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四月,曹操确立了在华北平原的权威。
同年夏,四月,盘踞在并州和冀州边境的黑山贼帅张燕率其众十万余人投降曹操。
曹操封其为安国亭侯。
按照曹操的计划,下一步应该是出兵北上,平定乌桓。
谁料幽州涿郡故安人赵犊和霍奴等人起兵造反,击杀幽州刺史和涿郡太守。
此时,三郡乌桓也领军入侵幽州,攻击驻扎在犷平的鲜于辅。
曹操和鲜于辅是老相识。
鲜于辅原为刘虞部下从事。
初平四年,公孙瓒杀害刘虞,鲜于辅、鲜于银、齐周等人集结率领州中的军队,要一同为刘虞报仇,还推举燕国人阎柔为乌桓司马。
在阎柔的带领下,众人击败公孙瓒。
公孙瓒败亡后,鲜于辅为属下官民所推重,代行太守之事,他与田豫素来关系很好,任命田豫为太守府长史。
当时群雄并起,鲜于辅不知依从谁好。田豫对鲜于辅说:“最终能够安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应该赶紧投奔他,不要等着以后遭祸。”
鲜于辅听从了他的建议,率领部下归附朝廷,曹操任命鲜于辅为建忠将军,都督幽州六郡军务。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鲜于辅到前线拜见曹操,被拜为左度辽将军,封亭侯,遣他回去镇抚本州。
曹操大败袁绍后,高兴的对鲜于辅说这是天意,也是鲜于辅等人的功劳。
所以鲜于辅被乌桓大军围困,曹操不管是出于对熟人和部下的关心,还是处于幽州之地不可侵犯的原因,亦或是本就需要讨伐乌桓,以便消除后顾之忧,亲自率领大军北上。
此处有一个小误会,赵犊和霍奴等人击杀的幽州刺史究竟是何人。
先前焦触曾自领幽州刺史,但归降曹操之后不知道有没有改变位置。
《三国演义》中焦触后来跟随曹操南征,被韩当杀害。
但从历史记录上看,焦触就在此处出现过,后期曹操征战天下一直没有其记录。
直到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群臣劝魏王曹丕称帝,是为《魏公卿上尊号奏》,其中有“征虏将军都亭侯臣触”,不知是否是焦触。
建安十年八月,曹操亲征。
赵犊和霍奴等人面对曹操大军,自信地以为可以凭借地形熟悉守住地盘。
但曹操的实力压根不是他们之间小打小闹的水平,也不是乌桓大军散乱的档次。
大军开拔不过两个月,曹操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破赵犊和霍奴的大军,并将二人斩首。
随后,曹操继续转向东进,渡过潞水救犷平的鲜于辅。
乌桓得知曹操大军势如破竹,并没有放在心上,直接正面硬刚。
结果被曹操大军碾压,犷平之围轻松破解。
乌桓大军不得不后撤出塞。
说到阎柔,此人与曹操关系十分亲密,可谓情同父子。
早在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时期,阎柔便派遣使者来向曹操投诚,曹操封其为护乌桓校尉。
建安十年,曹操攻破南皮,阎柔率领部曲、带着鲜卑所献的名马以奉曹军,大大增加了曹操骑兵的实力。
后来,阎柔跟随曹操讨伐三郡乌桓,因功被封关内侯。
曹操很喜欢阎柔,每每对他说:“我视你如子,也想让你视我如父。”
阎柔也因此选择依托于曹丕,二人也和兄弟一样。
他担任护乌桓校尉时,仍持汉朝符节,治广甯,如同过去一样。
在建安年间,鲜卑大人步度根、轲比能、素利、弥加、厥机等都是通过阎柔向朝廷上贡。
同年十月,曹操在讨伐乌桓之际,位于并州的高干起兵发难。
高干此人才志弘邈,文武秀出,深受袁绍喜欢。
他素来有名望,在并州之时招了很多四方游士。
但仲长统曾经对高干说过: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
也就是说高干虽然有雄心壮志,却无真才实学,喜欢结交人才,却又不懂得如何挑选用人。
仲长统一语道破了真谛,只可惜高干并没有听进去。
按照高干设想,曹操既然大军北上,后方自然会空虚。
若是趁此机会发难,先守住并州之地,然后兵出太行袭击邺城,便可轻松拿下曹操腹地,成为像曾经的袁绍那样的一方诸侯,潇洒地过上土皇帝的生活。
于是,他起兵后直接擒拿了上党太守,同时举兵守住壶口关。
东汉末年的上党郡有三关,上党关、壶口关和石陉关。
其中壶口关是并州通往冀州的太行八陉中滏口陉和白陉连接点,掌控着两陉的关键。
换言之,只要壶口关在手,高干可以随时出兵袭击邺城,或者守住上党郡。
但以目前高干手中的人马,只能守住滏口陉和白陉的其中一条,若是曹操两边攻来,便无法抵抗。
于是,高干将目光投到了白陉东出口方向的河内郡,以及并州腹地,连接三辅地区的关键两郡河东郡和弘农郡。
只要三郡都与他一道联手,便可稳坐钓鱼台,轻松把并州重新回归到自己手中。
第一步,高干暗中与河内贼寇张晟联络。
张晟手中有一万多人马,正好无所事事,当即答应高干,霸占了崤山和渑水一带。
第二步,联络河东人卫固,想要说服卫固与其一道反叛。
身为郡掾的卫固找到了好友中郎将范先讨论此事。
二人一致认为,在没有说服王邑之前,他们不能与高干一起起兵。
于是,二人既没有拒绝高干,也没有答应高干,只是说看看形势。
高干无奈。
第三步,高干派人出访弘农人张琰。
张琰本只是弘农郡中寻常官吏,并不出名。
若是安安稳稳,或许他的一生就如同寻常百姓家一样,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痕迹。
也或许张琰不甘于 ,他答应了高干的联系,以一名反叛者的身份,捉拿了弘农太守,准备与高干一起干一件大事。
三步棋走完,高干已经拥有了山川险峻,又拥有了援军,可以说是处于不败之地,完全有资本与曹操一较高低。
紧接着,十一月,高干就趁势干了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