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映照在荥阳郊外的荒原上,曹操狼狈地勒住缰绳,战马浑身浴血,大口喘着粗气。他的战袍早已被鲜血浸透,脸上也满是尘土,狼狈至极。身后,徐荣率领的西凉铁骑如潮水般涌来,喊杀声震天,马蹄声如雷,似要将这暮色中的天地都吞噬。
就在曹操万念俱灰之际,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自远方传来。夏侯惇、夏侯渊兄弟带着几十号骑兵风驰电掣般赶到,他们目光如炬,浑身散发着凛冽的杀意。“徐荣,你敢动我家主公试试!”夏侯惇声如洪钟,那声音仿佛能穿透云霄,震得人心头一颤。
徐荣冷笑一声,眼中满是不屑,挺枪催马,直取夏侯惇。两人瞬间战作一团,兵器相交,火星四溅。只见夏侯惇越战越勇,枪法如蛟龙出海,变幻莫测。几个回合下来,徐荣渐渐不敌,一个疏忽,被夏侯惇一枪刺落马下。徐荣的小兵们见状,顿时军心大乱,四下逃窜。
就在此时,曹仁、李典、乐进等人也带着各自的队伍匆匆赶来。见到曹操安然无恙,众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眼中既有劫后余生的欣喜,又有对主公的担忧,那复杂的神情,正如坐过山车一般。
此时,聚拢起来的人马不过五百来号。曹操深吸一口气,翻身上马,望着残阳,沉声道:“回河内,重整旗鼓!”而那头,董卓的军队则慢悠悠地朝着长安而去,仿佛胜券在握,不把曹操等人放在眼里。
与此同时,洛阳城内,各路诸侯纷纷分地驻扎。孙坚素来积极,一进城便率先带人扑灭了宫中的大火,随后在城里安营扎寨。夜晚,他的帐篷搭在建章殿的地基之上。孙坚心系百姓,命士兵们将宫殿里的破瓦烂砖一一清理干净。
看到董卓令人挖掘的帝王陵墓,他痛心疾首,吩咐士兵能盖的都盖上。还在太庙的地基上匆忙搭建了三间小殿,恭恭敬敬地将汉朝各位皇帝的牌位请了进去,举行了隆重的太牢祭祀仪式,这才让众人散去。
夜深了,明月高悬,繁星点点,微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孙坚却毫无睡意,他按剑坐在建章殿上,望着天空,心中满是愁绪。“唉,这皇帝之星黯淡无光,奸臣当道,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京城如今也成了一片废墟!”说着说着,这位铁血汉子不禁潸然泪下,那眼泪,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是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就在这时,一个小兵突然指着殿南方向,惊叫道:“将军,殿南边的井里冒出来五彩的光,老好看了!”孙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立刻命人点上火把,下井查看。
不多时,士兵们竟捞出一具妇人的尸体。令人称奇的是,这尸体虽已下葬许久,却保存完好,身上还穿着华丽的宫廷服饰。妇人脖子上挂着一个锦囊,双手紧紧抱着一个绣龙紫袱。孙坚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个朱红小匣子。撬开金锁,一方玉玺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玉玺四四方方,边长四寸,上面雕刻着五条栩栩如生的巨龙,相互缠绕,气势磅礴。只是玉玺一角缺失,用黄金镶补,上面刻着八个醒目的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大喜过望,急忙找来程普。程普看着玉玺,神情激动,娓娓道来:“将军,此乃传国玉玺!想当年,春秋时期,卞和于荆山脚下,见凤凰落于石上,认定此石不凡,便将其献给楚文王。文王令人剖开石头,果然得到宝玉。
可卞和最初献玉璞于楚厉王,楚厉王命玉石匠鉴定,那匠人竟说只是普通石头,楚厉王大怒,砍去卞和左脚。楚武王即位后,卞和再次献玉于楚武王,结果又因玉石匠误判,右脚也被砍去。直至楚文王登基,卞和抱玉璞在楚山下痛哭三日三夜,泪尽血出。楚文王听闻,被卞和的忠诚所感动,命人将璞玉剖开,果然得到了一块洁白无瑕、温润通透的美玉。楚文王命玉工将这块玉雕琢成璧,命名为“和氏璧。”(上述故事可度娘:汴和献宝。此处不做详表)
后来,秦始皇二十六年,将和氏璧雕琢成玉玺,李斯亲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称‘传国玺’。二十八年,秦始皇游洞庭湖,突遇风浪,将玉玺投入湖中,风浪方止。三十六年,秦始皇出巡,华阴有人持玺拦住随从,言‘还祖龙’后消失,玉玺复归秦朝。
秦亡,子婴献玺于汉高祖。王莽篡位时,元佑皇太后怒砸玉玺,致其缺角,后以金镶补。光武皇帝于宜阳得玺,传承至今。近来十常侍作乱,少帝被劫,玉玺失踪,如今天赐将军,此乃大吉之兆,将军日后必成大业!此地不宜久留,当速回江东!”
孙坚听后,心中狂喜:“我就知此宝与我有缘!明日我便装病,向众人告辞,回江东图谋大事!”二人商议已定,孙坚严令军中,谁敢泄露此事,立斩不赦。
然而,世事难料。孙坚军中竟有一个小兵,是袁绍的同乡。这小兵平日里郁郁不得志,一心想着出人头地。得知此事后,他心中盘算:这可是巴结袁绍的绝佳机会!于是,他趁着夜色,偷偷溜出营寨,快马加鞭,直奔袁绍营帐。袁绍听闻此事,眼中闪过贪婪的光芒,哈哈大笑,重重赏赐了小兵,并将其留在身边。
第二日,孙坚来到袁绍营帐,装作虚弱的样子,道:“袁盟主,我忽染重病,想回长沙养病,特来告辞。”袁绍冷笑一声,眼神犀利如刀:“我看你这病,是得了传国玉玺的心病吧!”孙坚脸色骤变:“本初,休得胡言!”袁绍厉声道:“我们举兵讨董,为的是汉室江山。玉玺乃汉室重宝,既已找到,就应交于我,待诛灭董卓,再还于朝廷。你却妄图私藏,莫不是想造反?”
孙坚大声辩解:“玉玺根本不在我这儿!”袁绍冷笑道:“那建章殿井中捞出之物是何?”孙坚急得面红耳赤:“我从未得到玉玺,你如此相逼,莫不是你想造反?”袁绍怒喝:“速速交出玉玺,免受皮肉之苦!”孙坚怒不可遏,指天发誓:“我若私藏玉玺,必死于刀箭之下!”
一旁诸侯见状,纷纷上前劝阻:“文台既已发下如此毒誓,想必确无此事。”袁绍却不依不饶,唤出报信小兵,问道:“当日打捞,可是他在场?”孙坚见状,怒火中烧,拔剑便要斩杀小兵。袁绍大喝:“你敢伤我之人,是欺我袁绍无人吗?”说罢,也拔出佩剑,直指孙坚。孙坚毫不畏惧,挥剑相迎。袁绍身后颜良、文丑见状,立即拔剑冲上前来。孙坚这边程普、黄盖、韩当也纷纷拔刀,护住主公,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其他诸侯大惊失色,急忙上前阻拦,苦劝道:“我等当初歃血为盟,共讨董卓,怎能自相残杀?”在众人的极力劝阻下,双方这才勉强罢手。孙坚怒哼一声,翻身上马,下令拔寨起程,毅然离开了洛阳。
一场因传国玉玺引发的纷争,就此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也为后续诸侯之间的争斗,拉开了新的序幕。
欲知后事如何演义,且看下章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