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那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北平太守公孙瓒威风凛凛地坐镇幽州之地。他官拜奋武将军,又被封为蓟侯,在这混乱不堪的世道里,也算是一方响当当的豪杰。
这一日,公孙瓒点齐了一万五千名精锐兵马,只见那队伍里兵强马壮,士气高昂。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征程,那场面,真个是尘土飞扬,气势非凡。大军一路前行,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德州平原县。
公孙瓒正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走在队伍前方,远远地就瞧见那葱郁的树丛里,一面鲜艳的黄旗随风猎猎招展,就好似一团燃烧的火焰。紧接着,几匹快马如疾风闪电一般,朝着他们这边风驰电掣般奔来。马蹄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形成了一道道烟尘。
公孙瓒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好奇,这是谁人在此处?当下催马向前,想要一探究竟。待走近一看,原来是刘玄德。刘玄德一眼瞧见公孙瓒,脸上顿时露出欣喜若狂的神情,急忙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
恭敬又激动地说道:“兄长,您可还记得?往昔若不是承蒙您的大力保举,我又怎能担任这平原县令一职。今日我不过是出城随意走走,散散心,未曾想竟能在此与兄长不期而遇,这当真是上天眷顾,让我如此幸运啊!兄长一路劳顿,还请移步进城,歇息片刻,让小弟略尽地主之谊。”
公孙瓒微笑着点头,目光越过刘玄德,落在其身后威风凛凛、气势不凡的关、张二人身上,不禁开口问道:“这两位是?”刘玄德连忙恭敬地回答:“这二位乃是我的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公孙瓒听闻,微微点头,脑海中似乎想起了什么,又追问道:“莫不是当初一起大破黄巾贼的那两位壮士?”刘玄德赶忙应道:“正是他们二位,当初破黄巾一役,全仰仗二位兄弟的英勇奋战,他们冲锋陷阵,杀敌无数,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孙瓒又好奇地问:“那他们如今担任何种官职?”刘玄德如实相告:“关羽现为马弓手,张飞则是步弓手。”
公孙瓒一听,忍不住满脸的惋惜之色,说道:“如此英雄豪杰,竟只担任这等小官职,实在是太可惜了,简直就是埋没人才啊!如今那董卓逆贼祸乱天下,搞得民不聊生,各路诸侯纷纷起兵讨伐。贤弟你倒不如舍弃这小小的县令之位,与我一同前去讨伐贼寇,匡扶汉室,不知意下如何?”刘玄德想都没想,毫不犹豫地答道:“兄长所言极是,我早就对董卓的恶行深恶痛绝,愿追随兄长,共讨董卓,为天下百姓出一口恶气。”
张飞在一旁听闻,忍不住嘟囔道:“哼,当初若不是阻拦我,让我一刀结果了那董卓,哪还会有今日这般麻烦事!”关羽也接口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还是赶紧收拾行装,随公孙瓒兄长一同出发吧。”
于是,刘玄德、关羽、张飞便带着寥寥数人,加入了公孙瓒的队伍,一同踏上了讨伐董卓的征程。
在这十八路诸侯之中,最先抵达集结地的,乃是长沙太守孙坚。这孙坚生得身长八尺,身姿挺拔,犹如一棵苍松,浑身散发着一种英武之气。他面容刚毅,双目炯炯有神,一看就是个武艺高强之人。此人威名远扬,横跨三江之地,所到之处,百姓无不敬畏,威服六郡的百姓。他乃是富春人士,表字文台。当时便有人写诗称赞他:“谁道江南少将才?明星夜夜照文台。欲诛董卓安天下,为首长沙太守来。”
孙坚率先到达后,没过多久,曹操也领兵赶到。各路诸侯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齐聚于此,各自安营扎寨。一时间,漫山遍野都是营帐,连绵不绝,竟绵延了二百多里,那场面,就如同一片巨大的营帐海洋,蔚为壮观。
