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婚后因忙于迎娶熊珠珠,此事便搁置下来。
直到婚礼尘埃落定许久,他才有空反思,却发现拜访贾建设已无必要。
虽婚后熊珠珠从不料理家务,一切负担落在他身上,但多数时候是母亲贾张氏帮忙。
他本人也有参与,只是不多罢了。
珠珠离婚后分得一笔钱,她的姐夫确实将贾建云调至宣传科,工资也涨了两级,每月多出十几块。
对此,贾建云颇为满意,觉得与建设断了往来也无妨,毕竟生活无忧。
若真有难处,珠珠自会求助于姐夫。
然而,当贾建云以为不会再与建设有任何交集时,却得知新任食堂主任竟是建设。
他起初以为是同名,但经核实后确认无误。
遗憾之余,他也后悔没早些向建设解释,即便此刻去找,恐怕也难以挽回关系。
尽管如此,贾建云仍自我安慰:即便建设是食堂主任,也不过是运气使然。
他只愿安守本分,过好自己的日子。
可世事难料,现实再次给他一记重击——他意识到建设并非仅靠运气,而是有人支持,且支持者对其颇为重视。
加之珠珠曾提及建设前途无量,他越发懊悔当初未主动联系建设。
他不禁思索,若当初未执意迎娶眼前女子,如今有建设相助,或许生活会更顺遂。
想到这里,他以异样目光看向珠珠,陷入沉思。
建设随李民富来到首脑台后方。”董副厂长,让我为您引见,这是新任食堂主任贾建设,您还未见过吧?”李民富向排名第五的轧钢厂副厂长董伟国介绍身旁的建设。
董伟国虽位列副厂长倒数第二,但他主管工厂安全,这一职权在当时尤为重要。
他不仅负责生产安全,还统领保卫科及民兵等事务。
权利的大小,需仔细衡量才能体会其中分量。
董伟国对李民富颇为客气,虽身为杨政民的心腹副厂长,但他深知李民富的实力。
杨政民曾向他透露过李民富的真正能量。
尽管知晓杨政民近期在压制李民富,但董伟国明白,日后杨政民必定会让李民富负责一个重要部门,至少是轧钢厂的一个关键部分。
因此,对于李民富介绍的贾建设,他也产生了些许兴趣,但并未真正重视。
一个副厂长怎会轻易结交一名食堂主任?这显然不合常理。
“董厂长,您好,我是贾建设。
因刚接手食堂工作,一直未能登门拜访,还请您见谅。”贾建设表面上恭敬地说道。
作为穿越者,他自视甚高,这种谦卑不过是生活所需。
“小贾主任,你先将食堂管理好,这是好事。
吃饭可是头等大事。
我不会在意你没来拜访,多来几次便是。
哈哈!”董伟国开怀大笑,对贾建设的话颇为满意。
他认为李民富看重贾建设并非无因,仅凭这说话技巧就显非凡。
其余方面,他相信日后定能深入了解。
随后,贾建设与董伟国寒暄几句后,便跟随李民富认识了轧钢厂的部分中高层领导:保卫科、宣传科主任及一至五车间主任。
至于其他副厂长和主任,以及杨政民本人,贾建设未曾见到。
他猜测这些人可能聚在一起,但不知具体做什么。
不久后,杨政民带着剩余领导到场。
贾建设未上前问候,因大会即将开始。
大会正式开始。
李民富身为副厂长,理应坐在主席台上发言,而贾建设作为主任却无此待遇,只能站在台下人群前列。
这样的安排让贾建设内心忐忑,毕竟领导近在咫尺,一举一动都被关注。
身后还有万余人,稍有疏忽便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会议持续较长时间,主题仍是贾建设预料到的粮票问题。
尽管过程中偶有议论或 * 动,但整体秩序良好。
