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两千八!”
何雨柱直接给出了价格。
三大爷喜出望外,连连道谢。
“一起看电视吧!”
何雨柱平静地回应。
三大爷看着他的侧脸,觉得与身边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第二天清晨,何雨柱尚未启程上班,张琴便已来电。
“何董,您的眼光真是独到!”
“出什么事了吗?”
“刘晓军刚给我来过电话,说计算所公司确实向他发出了邀请,对方还提到愿意给予我们六千元补贴。”
“张总,您也看到了吧,对方也有能人。
往后咱们的视野得更宽一些,别只盯着眼前的这点儿事。
如今市场刚打开,未来的发展速度会超出所有人预料。”
“看来没什么能超出您的预想啊!”
“哈哈,我一直关注国外经济走势,对市场经济的趋势较为了解,因此有所预见!”
“和您共事,我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那么,您觉得该怎样处理刘晓军那边的情况呢?”
“你先约他出来,我和你一起去见他。
记住,刘晓军是技术高手,不太擅长人际交往,所以交流时要直接,也要符合他的风格。
我们离不开他,甚至可以说他比我们两个都重要。”
“明白了。
我这就联系他,确认好时间后马上告诉您!”
“好的!”
既然要等待张琴的通知,何雨柱并不着急。
此时小叶子和小曦还在睡梦中,何雨柱提前准备了早餐。
早餐还未吃完,电话响起,是张琴打来的,已安排好会议,地点在公司会议室,时间为上午十点。
时间充裕,何雨柱前往赵新华宾馆,将阎解成的事情告知马华,让他自行处理。
既已交由马华负责,何雨柱无意干涉。
经过一段适应期,加上阿华的帮助,马华已逐渐进入状态,渐渐展现出一些领导风范。
离开新华宾馆后,何雨柱搭乘五路无轨电车,在中途换乘十一路,直至新通公司门口下车。
途中,何雨柱思考是否该购置一辆小轿车。
公司距离家太远,公交车又少,等一趟车可能耗时半小时,实在不便。
何雨柱到得较早,张琴和刘晓军尚未到达。
他便在几间办公室和实验室转了转,跟员工们打了招呼。
接近十点,张琴领着刘晓军进入会议室。
刘晓军身形清瘦,戴着眼镜,给人十足的知识分子形象。
性格稍显严肃,话不多。
但据何雨柱观察,他非常固执,不太好打交道。
不过何雨柱对他有所了解,倒也不担心无法说服他。
“刘工,这次请你来,主要想聊聊你未来的发展。”
“何董,我......”
何雨柱直接打断:“先听我说。”
“我知道计算所正在找你,条件也很优厚。
但你有没有想过,老牛的性格可不像我和张总这么好沟通。
在这里,你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刘工,国外有很多高科技公司,可国内没有一家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企业,哪怕是我们新通,我也从未认为它是高科技公司。
但我有个目标,要把新通打造成全国首家高科技企业,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人物,就是你。”
“刘工,你对外企了解多少?我专门研究过,你会发现大多数成功的高科技企业,创始团队通常由背景相似、能力和性格互补的领袖组成。
比如微软有盖茨、艾伦和鲍尔默,英特尔有格罗夫、摩尔和诺伊斯,他们涵盖了技术、市场和管理三种核心人才。
你作为顶尖的技术专家,我们非常看重你!”
何雨柱说完后停顿了一下,刘晓军一直安静听着,眼神从最初的平静逐渐变得明亮起来。
他是个纯粹的技术型人才,市场方面关注较少。
但他毕竟出自中科院,明白技术要服务于实际才能被认可。
特别是何雨柱提到的 ** 两家顶级科技公司,让他感到自豪。
他也意识到,眼前这位比自己年轻的何董绝非普通人,国内像他这样具备国际视野的人并不多。
即便是邀请他的老牛,也只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完全无法与何雨柱相比。
何雨柱的话让刘晓军深感触动。
何雨柱注意到刘晓军的态度转变,便进一步说道:“你的所有研发成果都将转化为实际产品。”
这句话足以令人振奋。
在技术主导的时代,许多人对市场化概念仍显模糊,许多优秀技术往往被忽视。
如今听到自己所有的技术都能投入市场、获得认可,这对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最理想的状态。
尽管如此,刘晓军依然保持冷静,在答应何雨柱前,他提出了三项条件:不参与行政事务、自主决定是否参加会议、拒绝所有采访。
他是一个专注于科研、对名利无欲无求的人,这种特质正符合何雨柱的期待。
于是双方迅速达成一致,新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员包括董事长何雨柱、总经理张琴,以及技术负责人刘晓军和市场总监林祖峰,形成了“四驾马车”
的格局。
两天后,新通召开全体会议。
虽然参会人数仅有二十五人,但会议特别邀请了老曾来宣布人事任命。
由于多数成员来自计算所,何雨柱对此有所担忧,但他决定将此事记在心里,寻找解决方案。
任命宣布完毕,老曾返回原单位。
随后,公司内部继续讨论,成员间互相熟悉。
通过短暂接触,大家对何雨柱表示认可,但技术团队坚持希望何雨柱不要干涉他们的研究方向。
何雨柱并未当场反对,但他内心坚定,相信时间会证明他的能力。
会议中,张琴透露已成功拿下计算所的计算机订单。
林祖峰兴奋地告诉大家,其实这次计算所购买的不是三百台,而是五百台计算机。
听到这个消息,连刘晓军在内的技术人员都激动不已。
在这个计算机稀缺的年代,他们这些被称为专家的人里,真正用过计算机的也没几个。
这次计算所采购了Ibm的五百台计算机,其中包括pc At三百台和pc xt两百台。
许多人可能会疑惑,计算所买计算机,为什么轮得到一家公司来验收?计算所可是顶级技术人员汇聚的地方啊!
