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秦军的攻城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
城外的空地上满是坑洼,那是抛石机的石弹留下的,攻城器械的残骸随处可见,城墙上布满刀劈火烧的痕迹,紧挨着墙角的一圈土地,颜色明显更深些,那是已经干涸的血迹。
邓羌和吕光轮番上阵,但闻喜城依旧岿然不动。
绛县的刘牢之和安邑的谢玄都没有动,但秦军仍不得不分出一些兵力,在这两个方向布防。
荆州军开始进攻蒲阪后,蒲津渡彻底不能用了,秦军的补给,全靠距离更远的龙门渡来运送。
连日的攻城失利,邓羌和吕光都有些焦躁,因为事情和他们设想的完全不一样。
闻喜城拿不下,晋军没来救援,燕军毫无动静。
他们预设的目标,连一个都没有实现。
邓羌不耐烦道:“这要打到什么时候,我看城中守军仍有余力,咱们的消耗可比他们大多了。”
“现在放弃,岂不是徒惹人笑?”吕光也不爽,但还是按捺住性子说道:“攻城至今,尚不足一月,不用着急。”
两人不管是灭代,还是灭凉,对方都是出兵和他们决战,像晋国这样,并不缺兵少将,却还窝在城中,拒不出战的,他们没有太好的办法。
正说着,探子入帐禀报,晋军再次增兵数万,前往蒲阪,看旗号是王凝之亲自领军。
邓羌这下找到理由,“晋人这是故意的,我们攻打闻喜,他们却增兵蒲阪,摆明不想和我们正面作战,我看不如回师,去和王凝之决一死战。”
“你都说了他们不会与我们决战,等我们过去,王凝之早跑了。”吕光说道:“他们有舟楫之便,我们却疲于奔命,这样可不行。”
邓羌不满道:“那依你之见,就看着他们增兵,然后拿下蒲阪吗?”
吕光犹豫了,两人手握十万大军,如果就这么窝囊地丢掉蒲阪,可不好向朝廷交代,毕竟他们还寸功未建。
“可我们若是分兵,先前的努力便付诸流水,被晋人在几座城池之间来回调动,不如去信阳平公,让他出兵救援蒲阪。”
邓羌决定再听他一回,说道:“那便这样,但如果他不同意出兵,我们就回师,晋军一直不决战,我们守住蒲阪比拿下闻喜更重要。”
吕光认同了他的观点,点头表示同意。
蒲阪城外的晋军营地,王凝之率军前来与桓罴会合。
荆州军对蒲坂城的进攻同样不顺利,占据重要位置的军事要塞,都不是易啃的骨头。
王凝之召集众人议事,为桓罴介绍了冀州的诸将。
大家稍作寒暄,便进入正题。
“此间如今有七万大军,攻城无须这么多兵力,我意分兵北上,进攻龙门渡,攻敌之必救。”
王凝之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其他几人新来,暂不发表意见,桓罴则道:“苻融正在对岸,如果进攻龙门,应该是他率军来救。”
“桓都护所言甚是,”王凝之说道:“但渡口毕竟不比城池,苻融来救,我们大可在龙门和他决战,到时候,你觉得前线的邓羌和吕光会作何选择?”
苻融可是秦主苻坚最信任的兄弟,真要被晋军困在龙门,手握重兵的邓、吕二将哪敢继续观望。
桓罴懂了王凝之的意思,当即道:“我攻城不利,愿率军前往龙门。”
王凝之客气道:“荆州军将士连日作战辛苦,我看还是由我率军前往龙门,桓都护带着麾下士卒休息几日,等我通知。”
如果成功引回秦军,荆州军肯定是要参与决战的。
桓罴不敢违背,当即答应下来。
王凝之率军在蒲阪城外休整了一日,便动身北上。
他耍了个花招,先领大军来到蒲阪城北安营,摆出要一起攻城的架势,然后摸黑拔营,连夜绕道北上。
河边的秦军探子未能及时侦查到晋军的行动,等他们反应过来,慕容德和慕容绍率领的大军已经近在眼前。
因为龙门渡的重要性,秦军在这里留有五千守军,两千在河边,三千在渡口以南二十里外的皮氏县(今山西河津市阳村乡太阳村)。
慕容德领军一万五千进攻渡口,慕容绍则带着剩下的一万五千人进攻皮氏县城。
王凝之留在慕容绍军中,居中调度。
无险可守的龙门渡口很快被慕容德攻破,两千守军除了少数渡河逃回河东外,大部分都被当场斩杀,面对从天而降的数倍敌军,他们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
慕容德听从王凝之的命令,命将士们焚毁了龙门渡的浮桥后,便率军返回了皮氏。
王凝之出营迎接了他,高声道:“首战告捷,辛苦慕容将军了。”
慕容德比王凝之小两岁,正值壮年,一番冲杀下来,因不得志积累的郁气都缓解了不少。
这些年他和慕容垂一样,受制于生存空间,有本事也得不到施展。
见王凝之在营门口等候,慕容德快速跳下马,拱手道:“微末之功,怎敢劳王公相迎。”
王凝之上前拉着他一起入营,笑道:“玄明这是在说我大材小用吗?不急,大战就在后头。”
慕容德连称不敢。
“不用这般拘谨,”王凝之说道:“如今大家都是自己人,随意些便好。”
两人回到大帐,诸将都已在内,纷纷起身。
王凝之在主位坐下,挥手让众人落座,说道:“如今渡口已被毁坏,苻融重新搭设浮桥,还需数日,我们正好先拿下皮氏城。”
慕容绍今日试探了一番,说道:“城中守军不是很多,明日起全力攻城,三日内必定拿下。”
王凝之点点头,“那就辛苦阿绍了,城中应当还有不少粮草辎重,如果能保全下来,那便更好了。”
慕容绍答应下来,“王公放心,只要城破,我会优先派人查收物资。”
王凝之转而看向众人,“从即日起,加强对龙门和闻喜方向的探查,随时掌握苻融和邓羌两支秦军的动向,命游骑定时回报,不得有误。”
众人站起身,拱手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