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室的中厅,一尊体型巨大的石犀静静矗立。它长3.4米,高2.09米,重达10吨,是用一整块陕西富平产的青石雕刻而成。这尊石犀原是唐高祖李渊献陵南门外的镇墓神兽,历经1300多年的风雨沧桑,如今成为了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一、从异域贡物到镇墓神兽

1. 林邑国的珍奇礼物

唐高祖李渊对犀牛有着特殊的喜爱。据《旧唐书·林邑国传》记载,贞观初年,林邑国(今越南中部)遣使进贡了数头经过驯养的犀牛。这些来自热带丛林的庞然大物,因其稀有性和独特的外形,立刻成为了唐王朝宫廷中的稀罕之物。李渊在位期间,对这些犀牛倍加珍视,甚至在临终前留下遗愿,希望将犀牛的形象雕刻成石像,守护自己的陵墓。

李渊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达对父亲的孝道,于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下令工匠,依照林邑国进贡的犀牛形象,雕刻了一对巨大的石犀,立在献陵南门外。这对石犀不仅是李渊个人喜好的体现,更是唐代对外交流的历史见证。石犀右前足底座上刻有的“高祖怀远之德”六个字,虽然历经千年岁月磨泐,如今仅能辨出“祖”“怀”“德”三字,但依然清晰地传达出唐王朝怀柔远人的政治理念。

2. 特殊的陵墓象征

在唐代帝王陵墓石刻中,献陵石犀的出现显得尤为特殊。唐代帝王陵墓石刻的题材通常包括华表、翼马、羊、鸵鸟、鞍马、虎、狮、文武侍臣等,但以犀牛为题材的却极为罕见。献陵石犀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李渊和李世民对犀牛的喜爱,另一方面可能是李世民希望借助这种稀有的大型动物来彰显李渊的威德。

从陵墓制度的角度来看,献陵石犀的设置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唐代帝王陵墓的设计遵循“陵墓若都邑”的丧葬观念,其设计明显模拟了唐都长安。献陵石犀作为陵墓神道上的重要石刻,不仅是对现实中犀牛的艺术再现,更是唐代帝王陵墓制度和文化理念的象征。

二、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1. 写实与装饰的完美结合

献陵石犀采用圆雕技法,以精湛而挥洒的细线刻画得细致入微,却给人如铠甲一般坚硬厚重的感觉。石犀的躯体壮硕,脚有三趾,作缓步走动的姿态,双目炯炯有神,四肢坚实有力,那全身叠覆的厚皮及颈部下垂的厚皮,仅靠几笔粗线条勾勒,就将之粗糙且多皱褶的特点刻画得生动传神,活灵活现。

石犀身上的纹饰同样值得关注。雕刻者将犀牛颈部下垂的层叠皮肤雕刻得简洁生动,凸显出立体感,而在表现犀牛身体上的鳞甲纹和圈纹时,则凿出类似花斑的纹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雕刻不能表现色彩的缺陷。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性,更重要的是艺术性地表现了犀牛全身层层叠叠有韧性的皮肤。

2. 独特的造型特征

献陵石犀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鼻上的隆起鼓包,而非醒目又尖利的犀角。国内有学者根据这一特征判断,唐献陵石犀可能为爪哇犀。爪哇犀是一种独角犀牛,其角短小而圆钝,与献陵石犀的造型特征相符。此外,石犀的脚有三趾,这也是爪哇犀的典型特征之一。

与其他唐代石刻相比,献陵石犀的造型更加注重写实。例如,昭陵六骏虽然也是唐代石刻艺术的杰作,但其造型更多地强调了战马的英姿飒爽和战斗气息,而献陵石犀则更加注重表现犀牛的自然形态和内在气质。献陵石犀的这种写实风格,反映了初唐时期雕刻艺术的特点,即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对自然形态的再现。

三、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1. 从献陵到碑林的迁徙

献陵石犀原本位于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南门外,与另一头石犀一起守护着李渊的陵墓。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对石犀在岁月的长河中经历了多次迁徙和磨难。1960年,其中一头石犀被移入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室,并陈列至今。另一头石犀则一直埋在献陵所在的咸阳三原永合村,直到2012年才重见天日。

