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材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基础力学参数,到轧辊的转速、轧制速度等实时工艺参数,“天河 x” 不断地进行着模拟和优化。
经过长达数周的持续运算,大量的数据结果如潮水般涌出。
团队成员们日夜坚守在计算机房,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时,马建工拿着几杯热气腾腾的咖啡走进机房,一一递给同事们。
看着蔡仲园几天没刮胡子的脸上,长出了密密麻麻的胡子,几乎接近一厘米的长度。
不由得笑着说:“哈哈!看你这胡子长的,哪儿像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简直就像四五十岁的老师傅了。”
蔡仲园抬头看了看马建工,也笑着说道:“你也不照照镜子,好像你的胡子不长,还跟小青年似的。”
马建工摸了摸自己脸上的胡子茬,也不由得摇摇头苦笑了一下。
他走到蔡仲园身边,轻声说道:“行了,老蔡!喝口咖啡提提神,这几天大家都累坏了,但数据马上就整理完了,曙光就在前头。”
蔡仲园接过咖啡,感激地看了马建工一眼,点头笑道:“多亏有你想着大家,这咖啡来得太及时了,咱们再加把劲,一定要从这些数据里挖出有用的东西。”
他们的研发从六辊轧钢机起步。
六辊轧机,如hc轧机,通过轧辊横移和弯辊相结合的方式,改善板凸度和平直度的控制。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他们的目标是更为先进的二十辊轧钢机。
在试制过程中,机械加工的精度问题成为拦路虎。
每一个零部件的尺寸精度都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影响到整台机器的性能。
蔡仲园整日泡在车间,与工人师傅们一起研究加工工艺,改进加工设备。车间里的噪声震耳欲聋,可蔡仲园和工人们仿佛充耳不闻。
他们常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工作服被汗水湿透,又被车间的热气烘干,留下一片片白色的汗渍。
马建工则带领着团队,在办公室里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力求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加工难度。
为了一个数据的准确性,他们反复推导、论证,图纸堆满了整个办公桌,地上也散落着揉皱又展开的计算稿纸。
一天深夜,马建工来到车间,看到蔡仲园还在专注地检查一个刚加工好的零部件,旁边的工人师傅已经累得有些站不稳了。
马建工走上前,拍了拍蔡仲园的肩膀说:“老蔡,都这么晚了,让工人师傅先回去休息吧,你也别太拼了,身体要紧。”
蔡仲园直起腰,揉了揉酸痛的脖子,看了看周围疲惫的工人,说道:“行,大家都辛苦一天了,先回去休息,明天咱们接着干。”
转过头又对马建工说:“你也一样,别在办公室熬太晚,咱们得保持好状态,这场硬仗还长着呢。”
液压系统的稳定性也是一大挑战。
轧钢机的液压压力系统,需要精确控制辊缝,保证轧制带钢的厚度精度。
一旦液压系统出现故障,整个轧制过程就会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蔡仲园和马建工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参考了国内外先进的液压控制技术,对液压系统进行了反复调试和改进。
无数个夜晚,他们守在液压设备旁,眼睛紧紧盯着仪表上跳动的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
累了就轮流靠着设备眯一会儿,醒来接着干。
在一次调试过程中,液压系统突然出现异常,压力数值急剧波动。
蔡仲园和马建工迅速赶到现场,两人一边紧张地检查设备,一边交流着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
蔡仲园满头大汗,焦急地说:“建工,这压力波动太不正常了,肯定是某个关键部件出了问题,得赶紧找出来。”
马建工冷静地点点头,回答道:“老蔡,别急,咱们一步步排查,从液压泵开始检查,肯定能找到原因。”
经过几个小时的排查,他们终于发现是一个液压阀的密封件损坏导致压力泄漏。更换密封件后,液压系统恢复了正常,两人这才松了一口气,相视一笑。
然而,困难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努力而减少。
在一次关键的测试中,二十辊轧机的辊系出现了严重的震动问题,导致轧制的带钢表面出现了大量的瑕疵。
这一问题让整个团队陷入了困境,大家的士气也受到了严重打击。
蔡仲园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组织团队进行了全面的故障排查。
他们从机械结构、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等多个方面入手,对轧机进行了一次彻底的 “体检”。连续几天几夜,团队成员们几乎没有合眼。
饿了就随便吃点送来的盒饭,饭菜凉了也顾不上加热。
他们争分夺秒,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角落。
这时,马建工买了一些面包和火腿肠和几箱饮料,来到排查现场,对大家说:“兄弟们,都别饿着,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咱们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蔡仲园也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没错,大家休息一会。
吃饱喝足加把劲,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走过来边吃喝边聊天,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也适当地放松了一下。
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 一个关键零部件的材料疲劳问题。
找到了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方向。
蔡仲园和马建工带领团队,迅速更换了材料,并对相关零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
经过这次改进,二十辊轧机的震动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他们终于成功制造出了二十辊轧钢机。
这台轧钢机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在钢铁轧制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它具备高精度的板形控制能力,能够轧制出更薄、更优质的带钢,满足了高端制造业对钢铁材料的需求。
当第一卷完美的带钢从二十辊轧钢机中轧制出来时,整个车间沸腾了。
蔡仲园和马建工紧紧相拥,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这一刻,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在后来的日子里,蔡仲园和马建工继续带领团队,对多辊轧钢机进行优化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