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陈登心思敏锐,瞬间一转,灵感如泉涌般袭来。对刘备说道:“主公啊,我有一计,可退曹公。您可知道当今这风云变幻的世上,曹操最怕的究竟是谁?不是旁人,正是那袁绍呐!您再瞧瞧袁绍如今的势力,稳稳当当、坚如磐石地占据着冀、青、幽、并,这四块幅员辽阔、广袤无垠的大地盘。他手下的兵马,足足百万呐!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简直是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头。而且他营帐之下,文臣武将汇聚一堂,人才济济,咱们得赶紧写封信,送到冀州袁绍那去,求他来帮咱们一把。只要有他出手相助,准能把曹操那老奸巨猾的贼子给收拾得服服帖帖,让他再也不敢肆意妄为。”
刘备一听,缓缓地说道:“我虽说和袁绍也算是有过几面之缘,彼此认识。可平日里,我也没对他有过啥特别的恩情啊。况且之前我还把他兄弟给收拾了,您说,就凭这事,他怎么会愿意出手帮我呢?这不是纯粹给自己找不痛快嘛,我看这事儿悬呐。”
陈登却不慌不忙,脸上露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仿佛早就料到刘备会这么说。他赶忙解释道:“主公,这您就有所不知了。咱这有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家,早在恒帝那时候就当过尚书,是康城高密那块的,姓郑名玄。您知道吗?这郑家和袁绍家那可是三代的交情了,关系铁得就像那熔铸在一起的钢铁,掰都掰不开。要是能求到郑玄写封信,以他俩家族这深厚得如同渊海的交情,袁绍肯定会看在郑玄的面子上,出手帮忙的。”
刘备一听,原本黯淡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觉得这事还真有门。当下也不迟疑,立马就和陈登一起,翻身上马,亲自快马加鞭,向着郑玄家疾驰而去。马蹄扬起一路尘土,到了郑玄家,二人那是客客气气,礼数周全得挑不出一丝毛病。
只见他们恭恭敬敬地走到郑玄面前,弯腰作揖,言辞恳切地求郑玄写封信。郑玄这人也是个豪爽仗义的爽快人,见刘备和陈登如此诚心诚意,一脸的诚恳,二话不说,拿起笔来,笔锋游走如龙,不一会儿就把信写好了。刘备满心欢喜地拿到信后,一刻都不敢耽搁,就像生怕这希望会随时溜走一样,赶紧派孙乾带着信,火急火燎地往袁绍那赶去。
孙乾一路上快马加鞭,马不停蹄,终于赶到了袁绍的地盘。见到袁绍后,袁绍就像连珠炮似的,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把徐州的事儿前前后后问了个遍,仿佛要把徐州发生的每一个细节都扒出来。孙乾也是不敢有丝毫隐瞒,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起因到经过,再到如今的困境,仔仔细细地说了个清楚,然后恭恭敬敬地把信呈上,袁绍伸手接过信,地拆开一看,上面写着:
“如今这大汉王朝,那可是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了。朝堂之上,奸臣当道,肆意妄为,嚣张得都快把天都捅破了。朝廷外面,没有能撑起大梁、保家卫国的得力将领,朝堂里面,也没有能出谋划策、力挽狂澜的栋梁大臣。尤其是那曹操,更是坏得流脓,心狠手辣,竟然把皇帝幽禁在许都,整个国家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摇摇欲坠的破船,眼看着就要分崩离析。老百姓也跟着遭老罪了,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苦不堪言呐。
您袁绍家世代都是朝廷大官儿,深受皇恩,那可是满门荣耀。天下人都把复兴汉室、拯救苍生的希望寄托在您身上,就好比大旱之年,人们眼巴巴地盼着云彩能下点雨,滋润那干涸的大地;又像被关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受尽折磨,盼着能重见天日一样。要是您能和刘备齐心协力,做出像伊尹、周公那样的丰功伟绩,扶持汉室,拯救天下苍生,那可是能名垂青史,世世代代都忘不了您呐!还请您多考虑考虑啊!”