最终,在一阵掌声中,会议圆满结束。
贾建设骑车返回途中,提前与陈雪茹约定今晚留宿绸缎庄家中。
此时陈雪茹已下班回家,所以他径直前往住所。
片刻后,贾建设抵达家门口,停好车进屋。
客厅无人,他猜测两女要么在餐厅,要么在厨房忙碌。
果真,进入餐厅发现两人已备好饭菜等待。
桌上摆满四五道菜。
\"不错啊,这么丰盛!看来厨艺大有长进。
今晚谁掌勺的?\" 贾建设笑着落座。
\"我们一起做啦,你先尝尝看,再猜猜每道菜是谁做的。” 陈雪茹眉眼含笑。
秦淮茹也期待地看着贾建设:\"猜对了奖励鸡腿哦。”
说完,秦淮茹故作镇定,其实内心紧张得厉害。
\"这道清蒸桂花鱼,不用说,肯定是你做的。”
贾建设连尝都没尝,只是看着一盘鱼,便笑着对陈雪茹说道。
这条鱼是他今早特意从系统中兑换的。
昨晚陈雪茹一直在念叨想吃清蒸桂花鱼,所以他心里早就有数。
\"哼,这道菜不算数,你既然知道我想吃,肯定早就猜到了。” 陈雪茹微微侧头,带着几分傲娇的神态,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秦淮茹在一旁看得忍俊不禁:\"雪茹,你还跟建设撒娇呢!\"
\"秦姐,你怎么帮着他说话?\" 陈雪茹轻拍秦淮茹一下,嘟囔着嘴不满地说。
\"行了行了,让我先说完。” 贾建设接过话茬,毕竟时间不早,他也确实饿了。
\"那你猜猜看。”
\"好。”
随后,贾建设逐一猜对了桌上的每一道菜。
虽然他很少品尝秦淮茹的手艺,但陈雪茹做的菜,他几乎天天吃。
因此,一说出陈雪茹的名字,剩下的也就一目了然了。
三人共进晚餐,欢声笑语不断。
饭后,他们来到客厅看电视。
可惜节目多为新闻类,且播放时间有限。
其余时段,屏幕上尽是雪花闪烁的黑白画面。
聊了一阵,将近十点时,贾建设和陈雪茹回到了卧室。
\"粮票发行的事,你听说了吗?\" 贾建设问道。
\"嗯,上午街道送来了文件,说是十天后正式开始。” 陈雪茹刚洗完澡,正用雪花膏擦拭身体。
\"嗯,我们家粮票肯定够用,定量也完全没问题。
不过我提醒你,要是绸缎庄的工作让你觉得不适,随时可以辞职,明白吗?\" 贾建设神情严肃地说。
“你觉得将来我们还有机会赎回绸缎庄吗?”关于这件事,贾建设早已说明白,但陈雪茹仍有些忐忑。”我什么时候骗过你?我说可以就一定可以。”“那好,等哪天我撑不住了,就把一切交给秦姐。
以后要是赎回了,再让 ** 心也不迟。”想到未来的日子,陈雪茹心中充满期待。”等到那时候,你可能连这些都不稀罕了。”贾建设意味深长地说道。
话题一转,“说起来,我总觉得你的肚子不太争气。
怎么回事?”陈雪茹抚摸着腹部,神情略显失落。”医院不是查过了吗?咱们都没问题,只是几率问题,别太急。”起初,贾建设确实担忧过自己作为穿越者能否拥有后代。
虽有顾虑,但并未严重到要检查的地步。
然而,因陈雪茹对怀孕之事念念不忘,他只好陪着她去协和医院做了检查。
检查时,他也有些紧张,尽管年纪尚轻,他对是否生育并不十分在意。
但他明白,终有一天他会渴望成为父亲。
这是血脉传承的本能。
不过,他的担忧很快就消散了。
检查结果显示两人健康,只是缘分未到。
从那以后,贾建设便不再忧虑此事,毕竟他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正思索间,听见陈雪茹问:“那咱们早点休息吧,不然时间不够。”贾建设勉强挤出一丝笑意,其实他今天很疲惫,但还是强打精神回答:“好,那就睡吧。”
