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闹剧结束,洛阳朝廷和北迁的建康朝廷开始了融合。
王凝之初步定下三省的框架:
以王献之为中书令,领中书省,崔宏、张衮为中书侍郎,负责掌管机要、发布政令;
以皇甫真、谢石为侍中,领门下省,陆纳、王珣为黄门侍郎,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以郗超为尚书令,领尚书省,崔逞、刘穆之为尚书仆射,负责执行诏令。
其余的重要官职,还有王雅掌管廷尉,吴隐之领御史台,陈特领绣衣使者,范宁领太学兼国子博士,车胤为吏部尚书……
郗超看到这份名单,半天没有说话。
王凝之直接问道:“你觉得最大的争议在哪?”
他知道这份名单里有些出乎意料的名字,所以先和郗超通个气。
郗超苦笑着摇摇头,“我都不知道从何说起。”
南北之争,高门寒门之争,让一飞冲天的张衮都显得不那么刺眼了。
毕竟崔宏和刘穆之也算是骤然拔上高位的。
不过郗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并不是这些,“没有相国、没有大司马、大将军都可以理解,怎么三公一个都没有?”
这确实是王凝之疏忽了,因为这个时代的三公,即太尉、司空、司徒,还不是名誉头衔,而是实打实的开府重臣。
他拍了拍额头,“舅父算一个,谢安石算一个,还差一个。”
郗愔和谢安的身份地位摆在那,位列三公没什么争议。
郗超问道:“可他们都已致仕,陛下这是不打算让三公参与朝政了?”
王凝之点点头,“三省的人就足够了,掌权的人再多,机构就会累赘,权力划分也会变得模糊。”
三公或者相国、大司马、大将军之类的官职,与三省会有权力冲突,毕竟这几个官职都凌驾于三省的长官之上。
郗超勉强接受这个说法,“如果只是以示天恩,那就不用强行凑数了,有两个也行。”
王凝之笑道:“我正是这个意思,朝廷中枢,以三省为主,三公、三师之类的,以后只做加赠,不设实权。”
郗超放过此事,又问:“上次陛下与我说起关东和江东的人员分配,可这份名单里,更惹眼的是那些稍显陌生的名字。”
“既然是为了平衡,那寒门自然应该有一席之地,”王凝之解释道:“张衮和刘穆之的能力,你是见过的,二人也都在地方上历练过,绝对可以胜任。”
郗超叹了口气,不知道说什么好。
原以为只是两个地方朝廷的整合,结果又多出来几匹黑马,使得情况愈发复杂了。
王凝之见他不说话,接着道:“我知道这份名单公布出去,朝野上下动静会很大,但延续旧制,从来不是我的想法。”
郗超又仔细看了一遍名单,问道:“除了这二人,陛下还将绣衣使者陈特列上,这是要成为一个常设官职吗?”
“不错,”王凝之点头道:“天子居于深宫,需要耳目了解外界的情况,以后御史在明,绣衣使者在暗,成为常例。”
这次的王穆之事,陈特麾下的暗探便大放异彩,令官场众人瞠目结舌。
信息太多,郗超感觉头都大了,“陛下如此大刀阔斧,会不会急了些?”
王凝之却道:“这些制度并不是我首创,我就是整合了一下,算不上什么,只是因为前朝太乱,你才会觉得我动作大。”
郗超思考了好一阵,又道:“门下省的人员组成会不会有些弱了?”
他这话完全出于公心,毕竟三省的地位高下,主要取决于天子更看重谁。
尚书省下辖六部,看似权力最大,但政令出自中书省,尚书省只是执行者。
门下省负责审核,理论上可以驳回天子诏令,但这个权力可大可小,主要看天子愿不愿意接受。
王凝之解释道:“皇甫真、谢石和陆纳三个老臣都只是过渡,门下省主要是看王珣,他的身份是合适的。”
所谓合适,指的是那股反对王凝之的力量,就在王珣身后。
但王珣本人,是不愿意反抗王凝之的。
郗超懂了,说道:“那就等法护上去之后,先看看他怎么做。”
王凝之点点头,“其实明里知道有人反对,并不是一件坏事,怕的是不知道。”
两人商议了好一番,但除了三公的事,名单并没有做出什么调整。
王凝之先与郗超说明,是为了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这份名单,对于刚刚平息下来的洛阳城,无疑又是一道晴天霹雳。
郗超作为江东高门的重要一员,也得面对大家的问询和责难。
接下来的几日,宫中不断发布诏令,先是公布了三公的名单,拜郗愔为司空,谢安为司徒。
紧接着是明确了三省六部的组织结构,然后是对应的官员名单。
一场轩然大波就此席卷整个洛阳城。
而风暴的中心,王凝之正一脸淡定地看着王殊从前线送回的书信。
谢道韫坐在他边上,问道:“外面沸沸扬扬的,你就一点也不担心?”
王凝之反问道:“担心什么?”
“担心他们撂挑子不干,”谢道韫说道:“别说我叔父那些人,就算同为北人,清河崔氏的那两位,恐怕也不愿意和来历不明的张衮平起平坐吧?”
王凝之笑道:“谁不想干,大可以离开,多年以前我就说唯才是举,你让我别说,现在我还是这句话,唯才是举。”
谢道韫想起那会的情形,忍不住笑了,“还真让你得意了一回,现在确实可以说了。”
“其实没那么复杂,”王凝之为妻子解释道:“高门世家在地方上的势力,我很难一下子连根拔起,但在朝廷里,尤其是中枢位置上,我还是说了算的,也就是让寒门掌机要。”
谢道韫重复了一遍他这个话,叹道:“原来你早就想清楚了,所以不管世家再怎么向你低头,你也不会重用他们。”
“你这话不对,”王凝之否认道:“嘉宾和阿羯我不就都重用了,关键不是出身,而是是否和我志同道合。”
谢道韫一想也是,说道:“其实你就是要提拔一群新人,冲击、甚至取代世家的位置,但又不想让他们成为新的世家。”
王凝之笑道:“但世家不会消失,你也可以认为我是在培养更多的世家。”
既然阶层不会消失,那就将其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