据负责挖掘的考古队队长张博介绍,省考古队是在2012年5月中旬发掘出这头石犀牛的。由于长期埋在地下,这头石犀牛的四足都残缺不全了,但整体造型与碑林博物馆的那头石犀基本一致。这一发现不仅为研究唐代石刻艺术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也为了解唐代陵墓制度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

2. 科技考古的新发现

为了更好地了解献陵石犀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科技考古分析。通过ct扫描和石材成分分析,发现献陵石犀所用的石材来自陕西富平,这与唐代文献中关于富平青石的记载相符。此外,通过对石犀表面风化程度的分析,考古学家还推断出石犀在历史上曾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经历了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

科技考古还发现,献陵石犀的雕刻工艺非常精湛。雕刻者采用了多种雕刻技法,包括圆雕、浮雕、线刻等,将犀牛的形态和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雕刻者还在石犀的某些部位留下了工具痕迹,这些痕迹为研究唐代雕刻工具和雕刻工艺提供了重要线索。

四、历史文化价值的多元解读

1. 艺术价值

献陵石犀是唐代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其雕刻技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它不仅在造型上逼真生动,而且在细节处理上也非常细腻。例如,石犀的眼睛雕刻得炯炯有神,仿佛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石犀的皮肤纹理雕刻得清晰可见,仿佛能够触摸到犀牛的粗糙质感。

献陵石犀的艺术价值还体现在其独特的风格上。它既继承了北朝石刻艺术的质朴厚重,又融合了唐代石刻艺术的细腻生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不仅在唐代石刻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且对后世的石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历史价值

献陵石犀是唐代对外交流的历史见证。它的原型来自林邑国,这表明唐代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石犀底座上的铭文“高祖怀远之德”,则进一步印证了唐代怀柔远人的政治理念。

献陵石犀还为研究唐代陵墓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唐代帝王陵墓石刻的题材和组合方式通常具有一定的制度性,而献陵石犀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制度性,反映了唐代初期陵墓制度尚处于草创阶段的特点。

3. 文化价值

犀牛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在古代,犀牛被视为祥瑞之物,象征着吉祥、幸福和长寿。同时,犀牛也被视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因为它体型庞大、性格凶猛。

献陵石犀作为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唐代人民对犀牛的喜爱和崇拜,更体现了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它将来自异域的犀牛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化符号,成为了唐代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范。

献陵石犀,这尊凝固在石头里的盛唐气象,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它向我们展示了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唐帝国的辉煌与灿烂。当我们站在这尊石犀面前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目睹唐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智慧,领略唐代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大隋武神宇文成都九州恃风雷三国:最强谋士大秦之纵横天下柒合我在洪武开商铺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俺老爹是程咬金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崇祯聊天群文化穿越之旅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月华长安三国秘事红楼生存录应如妖似魔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回到大汉打天下帝王之名【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无双大炎:我打造一个盛世炎朝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晋末多少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长歌当宋穿越大明,吊打诸国亮剑:我只打硬仗帝梦未央大明1840师姐别想跑,母后赐婚了!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重生之毒女世子妃木子的北宋生活大秦:开局捡个小媳妇儿北汉风云录唐朝那些事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生在乱世,活在深山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太孙收手吧,您登基一月灭了九国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大秦:开局一只马蜂王小明加油,下一个世界等着你!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要供读书郎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大宋:三元及第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乾元盛世系统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山河鉴:隋鼎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开局救下必死之人,老朱你别追了重生1949海外争霸曝光朱棣吃猪食,朱元璋笑疯了再造山河三十年诗剑双绝,先揽芳心后揽江山大明博弈靖康逆转:易枫传梦主:从拾荒开始苏维埃之巅:保尔元帅的逆袭朕的大学时代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大明第一权术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朱棣的麒麟逆子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美利坚望族画启乾坤宫闱明君路外卖侠闯大周玷污公主被问罪?我掏出AK开局发老婆,我靠妻妾成银河主宰红楼:开局融合项羽模板红楼第一宗师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汉末立志传让你当山匪,你抢天下美人建神朝高铭远传奇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魂穿大唐我娶了异父异母的亲姐妹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反击皇宫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蟠龙谜局大明神医北洋钢铁军魂放羊娃捡到金凤钗天下大乱我无敌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红楼:从灭十国到一字并肩王三国渔皇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神女转世,平定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