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仲园站起身,给自己倒了一杯水。
喝下几口之后,对爸妈说:“这种简单的治疗方法,您二老可以自己互相治疗。
据我自己的经验,磁疗不管身上哪里疼,都可以有很好的镇痛效果。
就是治本除根的话要很长时间。”
爸爸说:“我跟你妈都很烦去医院,楼上楼下的跑半天,病还没治好都快累死了。”
妈妈又说:“医院那么多病人,我们年纪大了抵抗力也很弱,如果再被传染上什么病,那麻烦可就大了。”
蔡仲园只好再给他们普及一下磁疗的知识。
他慢慢地给父母讲了起来:“从古籍记载到现代应用,磁疗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有两千多年了。
《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磁石具有“主治痹、风湿、肢节肿痛”的功效。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进一步详述其平肝潜阳、安神镇惊的药用价值。
传统中医还将磁石研磨成粉,或外敷或内服,用于治疗耳聋、眩晕等症,体现了以石入药的智慧。”
爸爸很惊讶地问:“磁石还能吃?”
蔡仲园点点头:“是啊,把磁石磨成细粉,可称作磁石散。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磁石的天然磁场可通过穴位作用于经络,调节阴阳平衡。
《格致镜源》中记载的“磁石枕”便是通过磁石的持续刺激,达到“安神益眠”的效果。”
妈妈说:“磁石枕有卖的吗?”
蔡仲园说:“就算没有卖的,儿子也能给您做一个。
您别急,下次回来就给您带一个磁石枕。”
妈妈说:“那可好,我儿子真孝顺。”
蔡仲园说:“时间长了您就知道了,磁疗能治很多病呢。
现代生物磁学研究提出,磁场可能通过影响体内电子传递、离子渗透及酶活性,调节细胞代谢。
这就与中医‘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的理念形成呼应。”
爸爸感慨道:“我们这么大年纪了,很多事情都不知道,还是儿子有学问啊。”
蔡仲园苦笑着说:“爸爸,您跟我妈都没上过什么学,所以认知的范围很窄。
也没关系啊,有什么事儿给你们扛着。”
爸爸小时候只上过几天小学,后来就打工挣钱养家。
直到进了机关,也只能干打扫卫生的工作。
妈妈更是不识字,只能做家庭妇女。
他们接触不到那么多知识,只能凭着一般人的生活经验过日子。
能培养出蔡仲园这么优秀的孩子,已经很知足了。
回到军部宿舍。
蔡仲园就接到了提供信息抓到三名间谍的国家奖励,总共一百五十万元。
他听国安局的朋友说,庞威因为几份重要文件没来得及卖出去,所以得到的回馈总共才三十几万。
心里想,这才是典型的“求不得”。
这天,蔡仲园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刚一接通就听见爸爸在里面大声地喊叫:“儿子,你妈妈突然头疼,吃了止疼药也不管事,怎么办呢?”
“您用两块纽扣磁铁,给我妈贴在太阳穴上,试试看。”
“好,我试试吧。”
过了一会爸爸打电话回来:“你妈说她的头不疼了,这玩意还真挺见效的啊。”
过了两天,爸爸又打电话过来:“儿子,我的胃疼得厉害,可能是吃药吃得太多了,怎么办呢?”
“您找到胃部最疼的地方,贴一块磁铁试试。”
“行,我试试吧。”
过了一会也没见爸爸回话,他不放心就打电话过去:“爸,您的胃怎么样了,还疼吗?”