曹操见此情景,心中暗自思量,如此庞大的队伍,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和谋划,就如同散沙一般,很难发挥出最大的威力。于是,他命人宰杀牛马,大摆筵席,邀请各路诸侯前来,共商进兵之策。
众人齐聚一堂,营帐里热闹非凡,气氛热烈得如同火上浇油。这时,太守王匡站起身来,双手抱拳,高声说道:“我等此番起兵,乃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匡扶汉室。但如今这么多人马,必须推举一位盟主,众人皆听从盟主号令,方可进兵。否则,各自为战,犹如一盘散沙,必难成功。”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然而,推选盟主之事,却一时陷入了僵局,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谦让,都不肯率先开口推举。
曹操见状,站起身来,环顾众人,目光坚定而沉稳,缓缓说道:“袁本初出身名门,四世三公,家中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又是汉朝名将的后裔。依我之见,他德高望重,最适合担任这盟主之位。”
众人听了曹操的话,纷纷附和,皆道:“非袁公不可!”袁绍一开始还假意推辞,脸上露出一副谦逊的模样,连连摆手说道:“我何德何能,怎敢担当此重任,诸位还是另选他人吧。”但在众人的再三恳请之下,他这才装作勉强答应。
于是,众人齐心协力,搭建了一座两层的高台,那高台搭建得十分牢固,气势恢宏。台上竖起五色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好似在向世人宣告着众人的决心。又摆上龙旗豹纛,显得格外威风凛凛。将印被郑重地请出,袁绍整理了一下衣冠,挂上佩剑,神色慷慨激昂地走上高台。
他先是焚香再拜,态度极为虔诚,而后大声宣读盟誓:“汉室如今气运衰微,皇纲失序。贼臣董卓趁机作乱,祸乱朝廷,欺凌天子,残害百姓,致使天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我等痛心疾首,担忧国家社稷就此覆灭。今日,我袁绍等人纠集义兵,共赴国难。凡是参与同盟之人,都应当齐心协力,尽忠职守,为匡扶汉室而努力。纵使粉身碎骨,也绝不能有二心。若有违背此盟誓者,定当遭受天谴,不得好死,断子绝孙。皇天后土,祖宗神灵,皆在上方见证!”
袁绍读完盟誓,众人皆被其慷慨激昂的言辞所感染,激动得热泪盈眶,涕泪横飞。就连那些小兵小卒,听了这盟誓,也都义愤填膺,握紧了拳头,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奔赴战场,将董卓碎尸万段,为天下百姓报仇雪恨。
歃血为盟完毕,众人将袁绍扶下高台,迎入营帐之中,请他坐下。众人相互行礼之后,按照各自的爵位和年龄,分两排依次坐下。曹操亲自为众人斟酒,几轮过后,他站起身来,神情严肃地说道:“今日我等既然已推举袁公为盟主,那就必须听从盟主的调遣,齐心协力,扶持天下,切不可计较个人的强弱得失。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打败董卓,恢复汉室的太平。”
袁绍也站起身来,扫视众人,目光坚定地说道:“我绝无压制诸位的心思,承蒙各位抬爱,推举我为盟主。日后,有功之人必定重赏,有罪之人必定严惩。国有国法,军有军纪,望大家务必遵守,切莫触犯。若有违反,绝不姑息。”众人齐声应道:“愿听盟主号令!”声音响彻营帐,气势磅礴。
袁绍接着又说道:“我弟弟袁术,心思缜密,可总督粮草,负责供应各个营地,务必确保大家粮草充足,不饿肚子。如今,谁愿意担任先锋,前往沂水关下,引董卓的人马出战,我等好与之决一死战?其余人等各自守住险要之地,随时准备接应。”
话音刚落,长沙太守孙坚霍然起身,犹如猛虎出山一般,高声说道:“我孙坚虽无惊天动地之能,但愿意担当先锋,为众人开路!”
袁绍一听,大喜过望,连忙说道:“文台勇烈过人,这先锋之位,非你莫属!”说罢,还亲自捧起酒杯,为孙坚祝贺。孙坚也不推辞,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而后立刻点齐自己的人马,大刀阔斧地朝着沂水关进发。那气势,仿佛要将一切阻挡在面前的敌人都踏平。
欲知后事如何演义,且看下章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