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帐训练士兵的典韦忍耐了几天苦闷的日子,在接到大军开拔的命令后喜出望外。
兵马骚动阵阵激荡起漫天烟尘,士兵们毫不掩饰声势浩大的搬营移寨。
河对岸董越派遣的斥候,发现黄巾军轰轰烈烈的拔营出兵,几人相视一笑大惊失色的跑回营地禀告。
董牛越正在大营中与张济、辅商讨对付武临派出漫山遍野的斥候,他们派出数支信使依然接不到回信。
几日间与后军失去了联络,令陷入杳无音讯的先锋军在困境中焦虑不安。
匆忙闯入军中的斥候使愁绪笼罩的气氛变得更为凝滞,士卒迎面对上将军们凌厉的目光。
顿感大事不妙,立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战战兢兢的说道:
“启禀将军,前方探子来报,说对岸的黄巾军大规模移动,其军意图不明,似乎是打算渡过河水直奔我军而来。”
董越脸上极为难看,自从与大军断了联系后,他就意识到陷入了迷雾中,此时才明白是要抓紧时间歼灭这两千前锋军。
张济观察出董越惊慌失措没了主意的迷茫中,一声厉呵惊醒仿徨中的人,
“你速速前去探明敌军具体的动向。
董将军,大军距离河岸不足十里,一旦敌军过河必将咬住我军尾巴导致进退失据。
刺史只是命令兵马监视的任务,应该立即向后军靠拢,防止被分割包围。”
回过神的董越连忙表示赞同,两千兵马丢弃不必要的营帐物资,手持兵器身披铠甲跨上矫健的战马撤离此地。
密林中掩藏的暗探冷冷注视着西凉军离去,一只洁白的信鸽携带密信飞往县城。
几个时辰后,董越带着两千骑兵轰轰烈烈的直扑董卓的后军而来。
沿途飞鸟惊林而起,大地震荡尘土飞扬。
董卓正在与李儒商讨如何应对武临大批斥候封锁困境,就被震动云霄的马蹄声惊扰而出。
当看清楚是属于西凉军的军旗后,军中才放下了风声鹤唳的紧张气氛。
董越快马扬鞭奔驰主帐而来,在全军疑惑不解的目光中快速下马,来的董卓面前复命。
“禀告刺史,黄巾军突然架桥准备渡河,我担忧联系不上后军被分割击败,擅自做主领军前来汇合。”
两人无视前锋军私自违抗命令撤离,听说敌军出其不意的渡河。
似乎有与西凉军正面对抗的阵仗,脸色齐齐一愣都不敢置信,敌军虽多为何到如今才打算出兵。
“文忧,你可知黄巾军为何擅动兵马?”
董卓猜不透发生了何事,也明白此时一战必然是两败俱伤的境况。
“在下也猜不到敌军因何而动,但可以清楚的是,一定是城内发生了状况,令其必须采取行动阻止我军扰乱贼军实现目的。”
听闻军情突变的将领们聚集在军帐中等候消息,众人交头接耳谈论变数依然不解其意。
发现李儒也没了主意,他不愿意此时与敌军大战,提议道:
“我军可以退后三十里避开兵峰,先弄清楚对方的意图在徐徐图之。”
正在沉思的李儒察觉董卓询问的眼神,虽然心中暂时毫无头绪也提出对策,
“主公无需担忧,我料想对方只是震慑我军不可妄动,并非是要攻打我们,只需按兵不动观察情况即可。”
帐下的牛辅不合时宜的提出反对意见,
“我西凉骑兵纵横天下无往不利,后续惧怕散兵游勇的贼军。
依我看应该主动率军出击,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敌军拿下城池,唯唯诺诺瞻前顾后有损我军威名,岂能畏惧敌军而惶惶撤退。”
牛辅本就对失去领导先锋军的机会,与之前的战斗中毫无建设而不满,如今更是直言不讳的点名董越畏惧退兵的懦弱。
董越面红耳赤的怒目直视眼露嘲讽的牛辅,身为董卓族弟的人,怎么能忍受这外姓之人的侮辱,噌的一下站了起来破口大骂。
“本将军何时畏惧小小的黄巾军了,我军本就几千人,你是想让大军被分批剿灭吗?”
牛辅依旧不打算放过此次机会,也是针锋对麦芒的回怼道;
“我骁勇善战的西凉军只有战死没有逃跑的,即便面对数倍敌军,我依然有信心击败数倍于己的大军。只会选择战死沙场绝不会望风而逃做逃兵。”
牛辅越说越激动,连一同领军的胡轸、张济等人也不放过,眼见场中针锋相对将领不和。
董卓及时出言呵斥主军中激发的矛盾,
“敌军本就人多势众,连闻名天下的皇甫嵩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都接连败于兵微将寡的武临手中。
可见此人绝对不是碌碌无为之辈,不可轻敌导致损兵折将,在不清楚情况的局势下及时保住现存兵马才是上策。”
见主公一锤定音肯定了董越明智的对策,牛辅也不再打算咄咄逼人出言讥讽,双方偃旗息鼓暂时放下了成见。
“主公可收拢兵马,从军中挑出五百充入斥候营,散播出方圆十里内。
我观察敌军斥候人数虽多,但缺乏训练漏洞百出,应该能清除掩藏周围监视我军的暗探。”
李儒的建议获得了众人的认同,此时情况不明唯有以静制动才是上策。
他们对自身实力有绝对信心,一旦对方选择正面激战,让其尝尝什么是金戈铁马势不可挡。
董越、胡轸、张济为了一雪前耻,主动请缨领军加入斥候营扫清大军周边潜伏的斥候。
武临正组织人手调动部队,一条条消息从天而降纷沓而至。
当知道河对岸的西凉军不出意外的选择撤退,典韦等人占领了其丢弃的大营。
简修组织人手按计划调动渔船按时而动,计划正如期执行让他稍微松了口气。
其中一道消息令他皱起眉头,潜伏在西凉军周围的暗探遭遇惨厉的反扑,人手损失惨重正缓慢往外围撤退。
心中暗自叹息对方行动果断毫不拖泥带水,“命令董卓大军周围的斥候都撤出十里之外,只需了解大军动向即可,不要逼迫太甚损失人手。”
在董越亲自率领精良兵卒,步步逼退武临安排的斥候时,暗探接到撤离命令就不再与他们短兵相接,都悄然远离着是非之地,西凉军也停止了追击。
不过黄邵趁夜出城大肆搭建大军撤离的木桥,武临也与石东、徐晃带着六千大军渡过了滋水,前往指定地点接应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