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政一片混乱,局势犹如一盘散沙。董卓这号人物,凭借着手中的兵权,可谓是权倾朝野,嚣张跋扈到了极点,仿佛整个天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一时间,宴会厅内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两人怒目而视,眼中杀意翻涌,一场恶斗似乎一触即发。
气氛紧张到极点的时候,只见蔡邕赶忙站了出来,他一边伸出双手阻拦,一边焦急地说道:“哎啊,董大人,您先消消气呀!这事还没到非得杀人的地步,现在可还没个定数呢。要是就这么随便把人杀了,万一引起什么大麻烦,那可就不好收拾了呀!”
袁绍也不是个软柿子,哪能就被董卓吓住。他二话不说,直接手提宝剑,对着在场的百官来了个长揖,这气势,倒是把不少人给镇住了。紧接着,袁绍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他把司隶校尉的符节,高高地悬挂在上东门后,转身就离开洛阳,上马朝着冀州方向狂奔而去,眨眼间就没了踪影。
董卓眼睁睁看着袁绍跑了,心里头虽然有些恼怒,但也不好发作。他转头看向太傅袁隗,皮笑肉不笑地说道:“你那侄子,可真是太不懂事儿了,要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我早就把他剁成肉酱了。话说回来,关于这废立皇帝的事儿,你老兄是怎么个看法呀?”
袁隗哪敢得罪董卓这尊大佛呀,心里头虽然一万个不愿意,但脸上还是赶紧陪着笑脸,小心翼翼地说道:“太尉您目光如炬,看得那叫一个透彻,您说的自然都是对的,这事儿您就看着办就行,我全听您的。”董卓一听这话,顿时更来劲了,他猛地站起身来,大声嚷嚷道:“哼!谁敢阻拦我这大计,休怪我军法伺候!”大臣们一听这话,吓得浑身一哆嗦,纷纷点头哈腰地表示:“听您的,听您的,您说咋滴就咋滴。”
等到这场充满火药味的宴会散了之后,董卓还是有些不放心袁绍。于是,他又把侍中周毖、校尉伍琼、议郎何颙叫到了跟前,皱着眉头问道:“你们说,袁绍这小子跑了,以后会不会给我整出啥幺蛾子来呀?”
周毖一听,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道:“您想啊,这废立皇帝可是天大的事儿,一般人哪能轻易理解其中的深意呢。袁绍那小子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主儿,刚才在宴会上被您的威风吓得屁滚尿流,这才慌慌张张地跑了,他哪有啥别的心思呀。要是您现在追得太紧,把他逼急了,那可就真要出大乱子了。
您再想想,袁家四代人都在朝廷里为官,门生故吏那是遍布天下呀。要是袁绍这小子振臂一呼,召集一群豪杰起来反抗,到时候那些英雄们都跟着他起哄,那整个山东地区可就不是您能掌控得了的地盘啦。依我看呐,您不如放他一马,给他个郡守当当,他肯定会欢天喜地,对您感激涕零,这样一来,也就没啥后患啦。”
蔡邕在旁边也赶忙附和道:“董主公,我刚才不让您杀袁绍,就是这个道理呀。袁绍这人,别看他平日里会瞎琢磨,可一到关键时刻就拉稀,根本不用怕他。给他个郡守,既能显示您的大度,还能收买收买人心呢。”董卓听了他们两人的话,觉得挺有道理,脸上的怒色渐渐消散,乐呵地说道:“你们说得还真有道理,就这么办!”当天,董卓就派人去给袁绍封了个勃海太守。
对于这事儿,史官实在忍不住吐槽:“袁绍这人呐,志向倒是比天高,可脑子却不咋好使,整天光知道谋划,一到做决定的时候就犯怂。你看他在朝堂上,连董卓一根汗毛都不敢动,就知道夹着尾巴逃跑,给个郡守就高兴得不行,简直太让人哭笑不得了。”
董卓权势滔天,那些大臣们见了他,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吓得浑身发抖,大气都不敢出。这九月初一这天,董卓又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派人把皇帝忽悠到嘉德殿,然后广发通知,召集文武百官前来开会,还特意放狠话:“谁要是敢不来,直接砍头!”
这狠话一出,当天大臣们都乖乖地来到嘉德殿,老老实实地站好排队。董卓手里拿着剑,大摇大摆地走到众人面前,嚣张地说道:“少帝这小子又笨又弱,一点皇帝该有的威风都没有,就他这样,根本不配掌管天下。我这儿呢,有一份郊天册文,给大伙念一念。”
说完,他使了个眼色,李儒便心领神会,开始大声念道:“孝灵皇帝走得太早,扔下了这一堆烂摊子。少帝继位之后,大家原本都盼着他能有点出息,带领咱们重振汉室。结果呢,一点规矩都不懂。守丧期间也不安分,还传出不少伤风败俗的丑闻,简直把皇帝的脸都丢光了,祖宗的脸面也被他丢得干干净净。还有那皇太后,也没起到个好榜样,把朝政搅和得乱七八糟。再说那永乐太后,突然就死了,这里面肯定有见不得人的猫腻。
这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纲常伦理都被他们搞得乱套了,这罪过可大了去了。再看看陈留王刘协,那可是品德高尚,一表人才,长得就有帝王之相。守丧的时候哭得那叫一个伤心,说话也是规规矩矩的,这名声,早就传遍天下了。所以应该让陈留王继承皇位,把少帝废为弘农王,皇太后也该退居幕后享享清福了。这叫顺应天命,安抚百姓。”
李儒念完之后,董卓对左右的侍从使了个眼色,恶狠狠地说道:“把少帝拉下来,把玉玺抢过来,让他面北跪着,给新皇帝称臣。”
少帝一听这话,哇地就哭了出来,那哭声听得人心里直发毛。大臣们看到这一幕,也都满脸悲伤,整个嘉德殿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快要窒息。
就在这时,台阶下有个大臣实在是忍不住了,只见他怒发冲冠,跳出来大骂道:“你个死董卓,竟敢干这种欺天的勾当,废掉贤明的皇帝,我今天跟你拼了!”说着,他挥起手中的象简就朝着董卓砸了过去。董卓气得脸都绿了,大喊道:“来人呐,把这小子给我拿下!”
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尚书丁管。丁管被武士架着,嘴里还不停地骂着,那脏话就跟连珠炮似的,一句接着一句。董卓恼羞成怒,直接下令:“拖出去砍了!”可怜丁管一直到死,脸上都写满了不服,那表情,仿佛在向董卓示威。
董卓顺利地把陈留王扶上了皇位,大臣们虽然心里头一百个不愿意,但也只能无奈地喊着万岁。完事之后,董卓把何太后、少帝和唐妃赶到了永安宫,只给他们留了两个宫女伺候,还规定每个月就给那么点口粮,其他人不准随便进去,谁要是敢违抗,那就灭三族。
可怜那少帝,四月才当上皇帝,这才九月,屁股还没坐热呢,就被董卓给废了。
董卓扶持的陈留王刘协,就是后来的汉献帝,当时才九岁,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推上了皇位。而董卓自己呢,摇身一变,当上了相国,这待遇简直逆天了,上朝的时候不用喊名字,走路也不用小步快跑,还能带着宝剑穿着鞋子上殿。
他还顺便给自己的一帮亲信封了官,黄琬当了太尉,杨彪成了司徒,荀爽做了司空,韩馥领了冀州牧,张邈做了陈留太守,张咨当了南阳太守。这一年是庚午年,董卓大手一挥,把年号改成了初平元年。
欲知后事如何演义,且看下章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