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爬泰山。爬了一次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泰山。
这是我第三次登泰山。
第一次登泰山还是我上学时期,那时候是学校里组织学生登山,但是学校的经费又有限,为了逃票,我记得我们的带队老师找了一个当地的导游,带着我们从后山爬到正路上去,一直到中天门,然后再从中天门开始往上走。
从后山上山的路是很危险的,又是选择半夜开始爬山,视线又不好,导游呢,因为他经常走那条路,所以他走的比较快,我们这些第一次爬山的学生们差点跟不上他的速度。
我记得最最危险的是,有一个女同学一脚踩空,幸亏他后面的高年级同学一把抓住了她,否则那次就会酿成一次爬山事故,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后怕不已。
也不知道老师哪来的胆量,带着那么多的学生选择爬后山,到底是门票比较重要,还是学生的安全比较重要?
那次半夜开始登山,到什么时间登上南天门,登上玉皇顶,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只记得第二天从南天门往下开始走的时候,我的大脑已经不太清醒,已经困得分不清梦境与现实,就那样稀里糊涂的走下来了,想想其实那个时候也是蛮危险的。
第二次登泰山是在我参加工作以后的第几年我忘了,当时跟两位同事一起登山,我们选择的是傍晚开始从红门步行向山上走,边走边歇,一路看着风景,聊着天。
那个时候到底是年轻啊,即使从红门开始,一直到最后登顶,也没有感觉有多么的疲惫,晚上在山顶上租了一个黄大衣,我就那么裹着黄大衣躺在一块岩石上睡着了。
当时把我那两个同事都惊呆了,他们说你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怎么都可以睡着觉?可能是因为跟同事在一起比较放松,又很有安全感,所以无所顾忌,累了就睡。
那一次的登山,即使是全程从下走到上,又从上走到下,还观看了日出,第二天中午到了山脚下,然后坐车返回单位。
从开始出发到登山到回到单位,只不过是两天的时间,并没有感觉到多么的疲劳,想想那时的身体素质还真是不错的。
这是第三次登山,我只是想重温一下登山的感觉,如今再想现在的确是年龄大了,跟当年的那两次登山是没法进行比较的。
我们是坐车从山脚到达中天门,然后从中天门开始向上攀登。
今天可以说是天公不作美,因为没有阳光,我们即使爬到了山顶,一直被大雾笼罩着,除了能够看清脚下的台阶以外,向上看,向下看,我们的视野范围不超过10m,所以即使我们上了南天门,到了玉皇顶,也没有看到什么风景。
也可以说是天公作美,因为一直有雾气笼罩,没有阳光照射,像我这种不能涂防晒霜,就想着能打遮阳伞的人,一点也没有受到阳光的暴晒。
但是登了一次泰山啥风景也没有看到,只是经历了一个从中天门到南天门不停的攀爬台阶,总感觉还是有一些遗憾的。
这段时间因为泰安这边下雨,经常性的封山,所以有好多的游客都被困在了泰安市,想爬泰山却进不了山门。
今天是封山两天后的第一天开封,所以爬泰山的人特别多。我觉得整个爬山过程中,视野范围前后不超过10m,身体的周围一直被雾气笼罩,全身又湿又冷,然后一活动还出一身的汗,没法形容是什么样的身体状态了。
还有就是人特别的多,本想着越往上走人越少,没想到越往上走人越多,特别到了玉皇顶,连“五岳独尊”这几个字,我们想拍照都靠不了前面,只能远远的把手机抬高了一点,拍到两三个字就罢了。
即使只爬了这么短短的距离,我依然感到了膝盖发疼,不能再任性的从山顶走到中天门了。
导游应该也看到了我们这一伙人普遍年龄都在40岁以上,所以即使下午索道因为天气原因关闭了两个多小时,有人想从南天门走到中天门,但是导游一直没有松口,她一直坚持让我们等待,等待索道开放,让我们乘着缆车坐到中天门。
如今想来的确是身体素质大不如前了,虽然这几个月以来我仍旧坚持日行万步,我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比前两年要好很多了,但是来到泰山这块试金石一试,就发现其实身体素质还是退步的很厉害。
以前看过一个视频,说泰山不养废人,凡是身体素质不达标的人是爬不到泰山的山顶的,我想想今天我自己差点就成了一个废人
虽然下山以后我努力的放松着自己的腿部,唯恐明天会发生腿疼或者是膝盖疼的后遗症,但是现在趴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哎呀,岁月不饶人呀。
上线的时候还好,虽然是雾气笼罩,天气阴沉,但是还没有下雨,等我们在山顶吃过午餐之后,天空就淅淅沥沥的开始下起雨来。
山顶上的雨跟山脚下的雨是不一样的,山顶上的雨打在身上特别的潮湿,并且因为山顶的海拔比较高,冷风呼呼的吹到身上,全身就像掉在了冰窖里一样。
特别是等待索道开放的两个小时里,没有遮雨地方能站,没有地方能坐,就只能打着伞站在天街中的一片空地里,如果到店里面挡雨也行,就是每个店里都有很多的人,把店里面的空气变得污浊,声音也变得鼎沸,在里面待几分钟感觉气闷的很,还不如到天街的外面撑着伞。
虽然是炎炎的三伏天,但是依旧是旅游的旺季,特别是爬山的旺季。这两天泰安这边一直下雨,因为我们是突然收到通知,然后突然赶到这里来爬山的,所以这属于我们计划外的事情。
但是依然有很多的人应该是早早的列了计划,依然还是选择了这种天气来登山。
我们遇到了一伙四川的孩子们过来研学爬山。那些孩子们大部分都是小学生,他们的确很勇敢,我们从中天门遇到他们,然后一路基本上跟他们速度差不多,到了南天门,到了玉皇顶,再然后就是下山。
共100多个孩子,不知道他们带队的老师是如何管理的。看到了孩子们一开始的兴致勃勃,到后来一个个累的气喘吁吁,无精打采。
我们同行的这些伙伴们都说,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是不舍得让他们过来吃这份苦的。但是孩子们的兴致很高,他们没有人说苦,反而为感到能登到泰山山顶而骄傲。
这次的爬山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种体验,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种深刻的体验。可以说经历过这一次的登山,我会有很长时间不会再想着来爬这个泰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