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仲园发出一连串的指令:“冯守,把你的液态金属循环装置擦干净;
袁忠才,让你的智能系统准备好演示文稿;
至于你,”他看向巴可研,“先去医务室处理灼伤。”
当众人潮水般涌出实验室时,陈雨突然转身。
她的军装在转身时划出优美的弧线:“首长,”她的声音依然清脆如钟,“刚才碳纳米管生长的速度,让我想起三年前在边境看见的胡杨林。”
蔡仲园微微一怔,随即笑了:“我也是。”
他望向窗外渐亮的天际,“它们都在最恶劣的环境里,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晨光穿透云层的瞬间,实验室里的核电池模块突然发出嗡鸣。
那不是电流声,而是某种更古老、更原始的震动,仿佛大地深处的心跳。
军科技部的部长和副部长们,参加了总结汇报会。
听了大家详简得当的汇报,首长们都很兴奋。
杨立明部长亲切地说:“理论研究和在实验室的成功,说明了这个科学设想的正确。
下一步要在实际应用方面严格测试,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尽快取得最终成果。
为强国强军作贡献。”
西北戈壁。
无人区。
袁忠才将战术目镜在眼睛上紧了紧,戈壁的热浪裹挟着沙粒扑打在护目镜上。
他的手指在平板上划出最后一道指令。
三架新型无人侦察机在沙丘后腾空而起,碳纤维机翼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的金属光泽。
“各单位注意,‘猎隼’编队启动核动力电池。”
他的声音通过战术耳机传遍整个作战单元,喉结在作训服领口微微滚动:“目标区域:海拔4200米的黑鹰山口,任务时限——七十二小时。”
冯守的笑声从通信频道传来,带着女性特有的清亮:“要是老漂亮的‘龙眼’知道咱们的续航能力,怕是要把他们的密歇根湖哭成死海了。”
她正在三十公里外的装甲指挥车里调试全息沙盘,修长的手指在悬浮键盘上跳跃。
新型电池组在底盘下无声运转,将原本需要半挂车运输的油料箱压缩成单兵可携的微型立方体。
蔡仲园站在临时搭建的观测塔上,手中的军用望远镜对准天际。
三年前他们在实验室里勾勒的蓝图,此刻正化作划破苍穹的银翼。
“猎隼”无人机的翼展比“全球观察者”缩短三分之一,却凭借核电池的超高能量密度,将滞空时间提升至恐怖的小时。
“地面站收到实时影像。”袁忠才突然压低声音。
战术目镜里,A国边境的崇山峻岭正以120帧的清晰度展开,某武装据点的热成像图在三维沙盘上不断闪烁。
“装甲集群准备。”蔡仲园的命令通过加密频道扩散。
三百公里外,十二辆新型步战车同时启动。
与传统动力系统不同,这些战车的引擎舱里没有轰鸣的内燃机,只有核电池模块发出的幽蓝微光。
“时速110公里,持续输出1200马力。”巴可研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他正坐在首辆战车的驾驶舱里,仪表盘上的能量剩余显示为99.99%——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高原地区连续机动几十年,无需补给。
黑鹰山口·零时 袁忠才的手指在战术目镜上划出攻击指令。
三架“猎隼”如同离弦之箭俯冲而下,腹部挂载的微型导弹在雷达盲区精准命中目标。
爆炸的火光尚未消散,无人机群已完成战术规避,将战场损毁评估实时传回指挥部。
“比‘龙眼’的生化传感器快了三个代纪。”冯守在指挥车里冷笑
她调出战场数据,核动力电池驱动的电子战系统正以每秒10Gb的速度处理着敌方通信信号,将干扰波束编织成无形的罗网。
蔡仲园的平板突然震动,军委作战部的加密视频接入。
全息投影中,总参谋长的身影穿透硝烟:“你们的核能电池组已通过实战测试,军委决定将其列装全军。”
“报告首长,”蔡仲园敬礼时,肩章上的金星与日光交相辉映,“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空天战机。”
星空下 任务结束的黎明,袁忠才独自坐在沙丘上。
他的作训服沾满沙粒,战术目镜里还残留着战场的余温。
远处,装甲集群正以核动力电池特有的静默姿态返回基地,车灯在沙海中连成流动的银河。
“在想什么?”蔡仲园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在想,”袁忠才摘下目镜,露出军人特有的锐利目光,“如果当年边境巡逻时,我们的装甲车能多跑一百公里,那二十名战友……”
蔡仲园沉默片刻,将一块铋碲合金模块放在他掌心:“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突破。”
合金模块在阳光下泛起金色光晕,那是量子隧穿效应的光芒。
袁忠才握紧它,仿佛握住了整个时代的重量。
此刻,实验室里的智能系统正在自我迭代。
无人侦察机的碳纤维机翼正在吸收宇宙射线。
装甲战车的核动力电池里,储存着无穷无尽的能量。
而在蔡仲园的心中,空天战机正在突破大气层,将人类的边界推向星辰大海。
维也纳。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
蔡仲园站在圆形会议厅的聚光灯下,西装袖口的金属纽扣在镁光灯下折射出幽蓝光晕。
他的身后,全息投影正循环播放着“烛龙一号”碳-14核电池的工作原理,铋-209同位素衰变产生的电子流在虚拟晶体中划出璀璨的轨迹。
“各位同仁,”蔡仲园的声音通过同声传译系统扩散到全球,“中国研发的新一代核电池,能量密度是现有锂电池的十万倍,理论寿命可达五千年。”
他轻点讲台,投影切换成高原装甲集群的机动数据。
“我们的技术已通过实战验证,全程零辐射泄漏。”
会场响起此起彼伏的交头接耳。
漂亮国能源部代表威尔逊的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敲击。
他的袖口隐约露出KAtl的标识。
那家刚与亚盛集团签约研发镍-63电池的公司。
白熊国原子能公司的代表伊凡诺夫则向前倾身。
鹰隼般的目光锁定在蔡仲园身后的技术参数上。
“中国是否考虑技术共享?”Y国代表哈米德的提问带着波斯语特有的韵律,“我们的核医学研究正需要这样的稳定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