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府书房里,炭火烧得很旺。
刘錡搓了搓手,先开了口,话是对着李孝忠说的,眼睛却扫过众人:“这两天,外头有什么新动静?营里还安稳吗?”
李孝忠挪了挪身子,身上的皮甲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大帅,营里表面还算平静。就是……就是最近劝进的风声越来越响,不少人心里活络了。”
常同慢悠悠地接过了话头,像是随口一提:“说起来,曲将军这几日倒是活跃,频频与旧部聚饮。听说,言语间对首倡义举之功,颇为在意。”
他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战功卓着,想搏个拥立头功,光耀门楣。”
李椿年闻言,嘴角往下微微一撇,没掩饰那份不以为然。
“首功?劝进是顺应天命民心,讲的是大势所趋,又不是江湖帮会抢码头,还分个先来后到?”
他语气冷淡,“他曲子玉手下是有些能打的兵,但劝进这等事,靠的是威望,是能让四方信服的力量,不是嗓门大、聚会多就管用的。”
这话说得有点重,书房里静了一下。
刘錡没说话,只是看着跳动的火苗。
范烨坐在稍远些的地方,半张脸隐在阴影里,此刻微微垂着眼,像是研究自己袍子上的纹路。
他心里清楚,李椿年这话,一半是说给曲端听,另一半,未尝不是说给他范烨听的。
就在不久前,范烨也确实动过心思,想借曲端在军中的影响力,抢下这“劝进首功”,为自己在新朝格局里占个更有利的位置。
他甚至私下试探过曲端两次,但很快他就发现,曲端此人,勇则勇矣,在更上层的人脉和真正的权谋圈子里,号召力其实有限。
他那些举动,在李椿年、常同这些真正的西军元老看来,恐怕更像是一场急躁的、不太高明的表演。
意识到这点后,范烨立刻收敛了心思,转而更坚定地靠向了李椿年这几人为代表的元老派。
此刻,他自然不会为曲端分辩半句。
刘錡终于抬起眼,目光平静,看不出喜怒:“子玉的性子,是急了些。他想争,就让他去争。只要不出格,不扰乱了大局,由他。”
他这话,等于默认了曲端可以活动,但也划下了红线。
“劝进是大事,要的是水到渠成,不是一两个人跳出来喊几声就能算数的。”
他转向李孝忠,语气认真了些:“子严,你多留心营里的情况。特别是那些中下层的将校,看看他们到底怎么想。封赏的章程要尽快定下来,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比空喊口号强。”
李孝忠点头:“明白。我已经派人去各营摸底了,回头把详情报给大帅。”
刘錡又看向常同和范烨:“常先生,范先生,劝进表文的措辞,你们要多费心。”
常同颔首:“大帅放心,老臣省得。这表文,代表的是民心军心,而非一二人之功,格局首先要大。”
范烨也立刻接口,语气恭谨:“是,大帅。学生与常公一定仔细斟酌,务求稳妥。”
他刻意强调了与常同的合作,表明自己的立场。
李孝忠这时开口,话题却转了方向。
“表文是面子,里子更要硬。登基前后的防务、京兆府的内外安稳,是头等大事。那些之前不太安分的,趁这个机会,该敲打的要敲打,该清理的要清理。免得他们以为改朝换代,就能浑水摸鱼。”
刘錡“嗯”了一声,算是同意。
“分寸你掌握。眼下还是以求稳为主,不要搞得人心惶惶。”
几人又商议了些具体事务,李椿年和李孝忠便先行告退,他们一个要去布置安保和潜在的清理行动,一个要去军营进一步稳定人心。
书房里又剩下刘錡、常同和范烨。
常同看着刘錡,语气带着关切:“大帅,曲端那边,不必过于挂心。他争这个首功,无非是想在新朝多得些重视。只要大帅登基后,在封赏上不亏待他,予其实权,他自然知道分寸。眼下,且让他去闹出点动静,反而显得劝进之势更盛。”
刘錡笑了笑,带着点无奈:“我晓得。只是看着他们这般计较,觉得有些……罢了,不想这个。”
他摆摆手,像是要挥开这点烦闷。
“开国诏书里,免赋、确田、开科取士这些事,要尽快拿出个细致的章程来。”
范烨上前一步,声音沉稳:“大帅,学生已草拟了初步方案。免赋一事,可分两步,诏书颁布时先免一半,待秋收后视情况再免另一半,如此府库压力稍缓。田产确认,关键在于迅速厘清地契,防止有人趁机侵占,需派得力干员赴各地督办。开科取士,可在明年秋闱进行,眼下即可放出风声,以安士子之心。”
刘錡仔细听着,不时点头:“嗯,你想得周到。就按这个思路,和常先生尽快完善。特别是派往各地督办田产的人选,要选老成持重、通晓民情的,别派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生嫩官员下去,反倒添乱。”
“是,学生明白。”范烨躬身应下。
常同补充道:“大帅,还有一事。新朝官制、礼仪,虽可从简,但基本框架需有。可参照前朝,略加损益,以求尽快运转起来。这些具体条文,老臣可牵头办理。”
“有劳常先生了。”刘錡对这位老臣很是尊重。
又商议了一阵,常同和范烨才告辞离开。
刘錡独自坐在书房里,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权力的滋味还没尝到,这各方势力的拉扯权衡,已经让人心力交瘁。
曲端的急于表现,李椿年的不动声色却处处彰显其不可或缺,常同的老谋深算,范烨的审时度势和迅速转向……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程谋划。
而他,必须站在更高处,平衡这一切,利用这一切,让西军这艘大船能开起来,并且能够开得更稳。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