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当年,张英奉命领兵镇守牛渚这一要地,他在邸阁之中囤积了足足十万石粮食。那一堆堆粮食,远远望去,好似一座座小山般高耸,在这乱世之中,无疑是稀世珍宝,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死存亡。
恰在此时,孙策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将过来。张英得知消息,不敢有丝毫懈怠,赶忙整军出兵,两方人马就这样在牛渚滩上严阵对峙。只见孙策一马当先,威风凛凛地立于阵前,阳光洒在他身上,映照出他那英气逼人的面庞,宛如战神下凡。
张英见此,顿时怒从心头起,破口大骂道:“孙策,你这乳臭未干的小子,竟敢胆大包天,侵犯我领地!今日便是你的死期,我定叫你有来无回!”这骂声好似炸雷,在这空旷的滩头回荡。
一旁的黄盖听闻,气得七窍生烟,那火爆脾气瞬间就被点燃,二话不说,拍马挺枪,如离弦之箭般直冲向张英,口中怒吼道:“你这匹夫,休要张狂!”两人瞬间战作一团,你来我往,枪来枪往,招式凌厉,打得难解难分,看得人眼花缭乱。
可没打几个回合,局势突变,张英的军队后方突然大乱。只见有人慌慌张张地跑来报告:“将军,大事不妙啊!寨里不知何时有人放起火来,那火势凶猛,已经把营帐都烧着了!”一时间,浓烟滚滚,直冲天际,火光冲天而起,将半边天都染得通红。
张英扭头一看,心中暗叫不好,当下也顾不上与黄盖厮杀,急忙想要回军救援。可哪里还来得及呢?孙策瞅准这个绝佳时机,大手一挥,大声喊道:“兄弟们,冲啊!”带领着士兵如猛虎下山般掩杀过去,那喊杀声震得地动山摇,仿佛要将这天地都给震裂。张英的军队顿时阵脚大乱,抵挡不住,无奈之下,只得丢了牛渚,灰溜溜地往深山里逃窜而去。
那么,这寨后放火之人究竟是谁呢?原来是两员将领,他们带着三百多人前来投奔孙策。只见这两人来到孙策面前,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孙策好奇地打量着他们,其中一个长得面黑须黄,身材魁梧得如同座黑铁塔一般,此人乃是九江寿春人,名叫蒋钦,字公奕。另一个则是彪形大汉,眼睛明亮得好似两颗璀璨的星星,眉毛浓密得犹如刷子一般,他是九江下蔡人,叫周泰,字幼平。
这两人齐声说道:“如今世道混乱,盗贼横行,我俩无奈之下,只好在扬子江里干起了打劫的营生。但我们早有听闻您是江东赫赫有名的豪杰,又向来爱招贤纳士,求贤若渴,因此特来投奔您。希望能在您的麾下,为您效力,跟随您一起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孙策一听,心中大喜,暗自思忖:“真是天助我也,如今又得两员猛将,大业可期啊!”当下立刻任命他俩为军前校尉。
随后,孙策顺利地将牛渚、邸阁的粮食和武器尽收囊中,还收编了四千多兵卒,实力一下子得到了极大的扩充。有了如此底气,孙策便意气风发地领军往神亭进发。
另一边,张英战败后,灰溜溜地回去拜见刘繇。刘繇得知牛渚失守,气得脸色铁青,暴跳如雷,指着张英等人破口大骂:“你们这群废物!连个小小的牛渚都守不住,要你们还有何用?简直是饭桶!”说着,便怒不可遏地要下令将他们斩首。
关键时刻,管融和薛礼赶忙上前劝阻道:“将军息怒啊!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切不可自乱阵脚。咱们再从长计议,想办法对付孙策便是。”刘繇这才勉强压住心头怒火,随后,众人便在零陵城屯兵,准备抗拒孙策。刘繇自己则在神亭岭南扎下营寨,而孙策的大军则在岭北安营扎寨。
安顿好营地后,孙策向当地百姓打听:“这附近山上可有汉光武庙?”百姓们回答道:“有倒是有,只不过年久失修,庙宇都塌得差不多了,也没人前去祭祀,破败不堪呐。”孙策一听,不禁一拍大腿,兴奋地说道:“我昨晚做梦,梦到汉光武大帝邀请我前去相见,看来这是上天的指引啊,我定要前去拜拜,祈求大帝保佑。”
长史张昭一听,赶忙上前劝阻道:“使不得啊,使不得!那岭南可是刘繇的营地,万一有伏兵埋伏,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咱们的大业可就全完了呀!还望主公三思啊!”
孙策却满不在乎地一梗脖子,豪气冲天地说道:“有神人保佑我,我何惧之有?我意已决,你们不必再劝。” 说罢,他便全副武装,手持长枪,飞身上马,回头大声招呼众将,带着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一共十三骑,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寨,朝着山岭之上,前往庙里烧香。
一行人来到庙前,纷纷下马。孙策走进那破败的庙宇之中,但见里面蛛网尘封,神像也已斑驳不堪,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凄凉。他怀着虔诚之心,恭恭敬敬地走到汉光武大帝像前,双膝缓缓跪地,连着磕了几个响头,那额头与地面碰撞,发出砰砰的声响。
随后,他往前一跪,神情庄重肃穆,口中念念有词地祷告道:“若我孙策真能在江东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复兴老爹的基业,必定会重修庙宇,重塑金身,按时祭祀,绝不敢忘记大帝的庇佑之恩呐!”
