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头上有两项一直未完成的工作,明明知道该去努力把它完成,却懒懒的不想动弹,只想着我先偷个懒先。
其实这两项工作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业务,就是因为是新的业务,找不到着力点,觉得它很困难,很复杂,不好处理,所以才会一直往下拖。
明明也知道这两项工作是必须要完成的,即使往下拖,最终仍旧需要解决,只不过这个解决的过程如何来完成,是摆在我面前最棘手的工作。
好在这项工作并不是由我一个人独立来完成,是有好几个单位的好几个人协作配合的来完成它,所以即使我想偷懒,有的时候也会被动着被别人推动着往前走。
只是这段时间因为家里的事情,还有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真的是有些事情不愿意去想,有些工作不愿意去推动,只想着我能偷个懒不,我能先往后放一放不?
最终该谁干的活儿还得谁干,该谁去考虑的事情还得谁去考虑,这件事情不是你偷个懒就能过去了,也不是你想躲就能躲得开的。
2
我记得以前也曾有过这方面的事情,那个时候咱是大头兵一个,偶尔的偷个懒,甚至经常的偷个懒,都只要把表面功夫做足了,甚至都不会有人发现你偷懒了。
现在想一想挺好笑的,这个“表面功夫”能够蒙蔽多少人呀?也有多少人是成就在了表面功夫上,有多少人是栽在了表面功夫上。
有人说咱的工作是一份好工作,也有人根本就瞧不上咱的工作,其实工作好或者是不好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
我觉得不能单纯的评价一份工作好还是不好,甚至一个人的情绪你也不能去评价是好心情还是坏心情?
就像是一个人的人品,在不同的人的眼里,你有不同的看法,要不然古人总说“千人千面”嘛。
这个千人千面,其实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对待不同的人,他会有不同的态度,甚至不同的心情也会导致他对一个人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评价一份工作的好坏,当你心情好,积极向上的时候,你就觉得工作多一点,更能够锻炼人,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个时候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才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工作。
当你情绪低落,身体不适的时候,可能稍微有一点工作你就会感到很烦躁,这个时候做最清闲的工作才是人们心目中最好的工作。
像我们这种工作性质听起来很闲,实际并不是那么的巴适,经常还会累到焦头烂额的程度,所以有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原因,偶尔的偷个懒也是能在被允许的范围之内。
这个偷懒时间可长可短,但是总得有一个限度,我认为的限度就是不耽误事,不误事,然后又能满足自己的个人愿望,这才是一个合适的程度。
这两天因为天气太热,单位里空调又很不给力,总觉得热,大脑像浆糊一样,别说去费力思考一番事情了,就是认真的好好的活着,都得付出全部的努力,所以我就更想把这两件事情往后推一推了。
但是并不是因为你的主观愿望想往后推一推这个事情就原地静止不动,有的时候你是被迫着让别人推动着你往前走。
就像今天早晨的开会,又没有提前打招呼,之前毫无预兆,又把我们召集在一起去讨论这个事情的进展,这一点我感觉挺烦躁的。
一方面因为我想偷懒的主观原因,根本就没有把这两件事情往前推,另一方面因为今天早晨家里有事情,我的确在这个开会的时间点还没有到达单位,所以让别人替我去开会。
别人替我去开会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通过电话联系,依然让我无法摆脱这两件事情,没有办法,回来之后还是要做牛做马一点一点的细抠文件协议,然后努力的去思考如何把这两件事情做的更完满一些。
3
认认真真的咬文嚼字,细抠条款,其实是可以学到不少知识的,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当你发现这件事情一开始去做的时候,它很难,你因为难会打怵,会觉得事情会停滞不前。
然而当你拿出认真的态度,认真的对待它,开始用理性的大脑一层一层剥开它的假面,发现事情的本质的时候,这个过程其实也是蛮有意思的。
抽丝剥茧的分析事情,从表面到本质,然后从这个事情迷乱成团到分析的有条有理,这个过程全部完成下来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而这份成就感就是推动着这份工作向前进的动力,这可能也就是马斯洛原理所说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吧。
偷懒,偷懒,哎呀,还是想偷懒,这样的天气还是觉得舒舒服服的找个地方待着,看看书,喝喝水,做一些例行做过的工作,那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