四年后
1960年夏
四年时光飞逝。
贾建设用现代话说,从十八岁的少年成长为二十二岁的青年,岁月在他脸上的痕迹并不明显。
四年前的那个夏天,何雨柱如愿迎娶马敏。
次年春节前,两人迎来了他们的女儿,取名何诗雨。
贾建设帮何雨柱重新取名,因为他原先的名字实在欠妥——何花、何梅、何冬梅,都是一个套路。
何雨柱对自己的作品颇为得意,执意要把这些名字印在女儿的出生证明上,全然不顾妻子马敏的反对。
无奈之下,马敏只能向在一旁偷笑的贾建设投去求助的目光。
贾建设本不想插手,但看着马敏哀求的眼神,加之对那些名字的土气也略有不满,便建议改用“何诗雨”。
令人意外的是,何雨柱竟欣然接受,最终三人一致决定,女儿的名字定为“何诗雨”。
如今,何诗雨已17岁,正值青春年华,正在念高中。
原本她初中毕业后打算就业,但后来听从贾建设的建议,继续学业。
至于具体细节,目前暂且保密。
再来说说陈雪茹,这四年来她未能如愿怀孕,但得知马敏怀孕后,她变得有些焦虑。
经过贾建设一年的安慰和陪伴,她去医院检查了四次,均未发现问题,心态才逐渐平复。
而贾建设却因此压力倍增。
秦淮茹则顺利产下一女,取名秦当。
贾建设得知后十分震惊,以为孩子早已不在人世。
不过,当他算出秦淮茹怀孕时长后,虽感惊讶,但并未深究。
徐会真依旧如往常一样,偶尔会请贾建设辅导徐静理学习。
陈雪茹对此并无异议,毕竟她也喜爱徐静理可爱的模样。
最后,提及娄小娥。
在娄家全家动身前往 ** 前几日,她突然要求贾建设在她离开前为自己做顿饭。
贾建设稍作思考,考虑到可能再也见不到她,便答应下来。
随后,两人返回贾建设的住处。
她用餐完毕后,娄小娥主动提出了亲密请求,贾建设欣然接受。
确实,娄小娥表现得十分主动。
与剧情不同的是,他们并非仅此一次,而是持续了好几天,次数频繁。
贾建设不禁怀疑,自己是否会有个“贾晓”。
接着,在娄小娥一句“一定会等待贾建设”的话语后,第二天,娄家全家迁往香江。
自此,娄小娥定期向贾建设寄信,但自去年起,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通讯变得艰难,信件逐渐减少。
面对这种状况,贾建设也无计可施。
此时前往香江的手续极其繁琐,他完全无力通过正规渠道前去。
至于其他方式?
罢了。
说完个人情况,再说说事情。
四年来,贾建设依旧担任食堂主任,如今还兼任采购科长,掌握着关键的采购权力。
月薪涨至61块5,每月粮票配额38斤,其中包括22斤细粮和16斤粗粮,油票则为2斤。
其余细节无需赘述,贾建设生活无忧。
小酒馆自去年下半年起便停止供应酒水,食堂不久后也陆续停供多种餐品,目前仅提供盖饭。
徐会真日前与贾建设商议,考虑关闭小酒馆,因经营已显困难。
绸缎庄生意惨淡,店内不再出售丝绸,转而售卖普通布料,最贵的也只是棉布。
陈雪茹虽事先得知消息,却未因此不悦。
只是贾建设本就身体虚弱,如今更是疲惫不堪。
清晨7点,贾建设起身。
近几个月,他与陈雪茹均居住于绸缎庄的家中。
今日,因许久未为陈雪茹掌勺,加之昨晚她使出惯用的撒娇手段,促使贾建设决定今天亲自下厨做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