祷告完毕,他起身走出庙宇,飞身上马,对众将说道:“我想去岭那边看看刘繇的营寨,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了敌军的情况,咱们才能更好地应对。” 众将一听,纷纷劝阻,可孙策主意已定,根本不听众人的劝告,一心只想前去查看。众人无奈,只好紧紧相随,一起上岭。
众人往南望去,只见一片村林,静谧得有些诡异,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仿佛暗藏着无尽的危机。就在这时,伏路的小士兵慌慌张张地跑去报告刘繇:“将军,大事不好啦!孙策不知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竟然只带着十几个人,直接过岭来看咱们的营寨啦!”
刘繇一听,眉头紧紧皱起,陷入沉思,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这肯定是孙策的诱敌之计,切莫轻举妄动,不可追击!他必定是想引我们上钩,然后设下重重埋伏,咱们可不能中了他的奸计。”
太史慈在一旁听了,心中实在忍不住。他本就性格刚烈,勇猛无比,一听刘繇这话,顿时暴跳如雷,大声说道:“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此时不抓他,更待何时?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说罢,不等刘繇阻拦,他便迅速披挂上马,绰起长枪,风风火火地出营,一边跑一边大声呼喊:“有胆子的跟我来,一起去抓孙策!”
可诸将都觉得刘繇说得有理,生怕中了埋伏,一个个都犹豫不决,谁都没有动。只有一个小将,被太史慈的勇猛所感染,热血沸腾,大声喊道:“太史慈真是猛人,我去帮他!” 说罢,拍马就追了上去。其他人看着他俩的背影,都在那儿哈哈大笑,觉得他俩太过冲动,这一去必定是凶多吉少。
再说孙策在岭上看了半天,程普催马上前,忧心忡忡地说道:“主公,差不多该回去了,此地不宜久留啊,万一有危险就麻烦了。咱们还是小心为妙。”
孙策点点头,正准备往回走呢,突然听到岭上有人大喊:“孙策,别跑!” 孙策回头一看,只见两匹马如离弦之箭般飞奔而下,速度之快,带起一阵狂风。孙策迅速反应过来,将十三骑一字排开,自己则横枪立马,稳稳地在岭下等着,那气势,丝毫不惧来人。
太史慈飞驰到近前,大声喝问:“哪个是孙策?快快报上名来!” 孙策毫不畏惧,反问:“你又是谁?报上名来,我不杀无名之辈!” 太史慈傲然回答:“我就是东莱太史慈,今日特地来取你孙策的项上人头!”
孙策一听,乐了,大声回应:“我就是孙策,你俩一起上,我都丝毫不惧。我要是怕你,就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太史慈也不甘示弱,大声吼道:“你就是把所有人都叫来,我太史慈也毫无惧色!”
说罢,纵马横枪,直取孙策。孙策大喝一声,挺枪相迎。两匹马交错在一起,两人你来我往,大战五十回合,竟然不分胜负。只见枪花闪烁,两人的招式如行云流水般,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暗自叫绝。
程普等人在一旁看得暗暗称奇,不禁感叹:“这太史慈,果然厉害啊!能和主公打得如此难解难分,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 太史慈见孙策枪法严密,一招一式毫无破绽,心中也暗自佩服,同时也寻思着:“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得想个计策,方能取胜。”
于是,他假装不敌,败下阵来,把孙策引入深山。孙策不知是计,见太史慈逃跑,哪肯放过这大好机会,紧追不舍。太史慈见孙策上钩,心中暗喜,没走原来的路回岭上,而是绕到山背后。
孙策追到,太史慈大喝:“你要是个大丈夫,就跟我拼个你死我活!别像个缩头乌龟一样!” 孙策也大声回应:“跑的不算好汉!有本事别跑,与我再战三百回合!”
两人又大战三十回合。太史慈心里琢磨:“这家伙带了十三个人,我就一个,就算活捉了他,也得被他们抢走。再引他一段路,让他们找不着北。” 于是又假装败走,还大喊:“别追我!有种的别追!” 孙策哪肯听,大喊:“你别跑!看你能跑到哪里去!” 一直追到一片平川之地。
太史慈兜转马头再战,又和孙策打了五十回合。两人越打越激烈,只见孙策一枪刺来,犹如蛟龙出海,势不可挡。太史慈眼疾身快,迅速闪过,顺势夹住枪;太史慈也回刺一枪,宛如毒蛇出洞,凌厉无比。孙策同样反应敏捷,闪过之后也夹住枪。两人较上劲了,用力一拖,双双滚下马来,那两匹马受了惊,嘶鸣着四处乱跑,不知道跑哪儿去了。两人干脆扔了枪,扭打在一起。
太史慈三十岁,正值壮年,力大无穷;孙策二十一岁,血气方刚,也毫不逊色。两人揪着对方的战袍,扯得稀碎。孙策手快,一把掣出太史慈背后的短戟,太史慈也不甘示弱,抢了孙策头上的头盔。孙策拿着戟刺太史慈,太史慈用头盔抵挡。
突然,后面喊声大作,原来是刘繇的接应军来了,大概有一千多人,如潮水般涌来。太史慈死死缠住孙策不放,两边的军马也围了上来。孙策正慌呢,程普带着十二骑赶到,他们如同一把利刃,冲入两边军中一阵冲杀。
那场面,犹如虎入羊群,勇猛无比。太史慈这才放开孙策,从自己军中牵来一匹马,拿了枪,上马又冲过来。孙策的马也被程普牵来了,孙策拿枪上马,跟对方混战起来。
这一千多敌军和孙策的十三骑杀得昏天黑地,尘土飞扬。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一路杀到神亭岭下。就在这时,喊声又起,原来是周瑜带着兵赶到了。那军旗猎猎作响,周瑜一马当先,威风凛凛。这太史慈还能脱身吗?
欲知后事如何演义,且看下章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