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员们听着,脸上的不屑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沉思。
小廖挠挠头,问道:“蔡组长,可咱们该从哪儿入手呢?”
蔡仲园笑了笑:“咱们可以从天线、内部线路和地线这些基础部分开始研究,说不定就能找到突破口。” 大家纷纷点头,决定一起试试。
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 “无线电波发电装置” 发出的电功率小得可怜。
而检测装置却像个 “电老虎”,电量需求大得离谱。
这可怎么整呢?
蔡仲园和组员们围坐在一起,一个个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
这时,组员小赵眼睛一亮,开口说道:“蔡组长,我觉得咱们可以从天线入手。
说不定能把天线改造成‘超级电波接收器’,提高接收无线电波的效率。”
蔡仲园点了点头,说:“有道理,不过这只是一方面,咱们还得认真研究内部线路和地线,说不定它们藏着什么‘神秘宝藏’,能帮咱们解决问题。”
于是,大家开始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研究天线,有的负责检查内部线路。
蔡仲园则亲自研究检波器的优化方案。
他们就像一群寻宝者,在科技的海洋里寻找着宝藏。
在研究过程中,蔡仲园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有一次,他在测试新的检波器方案时,设备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声音,就像一头受伤的野兽在咆哮,紧接着就冒烟了。
蔡仲园吓了一跳,差点跳起来,心里顿时一阵烦躁,心想:“已经非常小心谨慎了,到底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但他很快就振作起来,仔细检查设备,分析问题出在哪里。
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是导线连接不当,导致电流短路,烧坏了一部分电路。
他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自嘲道:“哎呀,我这脑子,怎么就没想到呢,看来还得再细心点!”
组员小李在一旁打趣道:“蔡组长,你这是给设备来了个‘惊吓套餐’啊,它都被你吓得冒烟抗议了!”
大家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不少。
蔡仲园也笑着回应:“行啦,别笑话我了,等解决了问题,我请大家吃大餐!”
解决了这个问题后,蔡仲园和组员们继续努力。
他们利用人工智能检索相关资料,反复进行实践,就像不知疲倦的小蜜蜂,在知识的花丛里忙碌着。
有一回,大家尝试一种新的组合天线设计。
蔡仲园拿着设计图,自信满满地说:“这次咱们的设计,说不定能让天线变成‘电波大胃王’,把电波都一股脑儿吞进去!”
于是,大家开始动手组装天线。
结果在安装过程中,接收卫星无线电波的角度不易调整。
小赵着急地说:“这个天线角度是不是跟咱们作对啊,怎么这么调皮!”
蔡仲园灵机一动,把一台电视机接到上面,笑着说:“咱们看着电视节目调节角度,这样多直观啊。”
果然,看着电视屏幕的画面,很快就固定好了。
终于在天线、内部线路和地线的各方面找到了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他们又利用军队的强大电脑进行计算,找到了磁棒的最新配方。
用这个配方烧结出来的铁氧体磁棒,就像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把从长波、中波、短波和超短波,以及雷电波和一部分宇宙射线都收入进来,大幅度提高了发电功率。
看到新磁棒的效率如此之高,蔡仲园兴奋地跳了起来,喊道:“太棒了,我们终于找到这个‘秘密武器’了!”
但是,新的问题又像个讨厌的小怪兽一样冒了出来。
虽然发电功率提高了。
但是设备在没有人员活动的时候,还是会消耗大量的电量,这可不行。
蔡仲园又开始头疼了,他在实验室里来回踱步。
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在没有大型动物活动的时候,怎么才能让设备节省电量呢?难道要给它讲个睡前故事,让它乖乖睡觉?”
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让设备在没有发现活动物体的时候处于睡眠状态,把电量储存到蓄电池里面。
当发现有活动物体进入监测范围,才全电力进行监测并且传回实时画面。
这个想法得到了组员们的一致认可,他们立刻开始动手实施,就像一群听到冲锋号的战士,充满干劲。
解决了电量消耗的问题后,蔡仲园又想到了偏远地区设施维护困难的问题。
尤其是摄像头的镜头,时间长了若不擦拭,拍摄效果就越来越差,以致最后镜头太脏看不到画面。
这可怎么办呢?蔡仲园冥思苦想,突然,他看到窗外下雨了,雨滴打在玻璃上,把玻璃冲刷得干干净净。
他一拍大腿,兴奋地说:“有了!我们可以安装雨水和露水的收集系统,在需要时自动控制,开动冲洗刷清洁镜头,这不就解决问题了嘛!”
组员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的想法妙。
他们为摄像头设计了一个类似眼睑的装置,当发现灰尘或者其他物质遮挡住镜头,就会自动眨眼。
同时收集到雨水等的装置,就自动配合冲刷镜头。
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一款非常实用的偏远检测设备终于试制成功了。
当看到设备成功运行的那一刻,蔡仲园和组员们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有的甚至高兴得跳了起来,互相拥抱。
他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短短的时间里,蔡仲园的军衔突飞猛进地上升。
“无线电波发电装置”的成功,受到军委科技奖。
再一次被授予二等功的蔡仲园,军衔升到了中校。
蔡仲园站在军委科技奖的领奖台上,聚光灯在他肩头的中校肩章上折射出冷冽的光。
全息投影中,“无线电波发电装置”的数据洪流如银河倾泻,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