但实际上就是这样,懂电脑的人很少,更别说开箱验机了。
要知道,当时的电脑使用的是doS 2.0系统,黑屏白字,必须输入一串串代码才能操作,和后世的windows系统完全不同。
新通公司虽然有刘晓军等少数人勉强能胜任,但也不能算真正的专家。
在一次会议上,何雨柱特意表扬了林祖峰,并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他。
在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何雨柱担心大家轻视林祖峰这样未来负责市场的人。
实际上,在争取到这批Ibm电脑验收订单的过程中,林祖峰起到了关键作用。
原本设备处的老王打算将这项任务交给与自己关系很好的计算所的老牛,但最终还是林祖峰出面,通过高层关系,以老曾的名义直接命令老王接手了这项工作。
林祖峰明白日后还需合作,便带着礼物亲自登门,给了老王十足的面子。
最终,老王主动将验收业务交给了新通公司。
五百台电脑早已抵达海关,因无人验收,一直滞留未动。
何雨柱当即决定,新通的所有高层和技术人员一起前往海关进行验收。
刘晓军起初并不愿让高层参与,认为这是技术部门的事。
但考虑到团队刚建立,关系尚好,他勉强接受了。
拿到电脑后,何雨柱看到这些老式设备,心中感慨万千。
尽管陈旧,却让他更清楚地预见了未来的方向。
灰白的机箱、主机和键盘,这两款被Ibm称为pc At的电脑,其实已属先进。
At意为Advanced technology(先进技术),并非虚言。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前,国内电脑大多没有硬盘,使用软盘等外部存储设备。
许多人甚至没见过软盘,那是约十厘米见方的塑料片,一张只能存几mb数据,放在现代根本无法使用。
一张数字照片就有四五mb,高分辨率的甚至达到十几mb。
取出电脑后,刘晓军与其他六名技术人员开始验收。
有些技术人员不了解流程,刘晓军便耐心指导。
验收进度缓慢,即便刘晓军效率较高,每台仍需近二十分钟。
何雨柱见速度太慢,坐到工位上亲自操作起来。
刘晓军见状立刻皱眉,快步上前劝阻:\"何董,电脑很贵重,请您不要插手了!\"
何雨柱了解他的性格,未生气,但也不会就此罢休,否则董事长威信尽失。\"刘总,我不是外行,若不信,咱们可以比赛,看看谁验收得快!\"
\"验收不仅在于速度,还要保证质量!\"刘晓军语气轻蔑,认为何雨柱的说法太过业余。
\"当然当然,这里有Ibm公司的专家,让他们做个见证吧!\"
刘晓军疑惑地看着何雨柱,他知道何雨柱并不傻,不可能真的无理取闹。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他的自尊心立刻被激发出来:\"好,那就比试比试。\"
何雨柱丝毫不担心,他前世是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最早使用的电脑是286和386型号,也就是doS 2.0和3.0系统。
这些在当时算是先进的设备。
众人见两人较上劲,也不急,笑着围了上来。
何雨柱转身用英语向Ibm的技术代表解释了一番。
公司内部私下了解过何雨柱的情况,听说他没上过学,还是个厨子,却没想到他英语说得如此地道,令人啧啧称奇。
刘晓军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了真正的高手。
何雨柱胸有成竹,前世他就接触过这些,还在第一次见到刘晓军时便复制了他的电脑技术。
可以说他对双方都了如指掌,胜券在握。
\"没想到何总的英语这么好,让我们都很惊讶。\"
\"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肯定比我强,在我身边没见过这么流利的口语。\"
\"我也没见过,虽然我不太懂,但觉得非常厉害。\"
张琴看到大家都赞赏何雨柱,很高兴,原本担心他无法融入团队,现在看来完全不用担心。
她笑着问:\"你们觉得谁会赢?\"
\"我觉得刘总更胜一筹,他天天和电脑打交道,操作很熟练。\"
\"不一定,何董既然敢挑战,肯定有把握,我觉得他会赢。\"
“这个确实不好判断,但我认为何董获胜的可能性较大。
看他操控鼠标的姿势,显然是经验丰富,完全不像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