“哦,贴上一块磁铁之后,确实不疼了。”
“那您也应该告诉我一声,我这一直惦记着呢。”
“也是哈,我这胃不疼了,就把打电话这事给忘了。”
以后很长时间再也没打电话。
等回家看望爸妈的时候,才知道,他们已经养成习惯了。
不管有什么病痛,都用磁铁和刺血疗法,基本上都能解决。
爸妈都特别高兴,这比上医院可方便多了。
剩下的休息日。
蔡仲园全神贯注地研究起电鳗来。
待到用手术刀把一条电鳗全部分解开之后,他傻眼了。
这就是一堆红烧鳗鱼肉的原材料。
跟他想象的生物电池没有一点关系。
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只好先做了一个小计划。
既然眼睛看不出什么内容,就用显微镜观察吧。
现在他能用的显微镜,是目前最先进的光学显微镜。
他细心地把鱼肉切成极薄的片状,一片片拿到显微镜下观察。
拍成照片,仔细分析这些细胞之间的细小差异。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
一周两周三周过去了。
怎么也找不出头绪来。
头发都挠掉了一片,吃了安定才睡着了。
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很小的人,走进电鳗的鱼肉之间。
尽管鱼肉细胞都变得很大了,他依然找不到门径。
睡醒之后,又有了精神。
他进行第二步,给电鳗鱼肉用染色法,看看能不能找出区别。
万一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这就有了区别。
反复试验的结果,看起来都一样。
于是开始第三步,测量每一小条的鳗鱼肉,看看他们的电阻值。
他慢慢地给这些小鱼肉条上电刑,看见了肉条有收缩的现象。
但还是找不到不一样的地方。
可是,如果有电池存在,就应该有阴极和阳极以及隔离层。
阴极和阳极以及隔离层,必定是有区别的。
可是他怎么也找不到。
除了鱼骨头和鱼刺,剩下的就是鱼肉了。
如果都一样的话,凭什么他能放电呢?
现在看上去酸碱度、硬度、导电率和细胞的结构几乎都一样。
这绝对不可能啊。
问题在哪儿呢?
他再三查看了目前关于电鳗的资料。
记忆中的卡通片里,如果一个人被一条满脸凶恶的鳗鱼缠住,那么一阵电光过后他会浑身发黑、冒烟。
因此,电鳗给人的感受,常常夹杂着非常矛盾的敬畏与搞笑两种情感。
事实上,电鳗从来就不能把人或任何动物电到外焦里嫩。
电鳗是一种大家所熟知的「电气系」鱼类。
它们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与奥里诺科河流域,以生物放电而着称。
曾有个体达到过860伏特电压的记录,平均也可以达到600伏特。
自18世纪后期被欧洲人发现后,这种可以放电的生物会引发多少赞叹与着迷。
因为那正是一个电学蓬勃发展的时代,人们已经开始猜测神经活动是通过电来实现的,这也正是科学怪人的灵感来源之一。
蔡仲园头皮发麻地认识到。
这也就是说,人们发现了电鳗之后,对它感兴趣的研究过程,已经持续了两百多年。
法拉第就曾拿电鳗(还有电鳐)做过大量实验,并留下了极为详尽的实验记录和观察心得。
他得出的结论是:不论生物电、金属电,还是雷电,都是同一种电。
并总结了被电鳗电击的最佳方式,也就是双手分握头的后部与尾部,如果双手所握位置的间距缩小,电击的威力也会随之减小。
因而在对付挣扎的猎物时,电鳗会卷曲身体将尾部绕到猎物后方,以此加大电击的强度。
和一切放电现象一样,电鳗放电也需要消耗能量。
它们因而必须使用一种高效节能的攻击方法:通过数百赫兹频率的脉冲电流,来干扰猎物的肌肉和神经元。
在一阵电击过后,猎物就会抽搐、麻痹,失去活动能力。然后电鳗就可以从容活吞猎物了。
正是因为拥有这种先进的电「脉冲武器」,行动笨拙迟缓的电鳗也能够成为一名可怕的猎手。
一个问题很自然地就来了,如此独特而又复杂的电流攻击能力,是如何演化出来的?
谁都想知道,可谁都不知道。
尽管研究了二百多年,依然不知道。
会不会有一位科学家,终身研究电鳗,至死没有一点成果。
会不会有一些科学家,几代人研究电鳗,至今无果。
就像进了赌场,你敢用一生的时间去赌吗?
一生钻研毫无结果。
你豁得出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