袁绍看完信,先是鼻子里哼了一声,脸上露出一丝不悦,然后阴沉着脸,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怒说道:“刘备之前灭了我兄弟,这笔账我还正想找他算呢!他倒好,还敢来求我帮忙,真是好大的胆子。”
孙乾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赶忙上前一步,满脸堆笑,小心翼翼地解释道:“袁公啊,这可都是曹操那奸贼使的坏啊,他权势滔天,一手遮天,刘备也是没办法,只能暂时听他的,也是有苦难言呐,他心里对您可是一直敬重有加的。”袁绍听了,眉头紧锁,又琢磨了好一会儿,就像在心里权衡着各种利弊,缓缓说道:“我也听说刘备那可是当世的豪杰,有勇有谋。行吧,看在郑尚书的面子上,也看在他确实不易的份上,我就救他这一回。”
说完,袁绍大手一挥,气势磅礴,把手下的文武官员都召集了起来。只见他站在众人面前,大声说道:“咱们要起兵去许昌,咱这可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也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是要去保护皇帝,把皇帝从曹操的魔爪中解救出来,顺便把曹操那反贼给灭了,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这时候,有个人站了出来,伸出手劝说道:“主公且慢啊!”众人扭头一看,原来是田丰,字元浩,巨鹿人氏。他在袁绍手下那可是头号谋士,那见识,那眼光,那都是没得说的,在众人心中威望极高。
田丰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主公啊,如今连年打仗,战火纷飞,老百姓都累得不行了,家家户户都被战争折磨得苦不堪言,连饭都快吃不上了,仓库里也没啥粮食了,就像那见底的米缸。而且赋税徭役还重得很,老百姓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可是国家的大麻烦啊。
依我看,咱应该先派人去给皇帝报个捷,让老百姓能安心种地,好好休息休息,恢复恢复元气。要是这路被曹操给堵了,咱就再上个表,说曹操挡住了咱给皇帝报信的路。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曹操的恶行。
然后咱再把所有的兵都调到黎阳,悄悄地在河内扎营,多造点船,修修兵器,做好充足的准备。再派些精兵到边境守着,时不时去骚扰一下曹操他们,让他们没法好好过日子,打乱他们的部署。这样过上三年,咱们养精蓄锐,大事就有希望成了。”
还没等袁绍说话呢,又一个谋士站出来了。这人叫审配,字正南,魏郡人,长得那叫一个端庄,一脸忠烈的样子,让人一看就觉得可靠。审配双手一抱拳,身子微微前倾,说道:“主公,兵书上都说了,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包围,五倍就进攻,兵力相当就开打。就凭您袁绍的本事,加上咱河朔这边的强大兵力,去打曹操,那还不是跟玩似的,易如反掌。干嘛要拖拖拉拉等三年呢?现在不打,以后可就难办了,机会稍纵即逝啊!一旦错过这个时机,曹操说不定就会变得更加强大,到时候咱们可就更难对付他了。”
紧接着,广平的谋士沮授也站了出来,他微微躬身,姿态谦逊,缓缓说道:“要我说啊,拯救乱世、铲除暴徒的,那叫义兵。仗着人多势众、自高自大的,那叫骄兵。义兵所向无敌,骄兵可就先完蛋了。曹操把天子接到许都,咱现在要是举兵南下,从道义上来说就站不住脚。而且啊,取胜的关键可不在于人多势众。曹操法令严明,士兵训练有素,那可不是公孙瓒那种坐那干等着被收拾的人能比的。现在您要是放弃稳当的办法,去打一场没名没分的仗,我真为您担心呐!主公您可得三思啊。”
沮授话还没说完呢,郭图又站出来反驳,他情绪激动,声音也提高了几分:“沮授先生,您说得不对。以前周武王去打商纣王,有人还说这不义呢,但最后不也成功了嘛。再说了,咱这儿士兵精锐,将领也都勇猛无比,正是士气高昂的时候。要是不赶紧抓住机会成就大业,那可就错失良机了。
老天爷给的机会不抓住,反倒会招来灾祸,就像当年越国能称霸,吴国却灭亡,就是这个道理。监军(指沮授)的办法,就是太保守,不懂把握时机,随机应变。主公您就听郑尚书的,和刘备一起,打着正义的旗号,把曹操那贼给灭了,这上顺天意,下合民心,必定能大获全胜,您可得好好想想啊。”
田丰和沮授坚决不同意起兵,审配和郭图却一个劲儿地劝袁绍起兵。这四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就跟要打起来似的。每个人都涨红了脸,声音一个比一个高,都想让袁绍听自己的。
就在这时候,许攸和荀谌从外面进来了。袁绍一看,就像看到了救星似的,赶忙说道:“许攸、荀谌你们俩向来见识不凡,足智多谋,你们说说,这兵,咱到底起还是不起?”
欲知后事如何演义,且看下章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