔公,您修的《魏书》要写‘正统’,甜市的互市就是最好的注脚。”

书斋外的竹影动了动,穿堂风卷着墨香扑来。崔浩望着陈五腰间的甜灯,突然伸手拍了拍他的肩:“某明日便上《请固互市疏》,说‘市道即人道,固市即固国’。” 他指了指《胡汉同市志》,“这册子留在某这儿,修《魏书?食货志》时要引。”

陈五起身告辞时,崔浩送他到廊下。东厢的小娃娃还在念《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那句,被念得格外响。陈五望着崔浩银须上的光,突然明白 —— 说服儒臣的话术,不是辩经,是让他们看见经里的活物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大隋武神宇文成都九州恃风雷三国:最强谋士大秦之纵横天下柒合我在洪武开商铺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俺老爹是程咬金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崇祯聊天群文化穿越之旅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月华长安三国秘事红楼生存录应如妖似魔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回到大汉打天下帝王之名【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无双大炎:我打造一个盛世炎朝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晋末多少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长歌当宋穿越大明,吊打诸国亮剑:我只打硬仗帝梦未央大明1840师姐别想跑,母后赐婚了!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重生之毒女世子妃木子的北宋生活大秦:开局捡个小媳妇儿北汉风云录唐朝那些事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生在乱世,活在深山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太孙收手吧,您登基一月灭了九国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大秦:开局一只马蜂王小明加油,下一个世界等着你!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要供读书郎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大宋:三元及第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乾元盛世系统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山河鉴:隋鼎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