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俩带着新学的知识和技术,开始了对那台轧钢机的改造之旅。
在几个维修班的老师傅的帮助下,把这台机器拆成了零件。
这些零件放到一起,简直是堆积如山。
他们清洗擦磨,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仔细检查每一个螺丝、每一个齿轮,确保所有零件都符合最新的技术标准。
用各种工具给这台设备动了一次大手术。
按照自己的设计,还加上了自动测厚电子感应仪器等程控装置,让轧钢机变得更加智能化。
经过数周的努力,他们终于把一台尘封了好几年的旧轧钢机,变成了一台全新的程控自动化轧钢机。
正式开始轧制手撕钢新产品那天,赖厂长带领着厂领导和技术科的所有人员,像围观明星一样围着那台轧钢机,准备见证奇迹的出现。
机器轰隆隆地响,仿佛在为即将诞生的新产品预热。
第一卷手撕钢从改造后的机器里慢悠悠地滑出来。
蔡仲园的眼睛里闪过一道光,就像母亲见到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
半个多月的努力,终于用这台机器把钢带的轧制厚度,从0.05毫米以上,压到了0.045毫米。
这可是把产品大大提高了一个等级。
他伸手摸了摸那片光滑的钢材,感受着它的温度和质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蔡仲园转头对赖厂长和围观的众人说:“赖厂长,各位师傅,咱们成功了。”他的声音有点颤抖。
赖厂长和工人们哈哈大笑,脸上显露出自豪的表情。
赖厂长亮开大嗓门说:“蔡仲园,你们太能干了,这不仅仅是一卷钢材,这是你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啊!”
轧钢机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机器的轰鸣声、金属的光泽、空气中的机油味,都像在为他们的成功鼓掌。
经过厂办和蔡仲园的一番讨论,马建功被直接定级为三级工,以后这台机器就归他负责操作了。
而蔡仲园又被提了一级,成为厂里最年轻的四级工。
继续回科技大学深造,为将来攻克国际水平难题做准备。
科技大学开学之前,蔡仲园和马建工轮流值班,负责轧制新产品。
在轧钢机磨合得差不多稳定后。
将任命马建工接替蔡仲园成为新的带班人。
蔡仲园就可以回科技大学继续学习了。
这段时间,蔡仲园和马建工就像两个守夜人,日夜轮换守护着这台轧钢机,确保它运转正常。
他们的眼睛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显得格外专注,操控台上的按钮在他们的手下,每一次调整都显得那么精准。
为了完成越来越多的生产任务,精轧二班又培养出几个青年工人,没有周末和星期天,轮换着倒班休息。
星期天。
蔡仲园正在工厂里忙着。
连说带比画地向带班机长讲解着轧钢中的每一个细节。
突然,一阵刺耳的警笛声划破了工厂的宁静。
三辆警车冲进了厂区。
警灯闪烁着,仿佛在给这场突如其来的戏剧性场面打光。
警车门一开,几个警察跳了出来。
走到蔡仲园面前,手里举起一张纸,大声宣布:“蔡仲园,你被逮捕了。”
然后,像变魔术一样,从口袋里掏出一副手铐。
咔嚓咔嚓两下,蔡仲园的手腕就被紧紧扣住了。
蔡仲园的眉头紧锁,语音急促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啊?”
但警察们像是排练过一样,对他的疑问置若罔闻,只是默默地将他推向警车。
厂里的几位领导,听到消息之后,匆匆忙忙赶到现场,想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都被以公安执行抓捕任务为由,拒绝回答。
一位警官大手一挥,喊了一声:“收队!”
三辆警车再次启动,警笛声又一次响起。
仿佛在为这场荒诞剧的落幕伴奏。
工人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嘴巴张成o形,仿佛被定格在了这一刻。
蔡仲园被带走后,工厂里的气氛变得异常诡异。
工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他们的目光在彼此之间游移,仿佛在寻找答案,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这场突如其来的逮捕,就像是一颗重磅炸弹,炸得整个工厂的人都措手不及。
工厂大门的影子在警车的后视镜中越来越小。
而留下的,是一地的问号和一厂的震惊。
只是赖厂长一直没露面。
甚至抓捕事件过后也没有一点反应。
曾经。
轧钢厂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艰难前行。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质量也时常不尽如人意,效益可谓是惨淡不堪。
工人们在保持轧制锯条和电梯钢带的生产情况下,勉强能发出工资。
每个月的奖金,却越来越少了
然而,蔡仲园的出现,就像一道划破黑夜的曙光。
他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日夜钻研。
在车间反复试验,终于一步步提升了轧钢厂的生产技术。
尤其是整修改造了那台闲置多年的轧钢机。
在新技术和设备投入运行后,轧钢厂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个厂一下子成为行业内瞩目的焦点,经济效益呈几何级数增长。
本该是一件值得欢呼雀跃的大喜事。
命运的齿轮却在此时发生了惊人的逆转。
在蔡仲园站在众人瞩目的巅峰,享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耀之时,警笛声却打破了这份喜悦。
他被抓捕入狱了,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瞬间在厂里炸开了锅。
一时间,厂里各种舆论大哗。
有人为此扼腕叹息:“我觉得蔡仲园简直就是拯救咱们轧钢厂的英雄,没有他的技术革新,厂里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这些人无法相信,这样的一个人会与违法犯罪有任何关联。
他们四处打听消息,试图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认为这中间一定有误会,不然怎么会如此戏剧性。
也有人怀疑,怀疑的矛头指向了厂里复杂的利益纷争。
至于赖厂长没有一点反应的情况。
有些人注意到了这个不正常的细节。
但是他们并没有讨论出什么有说服力的结果。
最后有人猜测地说,应该是警方与赖厂长提前就打了招呼。
所以,赖厂长事先就知道抓捕蔡仲园的事情。
至于抓捕原因和为什么工厂不把蔡仲园保下来,谁也猜想不出是怎么回事了。
按说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厂办至少应该出一份报告。
可是不仅没有布告,连一个字的解释也没有。
更显得疑云重重。