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科院的白色实验楼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重,方稷站在种质资源库前,透过厚厚的玻璃窗凝视着里面整齐排列的种子样本。新疆农科院的负责人张斌张院长,正热情地向团队介绍着他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这是我们收集的124份地方小麦种质,\"张院长指着墙上的图谱说,\"每一份都经过严格的性状鉴定和基因测序。\"
方稷的目光扫过那些标注着\"耐盐碱-塔城3号抗旱-和田5代\"的标签,这些种质资源与他们在戈壁发现的野生小麦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张院长,这些种质的耐旱性数据...\"方稷指着其中一组曲线图问道。
\"啊,这个和田系列很有意思,\"张院长推了推眼镜,\"它在水分利用率上比普通小麦高出47%,这与它的根系结构密切相关。\"
铁柱突然插话:\"就跟这次科考队在戈壁发现的野生小麦那个一样!...\"
冯知微迅速在笔记本里翻找自己的记录,与农科院的数据进行比对。实验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惊叹声。
\"看来我们找到了这些野生小麦的'亲戚'。\"方稷笑着说,但眼神却若有所思。他注意到这些农科院培育的品种虽然性能优异,但比起戈壁的野生种还是差了一个数量级。
接下来的日子里,团队在农科院提供的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
先进的基因测序仪昼夜不停地运转,墙上贴满了数据图表。
方稷发现,这些野生小麦的6b染色体上有一段特殊的基因序列,正是这段序列同时调控着抽穗时间和穗子数量。
\"这简直是大自然的奇迹,\"方稷在团队会议上展示着最新的分析结果,\"这段基因就像一把钥匙,同时打开了高产和抗逆两扇门。\"
林少校依然保持着军人的警觉,他注意到实验室外新增了安保人员,所有数据都被严格加密。王教授每天都要听取进展汇报,然后匆匆离开,去向不明的上级部门汇报。
一天深夜,方稷独自在实验室整理数据时,铁柱拿着资料走了进来。
\"教授,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铁柱拿着资料给方稷看说,\"农科院的数据库里,有十几份种质的来源地与我们发现野生小麦的位置非常接近。\"
方稷立即拿出地图进行比对,果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优异种质大多采集自戈壁边缘的绿洲地带,呈环状分布。
\"就像有人...或者说大自然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育种实验。\"方稷喃喃自语。
就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打破了平静。某国际学术杂志上突然出现了一篇匿名文章,详细描述了新疆发现超级小麦的消息,甚至附上了部分数据截图。
\"这不可能!\"王教授在紧急会议上拍案而起,\"所有数据都严格保密,怎么会泄露?\"
林少校的脸色阴沉得可怕:\"目前没有头绪,很可能是专业的情报人员所为。\"
更糟的是,国际媒体开始大肆报道这一\"可能改变世界粮食格局的发现\"。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纷纷发来合作请求,一些跨国农业公司更是直接提出购买专利的意向。
方稷站在农科院的楼顶,望着远处连绵的天山。他知道,这场科学探索已经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更大的旋涡。但当他想起那些在戈壁狂风中顽强生长的麦穗,内心又充满了坚定。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轻声对自己说,\"一定要让这些麦种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研究团队在严密安保下加快了工作进度。
他们发现这些野生小麦的基因具有惊人的稳定性,经过三代培育后依然保持着优异的性状。农业部迅速组织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建立了第一个试验田,播种工作秘密进行着。
然而,国际上的关注度持续升温。某西方大国甚至以\"粮食安全是全球性问题\"为由,要求中国共享这一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团队内部也出现了分歧:王教授主张完全封闭研究,而方稷则认为应该在适当范围内开展国际合作。
一天清晨,方稷被紧急叫到会议室。王教授面色凝重地播放了一段录像:在某个中东国家的沙漠中,赫然出现了一片试验田。
\"这不可能...除非...\"
\"除非有人早就发现了这种小麦,或者...\"林少校冷冷地接话,\"有人窃取了我们的样本。\"
方稷突然想起那天在戈壁遭遇的\"盗猎者\",以及实验室里那些来源可疑的种质资源。一切的线索似乎都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这场科学竞赛的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博弈。
当天下午,方稷被单独叫到了张院长的办公室。让他意外的是,房间里除了张院长和王教授,还有两位陌生的军人。
\"方教授,\"其中一位军人开门见山,\"鉴于目前形势,上级决定将研究提升为国家级重点项目。您将被调往兰州的一个特殊研究所继续工作。\"
方稷沉默了片刻,然后坚定地摇了摇头:\"对不起,我不能离开新疆。这些小麦是在这里发现的,它们与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联系。任何研究都必须在这里进行,否则很可能失去关键的环境因素。\"
房间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就在僵持之际,张院长突然开口:\"方教授说得有道理。事实上,我们农科院已经准备了更安全、更先进的研究设施。\"
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在新疆建立一个高度保密的研究基地,由军方和科学院共同管理。所有研究人员将接受严格的安全审查。
当天晚上,方稷独自走在农科院后面的试验田边。月光下,新播种的麦苗已经破土而出,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他蹲下身,轻轻触摸那些嫩绿的叶片,感受着指尖传来的生命力。
\"教授。\"铁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您觉得我们真的能保住这个发现吗?我是说...面对那么多强大的对手。\"
方稷没有立即回答。他抬头望向星空,又低头看看脚下的麦苗,最后轻声说:\"你知道吗?这些小麦在最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了不知多少年。生命总会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